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错误可能更接近于真相----关于可证伪性

错误可能更接近于真相----关于可证伪性

作者: 老李写做 | 来源:发表于2019-01-15 20:56 被阅读581次

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一类人,他们很喜欢诡辩,很喜欢用一些好大空的说辞去解释任何他们遇到的事情。

例如,你批评一个人,说他穿着太邋遢了,说话不注重场合。这个时候,他可能会这样回应你:大丈夫不拘小节,正常人总有不拘小节的时候。

而迁移到科学领域,我们也会遇到一些似乎能解释任何现象的理论。例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有一个重要特点:它总能在事后解释人类的行为,但是用于做事前预测,却常有问题。

对于如上的情况,假设某句话、某个理论能解释任何事情,我们会认为它们不可证伪

而不可证伪的理论,看似什么都能解释,实际上什么都解释不了。它会带来一种结果:把人们禁锢在当前的思维里不求进步,让人们偏爱好大空的说辞,养成缺乏实干精神的习惯。

毕竟,一个能解释任何事情的理论,势必在表述的时候不可能是精确的、细致的,要不然它涵盖不了那么多领域。反之,如果一个表述,其内容足够丰富、足够精确,那么它适应的范围就会越具体。当然,它出错的可能性就比较大,这个时候,也就是它容易被证伪,这才是科学的特征。

哲学家丹尼尔·丹尼特(Daniel Dennett)曾说:

科学的本质就是“在公众面前犯错----在众目睽睽下犯错,以期他人能够帮助其修正这些错误。”

我们会发现,真正崇尚科学的人,他会因为被人指出错误而感到高兴,因为这意味着,错误的发现,让他向事情的真相更进了一步。

那么,可证伪的概念,对我们有什么具体作用?

在我看来,它的其中一个作用是:让我们在面对一个具体问题时,直接、彻底地去寻找它的边界,挖掘解决问题的每一个细节,而不是陷入到好大空的说辞中而自我麻痹,从而拖延行动。

例如,当你遇到一个巨大困难时,假设你面临着一个不小的债务。如果你是习惯用不可证伪的说辞来麻痹自己的人,你可能会这么安慰自己:挫折有什么了不起的?历史上不知道有多少名人是在重大挫折中取得大成就的。

问题是,这里的“多少名人”到底是多少?具体有谁?他们跟你的情况一样吗?应对的方式一样吗?他们最终能取得重大成就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如果你是崇尚用可证伪性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人,我想你就应该知道怎么做。

相关文章

  • 错误可能更接近于真相----关于可证伪性

    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一类人,他们很喜欢诡辩,很喜欢用一些好大空的说辞去解释任何他们遇到的事情。 例如,你批...

  • 表达爱 也需要可证伪

    表达爱,也需要可证伪。 可证伪,是能够证明一个事物或一个理论是错误的可能性。 可证伪是科学的生命,正因无数科学家将...

  • 关于可证伪性

    科学具有可证伪性。 很多育儿理论、教育理念,就像圣经一样指导着这世上的为人父母者,为人师尊者,它(们)是全知吗?真...

  •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读书笔记(上)

    2017年5月11日 一、可证伪性 (1)可证伪指具有被证明是错的可能性。"全知全能的上帝是存在的"是不能证伪的,...

  • 浅识“可证伪性”

    浅识“可证伪性” 初识“可证伪性”也有些许时间了,真正看到“可证伪性”限定性的解释是在《世界观》...

  • 可证伪性

    我们的一切行为是我们的心智模式决定的,而我们的很多心智模式是对我们个体有害的,所以必须对这种有害心智进行评估,这时...

  • 科学的可证伪性

    首先,我们说科学的可证伪性,并不是说科学理论必定会被证伪,而是说理论本身必须包括“经验上被证伪”的可能性,就是你不...

  • 2018.07.06

    今天阅读《对伪心理学说不》第二章,可证伪性。 科学之所以存在,在于可证伪性。科学家运用可证伪性检验科学理论,不断完...

  • 戏说“可证伪性”

    科学有三个基本的特征:1:采用系统地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2:以可以公开验证的知识为研究对象;3:研究实证可解的问题...

  • 可证伪性思维

    今天看了《与众不同的心理学》第二章“可证伪性”,可证伪性是什么意思呢? 简单点说就是一个理论能够被证实是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错误可能更接近于真相----关于可证伪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odu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