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中医的看法似乎曾与很多人相似:可调理身体而不能指望生病时马上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后来听罗胖的“逻辑思维”,其中一篇讲“为什么我不信中医”,听他对中医的各种质疑再加上旅居非洲,中医中药与我几乎绝缘,由此中医对我来说渐行渐远,而我也对中医由不依赖直接过渡为不信任了。
再次唤起对中医的好感是看到中医在国内新冠治疗中所起到的作用。当时还在非洲的我从新闻与家人朋友的聊天中得知中医在此次疫情中起到的积极作用。这曾经让期待“靶向治疗”药物的我一度有点失望,毕竟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很难为新冠肺炎提供一个“一招致命”的解决方案,而且全球推广起来很不现实,但不可否认中医治疗效果显著,而且有两种中成药也被做为特效药写入新冠治疗指南。由此,我对中医有了新的认识,也想通过学习了解这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同时也为已入不惑之年的自己和家人找到适合的调理方式,以便知己知病,达到身心健康。
读了几本介绍中医的书并听了几个专家介绍“黄帝内经”和黄元御的故事后,对中医越发感兴趣,并根据专家推荐采购一些药食同源的材料,给父母做了降糖,降压茶和调节脾胃的五行健脾散,用来颇有效果,二老反响不错。前两天去省中医体检,看到有个脾胃专家门诊,想到自己几年来一直有肠胃方面困扰,想趁这次在国内时间充裕,就预约了门诊这个专家的门诊寄希望在自己身上再实践一下中医的魅力。
然而理想总是丰满所以对比的现实无比骨感。朝圣般早早坐在专家门诊处等候,提前组织好怎样描述自己的身体不适的语言,然而轮到我后根本没有太多询问也没有机会说明自己所有的问题,虽然已经有胃肠镜的报告,还是被告知要再做一个历时一个多小时的检查。终于等到结果出来,拿给医生,让我摘下口罩看看舌头,然后号脉,然后说了没有两句话就要开药,我问饮食有什么注意事项吗?旁边负责抄方开药的小大夫指指桌子上的一张A4纸说“自己看”,又问煎中药有什么注意事项吗?还是那个大夫指着另外一张说“拍张照”。我想再问专家点什么问题已经没有机会,她又开始给下一个病号号脉了。
之前听中医讲所谓的五运六气,讲以人(病人)为本,讲慢慢调理,不可着急,可好久没看中医的我看了中医拿了两周的药后第一反应就是再也不打算回来复诊了。我不知道医生简单搭脉和舌诊后能否给我开出合适的药方,我只知道从医生那里得到的信息真的不如在网上获取的更多。如果很多我想问的问题都是有现成答案放在桌子上,如果我等了两三个小时后提的问题医生都没有心思听或回答,不到五分钟就给打发了,我不知道所谓的辨证施治与我的意义有多大。也不知道大半天的时间换来医生不耐烦的几句话是否值得。
中医是博大精深的文化,然而传承下来的精华越来越少,真正掌握这门学问并有“医者仁心”的中医师更是凤毛麟角。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医馆出现,应该不会像公立医院里如此门庭若市的热闹,哪怕有较贵诊疗费,如果里面真的有医、道高明的人还好,就怕以挣钱为目的,治不好也治不死,白白辜负了大众对中医的这份信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