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在公司的N重角色:流程梳理建设者

我在公司的N重角色:流程梳理建设者

作者: Metacognition | 来源:发表于2015-11-11 03:42 被阅读122次

    随着现阶段公司规模的发展壮大,我自然而然的晋升了,这种晋升是隐性的,因为这种晋升,并没有伴随岗位的任命,也没有伴随有职级的提升,就是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地掌握了一些话语权,并事实上行使着一些职权。

    而这,恰恰是业务高速发展带来的一种红利,是在大公司,稳定团队里,没法享受到的待遇,曾经我加入的团队,经历过一次这样的扩张,然而那时候,我只有一年工作经验,机会来临时候,我毫无准备,现在公司再次经历这样的扩张,何其相似,历史重演,而此时,我已经有五年工作经验了,自问资质不算鲁钝,然而也并不太佳,刚刚够抓住这个机会而已,而恰恰巧合的是,我出现在家公司里,恰恰没有别人在,都是那么巧合,所以,我觉得现阶段,可能没法找到比这里更好的机会了。

    之前一直以员工的身份成长,并没有机会扮演现在的角色,而贸贸然,我就已经在扮演了,于是乎,似乎有点应接不暇了,迷茫,疲劳,疑惑,所以,我觉得应该要对现在的角色做一个总结和思考,未必有什么用,但总比不想要有用。在这个到新公司入职一周年的时刻,我觉得时机也算得上是正确。

    我简单整理了下,发现我至少扮演着8重以上角色,主要是从我的日常职责里面分离出来的,所以,我要分别按照八种角色的身份,来咀嚼一下每种身份的内涵。

    以上作为前言。


    流程梳理者

    这大概是我扮演的第一重角色了,应该没有人能感知到我在做这样的事情,但是我自己知道我在做,因为我深信,做这些事情是有效的,尤其是放在一个比较长效的时间上看,是有效的,我曾经不自觉地践行过这些事情,恰恰我在上一家公司工作了近乎5年,从一个长的时间段的最终效果来看,我是取得了一些成绩的,但是那是在无意识的情景下,而现在,我知道我在干什么。

    先谈谈以前,以前,我懵懵懂懂地就知道Wiki这个东西,也深刻认同这个是好的,当时,初入公司,发现公司有知识库平台,但是做得很烂,就像个10年前的论坛一样,好差劲的系统,好破烂的皮肤,大家在里面基本也只是灌水而已,根本没有认真去写,而我也觉得那上面大多数东西,都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所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我,提出要建设团队的Wiki。

    Wiki建立后,并没有人买账,你开个网上集市,别人就来卖东西买东西,最后你做成了淘宝,你觉得可能么,显然不可能,这道理何其简单,然而,那时候的我是不明白的,然而,那种冲劲决定了,我根本没必要明白这个道理,也会跨越,我就做了一个事情而已,你们不玩,老子一个人玩,我什么都往上面写,所有工作中用到的文档,技术文章,小技巧,小窍门,编码规范……而且,每来一个人,我都不遗余力去推广,直到一段时期部门扩张,大量新人入职,很混乱,我在上面写了一个新人入职指引,这个东西突然就变得受欢迎了,Wiki的威力显现了,这个总是能被轻易更新的Wiki,一下子打败了秘书的Word文档,最后技术团队的人入职,都按照Wiki来了,而对于新人来说,这个东西自然走入他们的眼帘,而里面也不乏有识之士,帮助我不遗余力地推广。

    直到我离职的时候,五年过去了,全中心100多人,都在使用这个Wiki,渐渐已经呈现了威力和自制的一种氛围,大家已经养成习惯去编写,去维护,也知道什么该放上去,比如一些团队自己的知识,自己的历史,自己的系统,都会在上面积累,马太效应已经形成,社区自治规则凭空孵化,真是太棒了,我走的时候,上面的文档加附件已经几百兆甚至上G了。首页做得有模有样,我装的插件,前端组Leader给我做的皮肤,大家已经把这个当成了自己部门的网站了。

    知识库,其实就是一种流程,一种传承,一种文化,一种氛围,这种东西在很多公司和很多管理历史里,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而且产生一种隐性的好处和良性循环。可是建立这个东西是非常困难的,这就是标准的互联网产品冷启动的问题,所以,作为一个践行者,绝对不能着急,要有投入三年五年把它做好的一个决心,只有这样,才有希望,也才能在后期收获巨大的好处。

    所以,为了复制这个成功经验,这次在公司一开始没多久,我就建立了一个Wiki,并且开始亲手编辑维护,不断地梳理内容的逻辑性,不断去整理,现在上面仍然没有多少东西,但是我坚信,我会把这个东西做好,以后就算我不在公司,也能发光发热。

    这种隐性的,看起来没什么用的东西,恰恰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东西,大家未必会认同,但是我自己绝对认为这是最重要的,这是我这辈子唯一见过的,经我双手建立,自己产生生命的东西。

    第二件事情,是对版本库管理的规范,标准工作流程的梳理和建立。这个事情,我恰恰在前一家公司也做过,非常巧合的是,也是我自发去做的。刚进公司,我就发现,大家对SVN抱持各种各样的误解,并且各种各样的误用,然后我自己也懂得不多,但是我至少知道,要分三个文件夹trunk,branches,tags,而且,应该一个项目一个单位,不应该一大堆项目放在同一个项目里,用一个子文件夹管理,太不专业,于是从我开始,各种新开的repo,各种新的项目,甚至为了大的新项目,开设repo,为里面所有独立的小项目,开proj,渐渐形成了一种惯例和感觉,什么情况应该申请repo,什么情况申请proj。

    后来在两年多的时候,我又开始推动工作流,就是一个项目到底要怎么开发,怎么分支,怎么提测,怎么tag,不是去branches里建立个拷贝就叫分支的,必须是把整个trunk建立一个镜像,才叫分支,SVN不会阻止你去误用,但是你用对了,是有些额外好处的,建立了分支后,应该保持和主干的同步,最后开发完毕,应该重新集成,这些东西,SVN的文档里,写得清清楚楚,然而,基本没有人去看,我仔仔细细阅读了N遍,翻译,截图,写教程,然后开培训讲座,讲一遍,看一遍,一个个手把手教,帮他们解决疑难杂症,几个月,全部被我掰正了,一切都无比流畅。

    最后,大家觉得我们的做法是理所当然的,几乎没人记得是我当初坚持,并且推广,硬掰,已经没人记得了,没人记得大家本来怎么用的,现在的就是最正确的,我觉得被忘记也没什么遗憾,但是所有的事情都正确了,我自己知道我的价值就够了。你把一列火车扶上了铁轨,它欢快得跑了起来,还有什么比这个更令人兴奋?于是我学懂了,研发流程管理里面,版本库操作工作流的重要性。以及实施这个流程的真正难度在哪里,为什么难。

    在新公司里,CTO很时髦地选择了Git作为版本控制工具,然而,我来了发现,他自己,学得也是个半吊子,甚至同为技术合伙人的另一位,也用得一知半解,并不清楚其背后很多的思想,原理,工作流等等所有问题。而最最悲剧的是,Git的普及非常有限,而学习成本及其陡峭,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个东西都不应该被作为公司级的版本控制工具,这个事情,在早期意味着巨大的成本和紊乱。

    我并没有反对CTO或者搬倒这个事情,我本人非常喜欢Git,出于理智不该用,但是出于情感,我想用,最早期,也并没有什么很多的程序员,就只有我而已,所以不会出乱子,我就很忐忑地开始用了,同时玩命学习Git的原理和工程管理实践。

    随着陆续有人入职,大家果然在Git上遭遇巨大的困难,我手把手地教,跟他们讲怎么做,并且把最不容易引起混乱的方法告诉他们,但是这绝非最佳实践,我当然知道这不是最佳实践,就好比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程序员基础及其差和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应该让大家快速投入生产,而不是耗时费力去学什么最佳实践,生产才是程序员的第一要务。

    所以,我将大家实际操作的一个工作流,固化成了一个文档,去帮助大家学习理解,并且已经在这个环境工作的人,听说最新的操作流程不影响他们工作,就丝毫没有抵触。而且也很乐意去带领新人,于是整个流程就推起来了。

    一个不规范不优美但是奏效的流程,绝对好于一个完美但是难以被理解和学习的流程。小公司招聘不到80分的程序员,更没有精力去将50分的人培养起来,能在他们里面制定一个自学习,自传播,自培训的版本控制管理和工作流程,我觉得我非常自豪,我觉得已经比以前更加成熟了,还给三年前的我,我绝对要让所有人学会业界公认的最佳实践的,然而我要是那么钻牛角尖,绝对无法做到今天这个位子上的。

    做完这两件事情,人数渐渐多起来了,我就逐渐无法再写代码了,其实我从写代码的任务淡出,本来不该这么快的,但是一方面,我当时确实有点心情差,另一方面,CTO要求我从写代码中抽出精力,既然心情差,又有官方的指令,我乐得不写,结果一下子反而放空了,感觉什么都不做,很难受,简直难受的想死,根本不知道干啥,每天都打发时间,一直憋到我觉得我对不起我的工资为止,我想我必须干点什么了。

    不能亲身去写代码,到底怎么才能发光发热呢?管理项目吧,于是我就开始管理项目。其实,5年前的我,最讨厌的人,就是项目经理,我觉得这个角色超级多余,他们的工作完全没有价值,都是些吃干饭的。可是我现在,竟然要自己做,这是何其可笑的事情,更可笑的是,因为对这个岗位职责的鄙视,我几乎没有任何经验的积累,甚至连从身边的项目经理身上学习,都做不到,因为根本不屑他们。

    我对项目管理的第一重理解,就是监督工时进度,但是我发现,企业里N多人都在干这个事情,CTO自己就关心每个项目的工时进度,然后技术合伙人也在关心,产品经理也在关心,每个人都在采集这个数据,并做各自的汇报,我疾呼,这是我的职责,你们别管,根本没人理我的。我甚至天真地希望CTO任命我管理这个东西,这样所有人向我汇报,多余的人也不用来关心这个事情了,这想法何其可笑?

    最后,我发现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也向别人那样去做,但是要用自己的方法,用更委婉的办法采集工时,用更科学的视角去总结统计,用更符合领导心理的视角去呈现,渐渐的,当别人都觉得我在做这个事情,并且他们做得没我好的时候,他们竟然自己就悄悄不再做重复的事情了,这事情就被我抢过来了。

    通过这个事情,我竟然领悟了管理的本质,你先管起来,管得好,这事情就是你的了,任命什么的,只是锦上添花而已。这才是做事的真正顺序,先做,证明自己能做好,大家才会自然撒手,这事才渐渐归你了,那该有的都会有,任命会有,升职会有,加薪也会有。当然我仍然没有任命,也没有升职加薪,但是这个事情已然是我的事情了,别人再要拿过去,首先得做得比我好,我想那很难,是个很大的挑战,因为我为了拿到这个事情,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那别人想拿走,需要付出比我多的努力。于是这个事情变成了只要我不撒手,就一直是我的,总不能永远不任命吧,而且,一旦这个事实成立了,那么其他的东西又有什么重要呢?

    这个事情也是我建立的流程,是内化在我心里的一个流程,一个我管理下属,并且提拔他们的思考审视流程,提拔培养的流程。以后我想分拆哪个职责出去,我就会用这个流程顺序,请他先去做,并且请他背负这个责任,如果他背起来了,就代表他行,那给个任命不就是顺手的事情么?

    通过采集汇报大家的工时和进度这件事情,我又发现了问题,我不遗余力的采集工时和汇报进度了,进度还是不能如我所愿,也不能符合领导的预期,每个小伙伴都觉得大家加班到想死,甚至已经萌生离开公司的念头,领导觉得最近一个月乱七八糟,简直糟透了。

    我一定做错或者少做了什么,于是我想起来,大家都是程序员,研发团队,不光是工作就行的,工作需要节奏,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总是加班,必然怨言,但是太空闲,则生产力低下,所以,要加班一段日子,空闲一段日子,求个平衡,就会习惯,给大家以喘息。

    恰恰在这个时候,我们以前用惯的一套敏捷管理工具,突然出现了商业版本,立刻采购回来,用了起来,我虽然什么都不懂,硬是用一知半解的敏捷研发理念,去给大家灌输,规范,在每个人脑子里建立概念。我们怎么怎么规划迭代,迭代怎么怎么去管理。然后,大家说需求质量差,我就提出需求评审制度,大家说太忙,评审浪费时间,加班更多了,我建立了评审集中制制度,规定每周二四评审,并且不许拖时间,而程序员,必须把每周二四作为研发时间估时来计算,占用研发时间,其实并没有卵用,无法节约开发的时间的,但是程序员会觉得,我为这个评审估了时间的,再占用这个时间,是我自己的问题了,而且评审集中制,其实有很大的帮助,开发可以在评审的时候,休息下大脑,前瞻下后续的项目,好像做了个脑子保健操,关键是这种周二周四的节奏感,使得产品需求发射节奏化了,进而研发任务也就逐渐节奏化,很幸运,渐渐有了点节奏的气味。

    而且,我至今也说不清楚的迭代概念竟然深入人心,每个人我相信并不懂,这到底是什么东西,但是整个研发学界都在嚷的名词,势必错不了,大家就以为自己明白了。于是也相安无事。只有我知道这里有多大的问题,太平只是暂时的,更进一步的混乱还没有开始,但是我不能说出来,我自己需要时间去成长,去摸索,去学习,那样才有机会带领大家走出这个坑,走出一个真正的节奏。

    我面临的挑战是,所有掩盖的问题会再次爆发,整个研发团队会再次变成一团乱麻。而项目管理的失败会真正暴露。当然,挽救这所有一切,就是我后续的课题,这里作为一个总结性的文章,我无法陈述更多了。

    我内心还有一个想法,就是程序员的成长与培养,我觉得我还没有太多的精力去思考这些问题,但是直觉上,这肯定是比组织大家从事生产更重要的。程序员需要空间去学习,去成长,而这些东西,需要有养分输入,而比起养分输入,更重要的是唤醒大家自学习,自成长的一种动力和愿望。我觉得这比一切的一切都要重要,这是研发团队凝聚和稳定的根源,这是团队文化和团队氛围的核心内容,建设好这些,我才能真正地解放出来,交出一个让大家放心的团队。

    流程建设,这种事情超级无敌抽象和困难,举步维艰,如果说,作为一个程序员,我在IDE里面编程,作为一个流程建设者,我就在每个人的脑子里编程,甚至在一个虚拟的谁都不是的脑子里,一个公司的性格里,公司的氛围里编程,这种超级无敌抽象的东西,并没有一个文档,也没有一个形体,既无法学习,也无法观察,只能深入其中去体会,去揣摩,去假设,去求证。

    以上就是我,一个自封的流程建设者,这一年以来工作的总结和思考,未免有些自大和自恋,但是真正都是肺腑之言,我希望读者能从中得到启发,也希望一段时间后,自己回望这个时期的经历和想法,能有新的成长。

    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在公司的N重角色:流程梳理建设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oshh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