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动力性厌学

动力性厌学

作者: 息县心协沐风f | 来源:发表于2023-12-15 23:02 被阅读0次

    通常情况下,家长、教师往往非常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而忽略他们的学习动力水平,直至很多学习问题、行为问题、心理问题或情绪问题的产生。

    从心理特征来看,动力性厌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缺乏长远动机,动力系统不足,没有明确志向和远大目标,兴趣不固定、不长久,在学习上没有自制力和顽强性,学习目的不明确或者随意性强。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学习习惯差,无论是课堂学习、课外阅读,还是课外作业都处于消极被动状态,对学习缺乏主动性,有畏难情绪,听课不专心,作业不用心,预习、复习无恒心,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不理想,被动地或者根本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得过且过。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表现:

    1.懒惰行为:不愿上课,不愿动脑筋,不完成作业,贪玩。学习上拖拉、散漫、怕苦怕累,并经常为自己的懒惰行为找借口。

    2.容易分心:不能专心听课,不能集中精神思考,兴趣容易转移。学习肤浅,满足于一知半解。行动忽冷忽热,情绪忽高忽低。

    3.厌倦情绪:对学习冷漠、畏缩,常感厌倦,对学校与班级生活感到无聊。学习时无精打采,很少享受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

    4.缺乏方法:把学习看成是奉命的、被迫的苦差事,不愿积极寻求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满足于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由于缺乏正确灵活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所以往往不能适应新的学习情境。

    5.独立性差:依赖性强,总要等老师、同学、家长来监督、催促他们学习,依赖别人给出答案;做作业、回答问题时往往随大流,照抄照搬别人的,缺少独立性和创造性。

    6.偏科:对待自己不喜欢或不擅长的科目流露出厌烦情绪和畏惧感,不愿意主动学习。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行为的产生来源于动机。动力性厌学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学习动机,动力不足。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人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动机的核心是人内心的需要转变成了欲望。学生的学习要建立在愿望的基础上,如果没有学习的愿望,任何外界条件都不会发挥作用。如果有了对学习的需要,当这种需要强烈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变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自然就会产生。反之,就没有学习的动力。对动力性厌学学生来说,学习于他们没有意义,没有价值,他们认为学习跟他们的生活、未来是无关的。因此,学习文化知识对他们来讲就成了一种折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动力性厌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obg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