夫妻的交流方式有沟通、说服、争吵、冷战、谈判四个阶段。
昨天晚上八点多我和老公出来到公园运动,看到路边有一对大约50岁左右的夫妻,分别坐在两个相距两米远的板凳上,女的批评指责男的,说话声音很强硬,男的偶尔反驳一句,声音比较平静。
后来我俩又碰上个朋友一块走,我们就转小圈,也不知道那两个吵架的人吵的怎么样了。大约半个小时后,老公说:“听,有人打架了。”我侧耳细听,是一男一女扯着大嗓门争吵,老公建议过去看看,我说:“两个人打架有什么好看的。”老公忍不住好奇,自己走了过去探听情况,回来跟我们说:“两个人互相吵到要离婚了,女的说谁怕谁!男的说离就离,早就够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0951992/82d75c142b959f78.jpeg)
于是我和朋友禁不住有了好奇心,过去看看。老公站在远远的地方看、听,我和朋友则慢慢走到两个人吵架的旁边,边走边侧着头看他俩吵。男方已经站到了草地里,女方站在座位上指着她老公骂,气势逼人。男的看到我们,语气软了下来,说:“小声点吧,都叫人听见了。”女人不管那一套,继续生气的骂。
我们走过去后老公说:“你俩怎么好意思跑到人家跟前去看。”我说:“我俩从她们跟前走过,给他们打破了系统平衡,我们要是走上三遍,他们就不打了。”当我们转过来远远的看时,果真那两个人已经走到里面的树林里去吵的了,声音小了很多。
从心理学角度对这两个人的吵架进行分析,两个人刚出门时应该是沟通比较顺畅,交谈中既有理性又有感性。后来妻子出现对丈夫不满,开始指责她老公,努力证明是自己对的,对方是错的,这就发生了一方对另一方的说服,这时双方感性增强,理性降低。随着斗争继续,男方的愤怒被激起来了,两个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完全凭感性,基本没有理性,双方都想发声,都在说自己的话而没有听对方说什么,这时信息量交流最大,但相互收到对方的最低,争执达到了高峰。
后来我和朋友从他们身边慢慢走了一趟,由于突然出现了两个人,打破了他们两人的系统平衡,男方开始恢复理性,让妻子声音小一点,妻子虽然嘴上说不管这一套,但也加进了理性的成分。所以当我们再转过来时,他俩就走到公园深处树林里去吵的了,声音也明显小了很多。他们的争执从最高峰往下降,我想争吵很快就会结束。
![](https://img.haomeiwen.com/i10951992/1461a6900d4bb17c.jpg)
从心理的角度看,这就是助人自助,通过我们的出现让他们恢复理性,自我解决争吵问题,且感觉自己很有理智。我俩就如同解决他们争吵催化剂,只是从他们身边走过一趟,系统一变,他们自己就改变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