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6

作者: 贝尔哥兰德 | 来源:发表于2019-02-16 19:28 被阅读17次

                                                                          中医:想说爱你口难开         

                                                                          (原创作者:费克峰)

                                                                                          (一)

        半年前,我因感冒积食,胃部落了毛病。起初食欲渐减,继而恶心、呕吐。去小诊所挂了几瓶点滴,感冒好了,吃饭仍觉口中无味。友人说,传统医学调理肠胃可是一绝,最好去看中医,吃些汤药调理一下。

        我一向对祖国中医怀有敬畏之情,尤其对几位中医名家事迹耳熟能详。于是便到区卫生院,找一位颇有名望的中医大夫就诊。大夫观舌苔,察眼睑,切腕脉,问病状,态度十二分地认真,如此半小时余,才胸有成竹提笔开方,几十味中草药都是什么,我不得而知,照院方说法,为保护专利,处方要收回存档。我只认识这十服药中,各有人参二三根,小拇指大小,心里就有些发怵。因为我听人说,这人参用好了是大补,用得不好,那可会要人命的,就试探着问大夫“为何这多人参?”,大夫神秘兮兮地说:“重病就得下猛药。”身为弱势患者,唯一的应对便是无语。

        我开始虔诚地服用汤剂。一剂药完,大便燥结;三副药完,口腔如含了炽热木炭,浑身象置入燥热火炉。五服药完,我已觉度日如年。

        眼见病情日重,家人亲友很是担心。我自思忖,这小医院的大夫水平毕竟有限,不如去省中医院就诊。于是起个大早,乘车赶往西安,排队挂号,求诊于杨姓主任医师门诊。该医师年近六旬,每周上班两次,各半天时间,看来机会颇为金贵。眼见已近中午一点,下班时间已过,可号仍在挂,队仍在排,老医师仍在接诊。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先是令我一阵感动。排队一个多小时,终于轮到我了。只见老专家一边抽烟,一边打手机,我便稍等。(谁能没个私事呢,能理解。)但专家边打电话,边回头朝我不耐烦地喊:“说病情!”我便开始描述发病起初的症状及目前的感觉,他一边打电话——好像在跟某人约定中午去哪里吃饭——,一边抽烟,一边写处方,一边听我说。我话未说完,他处方已开好,挥一挥手“好了好了,走吧走吧。”我愈加佩服,不愧是省中医研究院的专家,医术果然高明,“闻望问切”全都免了,只凭遥感诊断,仅此一点,足见其神功不凡。

        捧着处方,我再三致谢,仿佛落水之人抓到了一根救命的稻草,毕恭毕敬地抓了药,回家严格按说明煎服。一剂药下肚,开始腹泻,三剂药下肚,腹如雷鸣,日狂泻不下十余次。几天下来,药未服完,我已被折腾个半死。

        我不知这中医药有何特异讲究,求教一精通医道者,得到的指点是,前一大夫人参补得过头了,后一大夫在用泻药平衡一下(药中大量的莱菔子即是)。想想也觉在理,于是舍命一试——硬是坚持把这七副汤药吃完。除了不再口干舌燥之外,便秘变成狂泻,卧床难起,甚至连说话的气力都没有了。

        眼见病情一日重过一日,妻子垂泪,女儿叹息,我已几近绝望。又有熟人力劝我看西医。幸好离城不远,又卧病在家,姑且舍命赌一回吧。于是又到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就医于消化内科专家黄教授门诊。黄教授问过病情,开单送检,胃镜、肠镜虽痛彻肺腑,然结果令人欣慰:浅表性胃炎。黄教授含笑安抚,耐心嘱咐,开药三种,疗程十天。我暗自心疼:这半天不到,花费逾千,检查受疼不说,疗效到底如何?

       下午回家即服药一次,晚上睡前又服一次,次日清晨饥肠辘辘,用餐一小碗仍不解饿。服药三日,胃部异常消失,消化功能好转,五日之后,鸡、鱼、奶、蛋进补,十日之后逐渐康复。

        病愈想来,直觉揪心。想我往日多么硬朗的身体,竟因一个小小的胃疾,折腾再三,差点丢了性命。倍感生命脆弱,健康珍贵。生死之距,竟在一步之遥,教人顿生“时不我待”之感。

                                                                                                      (二)

        “吃五谷,生百病”虽人之常情,但真正小病延重,重病致危,这中医治疗所扮演的角色,虽无取人性命的胆量,却多诓人钱财的邪恶和误人病情的阴毒,总不象救人的天使,倒无异于害人的骗子!

        不管病生何处脏器,大与小,轻与重,能治与不能治,装模做样,望闻问切,就敢下笔开方,利润是可观的,风险是微茫的,诊断中抽烟打电话,聊天玩潇洒……治疗中可以推拿按摩障人眼目,艾灸罐拔故弄玄虚,多欺世盗名之心,少科学求实之意。

        西医则不同,小诊所治不了的病,督促去大医院诊治。现代化仪器一用,五脏六腑尽收眼底,病患轻重,一览无余。消炎、调理搭配,药量科学控制,药效直指病灶,如探囊取物焉。

        一次由轻而重,由重致危,几近殒命的患病,平添了我对中西医优劣长短刻骨铭心的认识。中医实在是个害人的东西!从自不量力的充大接诊,到指捏把抓的模糊用药,怎能担当救人性命的天使之责。

        我向来是个国粹主义者。我很珍视本民族优秀的文化和科学成果,但我又实在不能接受在科技相当发达的今天,中医依然应用原始的诊断手法,冠冕堂皇地在正规医院门诊公开坐堂,误人病情,甚至害人性命。我承认,在我从西医处所开的三种治胃药品中,确有一味中成药,这药品只在调理,并不担当治病的主责。这恐怕正是中医药最恰切的位置。

                                                                                                       (三)  

        正如一所房子,西医可做栋梁,中医充其量只配做屋顶的瓦片或脚下的地砖。戏中没有主角,整部戏便不能开演,戏中缺少配角,戏则不再完美,如此而已。中医药在保健调理、病愈恢复中,自有其重要的作用,但须自重,万莫充大,咱不是补天的五彩石,就安心做自己的铺路石吧。

        呼唤中医退出医院门诊,在疗养康复、休闲保健方面发挥所长,或者专注研发调理药物,治疗时下普遍存在的“亚健康状态”,并非崇洋媚外,而是正视现实。

        有人可能又要拿扁鹊、华佗说事。其实,我也知道,中国n多年前就有玉皇大帝呢,玉帝身边还有千里眼和顺风耳呢,西人发明的电视电话互联网,哪里有我们早呢。可是,我们今天却都生活在现代科技所提供的便利之中,而非沉溺于不着边际的幻想世界!

       退出医院门诊,开拓保健、康复领地,是中医药迟早的必然归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2-1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uui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