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丙申之秋,二度游于常宁。风景奇异,虽旅途劳苦,仍有惬意之感。殚精竭虑,写此残篇,才疏学浅,唯恐贻笑大方,望见者谅之。
常宁,油茶之地,瑶族之乡。初会于早春三月,塔山之上云雾缭绕,杜鹃遍野,恍若仙之所居,故又名曰天堂山。山之登愈高则望愈远,远山叠嶂,巍巍然如大丈夫坦然入世之姿。
山下人间烟火,亭台、楼阁、古寨傍水而建,瑶族风土人情趣意盎然,乡间小食甚为爽口。采茶之人背一竹篓,穿梭于园间地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又有一湖亦冠以天堂之称,有白鸟翱翔于湖之上,小舟飘于湖间,碧水蓝天其意绵长,一众游人流连于画中美景,屡屡神游于凡尘之外。
仲秋之际,故地重游,恍觉前番之行步履匆忙,无暇过详领略,常宁韵致远不止如此。
宜水之滨往来熙攘,人情之浓甚于石墨。且常宁盛产美人,颇显江南水乡之柔情,却无羸弱少力之态,娇而不媚,美而不俗,行事之风不逊于男儿。
遇福塔山庄主人沏茶以待,塔山茶清香四溢,苦而不涩。初饮如小桥流水,淡雅宁静,再饮如山中溪涧,其味越浓,其香越盛,茶中上品也。
宜水左岸有一古塔,名培元,始建于同治年间。因为文物,塔门紧锁,故杂草环绕,人迹罕至。塔隙中有树生长,亦为一奇观。触手抚之,塔面凹凸,感为年轮之痕。
出城乃复小山,山中小径若隐若现。黄发小童嘻戏于世外山村,耄耋老人容光焕发坐于堂前,虽短褐穿结,然淳朴至极,异常好客,杀鸡炖汤以邀客享。
城内城外,人人各司其职。每遇难事,则互相扶持,故而大小事皆能成矣。
离城已是深夜时分,万分疲惫,月圆风清,竟不忍拜别。然人生在世,本为过客,何况他乡,不过萍水相逢,纵有千种风情,执念又有何如?记之为感怀,不以为念。逝往归于尘土,唯前路漫漫,可供求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