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们仨》读后感

《我们仨》读后感

作者: 依梦澈何 | 来源:发表于2019-07-14 21:50 被阅读0次

      重温《我们仨》,我仿佛又一次走进了杨绛的记忆中,不禁驻足观望,静静地欣赏感受着她的每一字每一句。

      杨绛与她的的丈夫钱锺书先生,经常会在夜里做类似的一个梦,梦境不同而情味总相似,好像杨绛只要能找到锺书,就能一同回到家。梦境很美,却也是那样的凄凉,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杨绛的孤独与对钱锺书的依恋。她,做了一个长达万里的梦。

接下来她便讲述了这个梦,这个梦很长。起初,84岁的钱锺书被人带走了,女儿圆圆和杨绛一起去找他,于是他们来到了古驿道这个地方。杨绛每天都去船上看望钱锺书。后来圆圆住院离开了,杨绛就在梦里找女儿,不知她是否因此而思念成疾?圆圆在医院接受化疗,夜里她睡着走了。钱锺书看见了,杨绛也看见了,圆圆笑的像鲜花一样美,笑着与他们道了别。不久后,钱锺书也走了,只剩杨绛一人怀念他们仨的一生了。这个长达万里的梦也戛然而止,读到这里,我的心也在隐隐地泣血。

最后,杨绛用手中的笔写下了她所思念的“我们仨”。是啊,这个家就只剩下杨绛一人了,就好比日暮途穷的羁旅倦客;顾望徘徊,能不感叹“人生如梦幻泡影”吗?杨绛只能以笔代思,重温那笔下的回忆,与走散了的二人再小聚片刻。

回忆很远,但爱意很明亮。比如,在英国搬入新居的第一个早上,“拙手笨脚”的钱锺书为夫人杨绛做了丰盛的早餐,让在酣睡中的杨绛都要跳起来享用了。

  而长大后的圆圆,经历了十年的“文化大革命”,还要与被批斗的父母划清界限的她,时常想办法看望钱锺书和杨绛。其中令我记忆犹新的是,她买了一大袋父亲钱锺书爱吃的夹心糖,一颗颗剥去了糖纸,放进玻璃罐中,还带来人造棉,给母亲杨绛做了新衣。

在长达一百多岁的生命中,他们仨经历了荡气回肠和生离死别。杨绛,她在浪涛滚滚的尘世间,用瘦弱的身躯和宽广的视角,活出了对丈夫的爱与包容,记录了对女儿的尊重与不舍。一个唯美的灵魂,必然内心超然,书香四溢,令人阅后如入芷兰之室!

      “我们仨”,一个似曾分离的记忆,却让人觉得他们仿佛一直在一起,因为真爱永恒,早已超越了时空!

相关文章

  • 这本书教会了我什么

    ——《我们仨》读后感 《我们仨》是杨绛先生在92岁高龄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记述了他们这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63年...

  • 2019-10-13《我们仨》读后感

    《我们仨》读后感 读完《我们仨》,我从杨绛女士的视角体验他们的一家人的生活。钱钟书先生,博学、宽厚,不争,但也有像...

  • 有一种感人至深的亲情,叫“我们仨”

    杨绛先生的书《我们仨》读后感悟…~ 《我们仨》这本书在第一部分的内容里,我们走进了杨绛相继失去女儿和人生伴侣的那段...

  • 娓娓道来的水墨流年

    ——— 《我们仨》读后感 《我们仨》是杨绛先生在92岁时所著,最初设想,这本书由一家三口各写一部分,钱瑗写父母,杨...

  • 走到人生边上

    之前刚刚发布了一篇有关杨绛先生作品《我们仨》的读后感,今天便来写她的另一本书--《走到人生边上》的读后感了。 “本...

  • 读杨绛先生《我们仨》有感

    今天是我加入简书日更的第一天,刚好借这个契机把《我们仨》的读后感记录下来。 第一次读《我们仨》是在高一,那时候我处...

  • 2018-12-28看书收尾

    2018的最后几天把基本没看完的书看完了,有三本《流浪地球》、《人类简史》和《我们仨》,简要记录一下读后感。 《流...

  • 不逛街的钱钟书

    ——《我们仨》读后感 以前读过一篇文章,说这本书应该倒着读。不以为然。 杨先生慧慈。 人生走到尾声,曲终人散,大多...

  • 《我们仨》读后感

    想了好久这篇读后感名字,可是读书太少找不到好的词语。 《我们仨》周末两日时间读完,阅毕心中是痛?还是暖?就是不能平...

  • 再读《我们仨》之感

    最近再读杨绛先生的《我们仨》,读完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没有写读后感的习惯,却有一个声音在告诉我,应该记录点什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仨》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nzi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