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国的小农社会

中国的小农社会

作者: 会飞的兴兴 | 来源:发表于2018-06-14 16:48 被阅读0次

      在这个世界上会开花的植物有20多万种,其中只有几千种是可供人类食用的,而被人类驯化的不过只有几百种。在这几百种中,又只有十几种是主要的农作物,占全世界农作物总产量的80%以上。从农业的起源来看,亚洲地区,尤其是西亚的两河流域最有优势,因为全世界几千种野生的禾类作物,也就是最有可能被驯化的植物,种子的颗粒最大的56种中,有32种在西亚,6种在东亚,11种在美洲,只有4种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2种在澳大利亚。无怪乎,西亚成了农业的最早发源地。

    中国也是农业的最早发源地之一。北方的稷、黍和南方的稻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作物,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一直是中国人的主要食物。中国人的食粮素以五谷为主。五谷究竟包括哪几种作物,尚有争议,但像稷、黍、粟、菽这些中国北方的禾谷,最初肯定都在里面。小麦是后来才流行的。一说小麦来自西亚,也有观点认为中国自己培育出了小麦。水稻也是最早产自中国的作物之一。

      禾谷的优点是抗风、耐旱,适合北方的气候。但种植禾谷也有不利之处。分量较轻的谷粒很容易从谷穗上脱落,来年自己发芽长出来。要想提高产量,就得不断地除草间苗、深耕保墒。所谓的深耕保墒,是指在中国北方,只有将土地的表层翻耕,打碎覆盖耕地地表的细小颗粒,干燥的黄土地才不会很快失去水分。所以,中国的农夫不得不付出格外艰辛的劳作,从播种之前,到收割之后,都要不断地耕耘土地、芟除杂草,中国的农民在这些农活上付出的劳动和时间,超过了播种和收获时所需的劳动和时间之和。“锄禾日当午”,说的不是播种,那是在除草。

      种水稻也要花很多人工。水稻可能是土生野稻的改良后代。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插秧的技术,农民在浅平的秧圃培育稻秧,这能够节省稻田的面积,提高产量,但代价是农民不得不再把秧苗移植到大田中去。水稻也需要大量的水,因此农民还得花费大量的时间灌溉。布罗代尔就曾经讲到,一位在中国旅行的传教士惊奇地发现,中国的农民不用马拉水车,而是自己用脚踩动机器。他说,中国的农民可以“轻松愉快”地踩一天。我很想让他也踩一天试试看。

    将近两千年来,小农经济已经成了中国传统的DNA。中华民族依赖小农经济养育人口、生生不息。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一语道破:中国就是乡土社会,小农意识深深地扎根在中国的国民性格之中。我想告诉你的是,中国的小农经济很可能跟种植本土农作物需要的技术有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的小农社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oiy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