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N4乡村教育振兴三组心灵感知录
N4-8乡村教育振兴三组读书打卡第2天

N4-8乡村教育振兴三组读书打卡第2天

作者: N4187李国义 | 来源:发表于2020-05-03 00:59 被阅读0次

    阅读书籍:《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

    阅读内容:第二章 学习中心,长什么模样?

    阅读笔记:

    学习中心,跟我们今天的学校一样吗?

    学习中心跟我们今天的学校不一样。

    今天,每个学校,在一定意义上讲都是孤岛。每所学校都是相对独立地自己办学,完全实现自己的封闭性内循环,本质上它不需要和外部世界进行更大的联通。

    但是,未来的学习中心不是这样,它可以是网络型的,也可以是实体型的。这些实体型的学习中心,有的是从现在的学校转型而来的,有的是从现在的各种培训机构、社会教育机构转型而来的。

    未来的学习中心不再是孤岛,而是彼此连接的环岛。未来的学生,不是像现在一样只在一所学校学习,而是在不同的学习中心学习。

    未来的学习中心,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未来的一个小学生或者一个中学生,甚至一个大学生,他可以在这个学习中心学习数学,在那个学习中心学习艺术,然后在另外一个学习中心学习科技,而且学习中心可以是跨区域甚至是跨国界的。

    我曾经假想,新教育实验在全国有4000多所学校,我们选100所学校,作为新教育共同体的学习中心,这100所学校中的每所学校都有自己非常强的特色教育资源和非常有代表性的课程,我们新教育共同体的学生,在这些不同的学习中心之间游学选修。

    这样,我们首先从学习空间上,就打破了传统的学校概念。

    大学也是如此。你可以把全世界每一所大学都当作学习中心。

    未来,清华大学的学生,可能是在清华注册入学,但是可以在全世界的大学、不同的学习中心选择课程,可以选北大的文学课程,哈佛的幸福课程,麻省理工的电子学课程,等等。

    只要是学生需要的课程,就允许他去不同学习中心学习。各个学习中心的课程,经过认证机构的认证或者学习中心的许可,可以互相承认、互换学分,学习中心将不受时间、空间、机构的限制,时时处处提供各自的教育资源,学生随时都可以在这里进行全天候的学习。

    这个观点,我说过很多次。

    但每次说到这个观点,教育圈之外的朋友,就惊诧莫名地问我,这么干行吗?我认为,理论上应该行。

    我举个例子,如果某个大学生特别喜欢劳动,希望重温中国传统的耕读生活,只要他有全球学习的能力,就可以考虑去美国的深泉学院读完大一、大二。

    这是美国很有特色的一所大学。这所大学办在一个小山沟里面,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和内华达州交界处死亡谷的沙漠地带,1917年创办,距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学校的校训是三个词:劳动,学术,自治。

    学校每年只招13名学生,学制两年。学校免收学费,但是学生必须参加学校的劳动,在农场和相关场所干活,因为劳动是校训的第一条。学校位于沙漠地带的深处,相对来说与世隔绝,大部分的物品需要自己制作。学校为所有的学生提供奖学金,全额资助,但是每个学生每天要劳动三四个小时,也就是说,每个星期差不多要有近20个小时是劳动时间。学校基本是上午上课、下午干活。学校里面养了200多头牛以及马、羊、猪等动物,并且种了一小块蔬菜地。学生要和学校的工人一起去放牧、耕种。

    除了日常的课堂学习以外,每个学生都要承担一项职务,也就是在这所学校的所有劳作里面有一件事情是你负责的,包括凌晨4点多去牛棚挤牛奶,给牲口喂食、添加饲料,驾驶拖拉机去播种,劈木柴,挖掘水渠,放牧牛羊等,包括食堂做饭都是由学生负责的。

    深泉学院的学生,两年毕业以后,大部分都要转到哈佛、耶鲁这些常春藤学校去读大三。关于这所学校,我就说这么多。

    总的来说,未来学习中心,不仅局限于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可以成为,也应该成为真正的学习中心。

    学习中心没有固定教室,每个房间都要预约

    现在,老同学见面,喜欢说,你是哪个班的,二班的,还是三班的,谁谁谁是隔壁班的。未来,学习中心的学生,不会有这个概念。

    未来,学习中心将重新界定学生的学习共同体,班级、年级、教室等概念将会进一步重构。

    从约定俗成的定义来看,班级是学校中的班次与年级的总称。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也是学校行政管理的最基层组织。一个班级通常是由一位或几位学科教师与一群学生共同组成,传统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主要是在班级活动中实现的。

    教室呢,则是学校里教师对学生正式授课的地方,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学的空间。

    所以,一个是从组织的角度来界定班级,另一个是从空间的角度来定义教室,而从教师与学生生命活动的形态,以及师生共同活动的场域而言,两者其实是相同的。

    现在的班级也好,教室也罢,都是基于传统学校相对固定的学生、相对固定的学习时间与学习内容来安排的。

    当每个学生有只属于自己的课程表,只属于自己的学习内容与时间安排时,传统的固定班级、固定教室的格局自然就被打破了。

    你不要以为我在信口开河,北京已经有学校做过这样的实验了。

    北京十一学校的“走班制”,其实就类似于未来学习中心与传统学校之间的一个过渡。

    所谓走班制,是指学科教室和科任老师相对固定,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愿望和能力水平,选择符合自己需要的学科课程和层次班级走班上课。

    我去这所学校看过多次,与李希贵校长也多次讨论过他们的办学理念与课程体系,我相信,未来学习中心的学生,是需要事先预约上课的教室的。

    学习中心没有以“校长室”为中心的领导机构,更像北上广的创业孵化器

    关心学习中心长什么样子,必然绕不过一个问题:未来学习中心,还有“校长室”这样的领导机构吗?

    这种思维方式,是从我们过去的经验出发的。

    传统的学校往往管理层级很多,管理人员很多,工作效率不高。前几年就有网友反映,海南省某中心小学校本部设置了校长、教导处、德育处、总务处领导岗位16人,其中校长就有5人。

    未来的学习中心将没有以“校长室”为核心的集权式领导机构

    由于教师与学生双向选择,教师成为学生成长的助手和陪伴者,教师和学生都有着强烈的自我发展与成长需求,彼此之间是以互相选择进行“投票”的,每一方的选择都遵从了自我意志,教与学都不再需要烦琐的检查和考核评价。同时,学生的自组织能力也是教师所要提供的重要学习与指导内容之一。

    所以,未来的学习中心,在教学的核心业务上是扁平化管理,甚至会基本成为自组织管理,会出现“多中心”的方式。这是以每一个优秀的教师或者以每一个卓越课程为中心,组成的一个个学习共同体。它的运行模式是:教师引导、学生自组织管理。

    当然,未来学习中心也将保留一个统一的管理部门。但是,学习中心里的管理部门,更像一个服务机构而非领导机构,更像一个咨询机构而非控制机构。在未来学习中心的管理部门里,将建立起一个以学生和教师为中心的服务体制。一方面,学习中心的工作人员根据学生的需求,对学生的学习时间与学习组队提出合理的建议,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潜能与兴趣选择不同学习中心的课程,记录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另一方面考虑教师的需求,帮助教师准备各种教学资源与工具,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支持,同时协调不同学习中心的教师资源。

    因此,未来学习中心更像北上广的创业孵化器,为师生提供全方位的、及时周到的服务与支持。

    学习中心可以在社区,也可以在大学校园

    未来学习中心是没有围墙的校园,甚至是虚拟的网络空间。馆、图书馆或者大学。只要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都可以成为未来的学习中心。

    我曾经考察过的斯坦福网络高中(Stanford Online High School,也称斯坦福在线高中),就属于这样的学习中心。

    这所学校成立于2006年,位于硅谷地区,总部就在斯坦福大学校园的一栋建筑内。斯坦福网络高中在校生人数650名左右,学生来自美国45个州和全世界的27个国家,比较集中的地区是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170人)、得克萨斯州(30人)和纽约州(45人)。

    我仔细了解过斯坦福网络高中开设的课程。它们有许多课程供学生选择。

    人文类的课程有:革命与反抗,拉丁语,文学批评,摄影,音乐理论[美国大学预修课程(Advanced Placement),简称AP课程],中文,科学史,民主、自由与法律的原则,法律研究:宪法等。

    科学类的课程有:生物学研究前沿问题、心灵的研究:心理学、神经科学与哲学、力学、光与热、物理学C(AP课程)等。

    数学类的课程有:代数、微积分、计算机科学(AP课程)、数据结构与算法、复杂分析等。

    每门课程选修的班级人数控制在15人以内。

    我在2016年访问该校的时候,学校教务主任骄傲地说,他们开设的还有一些后AP课程和大学层面的课程,供学生选择。这所学校的师资力量很强,68%以上的老师都有博士学位,能给学生带来非常好的教学体验,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学校的学业成绩也非常优异,名列加利福尼亚州第一、全美第三。

    既然叫网络高中,学校的课程主要就是在线的形式。学生不用去教室上课,而是通过网络教学的模式,这样能给学生提供最好的学习便利性。学校网站提供了与课程配套的教学视频和与老师面对面的教学模式。每周的课程集中在两天完成。

    上课时,来自全美和世界各地的学生一起通过视频实时在线讨论交流。所有课程都有课外作业,如要求收听老师的视频讲授和在线写作等。

    老师通过网络的形式给学生布置作业,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通过网络的形式将作业完成后再交给老师。

    学生的学习比较灵活,斯坦福网络高中有全日制(full-time)的学生,也有选修部分课程(part-time)的学生和选修一门课程(single-course)的学生。全日制学生选修的课程,一般是每学期4~5门。学校设有奖学金,大约15%的学生得到资助。

    网络学校的学生如何培养社会交往能力?斯坦福网络高中的教务长告诉我,他们也有许多措施,让学生拥有充满活力的学习生活。

    首先是建立了40多个专题性的俱乐部和组织,如应用物理学俱乐部、艺术俱乐部、企业家俱乐部、拉丁语俱乐部、乐高俱乐部、文学俱乐部、模拟联合国、摄影俱乐部、心理学俱乐部、机器人俱乐部、西班牙语俱乐部、少数民族联盟等。

    另外,学校的报纸、年鉴等,也由学生参与编辑,为他们创造交流的机会。

    学校也创造了一些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如每年暑假有两周的时间,学生从全美与世界各地来到斯坦福大学校园,从事学术研究与专题讨论。

    另外,有25个以上的地区聚会,在每年年初由学生和家庭组织,学校方面也会关心支持。

    最隆重的自然是毕业周,有整整三天的时间举办毕业舞会、颁奖活动以及毕业典礼仪式。

    斯坦福网络高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据该校教学主任介绍,他们的在线实时课堂教学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和他的同伴一起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最后一年结束的时候,学生几乎能够自己来组织课堂的学习,在这些课堂的学习当中,他们能够综合地了解到问题或者提出观点,并且能够阐述相关的例子,通过自己已经获得的经验,学生也能够独立地阐述自己的立场和论点,还能够发现其他学生论点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给予一些反馈。最后学生还能够自我评估,给自己提高能力的空间”。

    当然,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更多的学习中心,将是把传统学校与斯坦福网络高中的优势和特点进一步整合的混合制学校。

    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卡普蒂姆初级及高级中学就是这样的类型。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北京代表处的陈智勇先生介绍,该校的学生到校后,不是到教室,而是来到一个工作站台的电脑上学习他们的课程,这些课程都是根据亚利桑那州的标准设置的网上课程。辅导老师也在那里,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问题,从电脑的技术问题到学科的问题,甚至情绪问题,他们都会协助学生解决。

    学生的学习进度可以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及时调整。如果他们回答问题达到一定标准,电脑就会自动让他们进入下一环节学习。如果他们需要额外的学习才能进入下一环节,电脑会给出额外的学习章节和练习。该校的学生只在周一至周四上午7:45到下午4:00在校。如果学生生病或外出不能上学,学生可自己在家上网学习,学校、老师和父母可以查到并及时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则必须上“周五学校”,参加老师指导的补习。

    据介绍,运用这样的学习方式,这个少数民族裔学生占多数的学校,在亚利桑那州考试中已经连续两年成绩提高且领先,被评为考绩优秀学校,毕业率和上大学学生的比例也持续增长。

    好未来、新东方这样的培训机构,也可以是学习中心

    未来的各种培训机构,也可以转型为新的学习中心或者课程公司,类似今天的好未来、新东方等教育机构,将会成为新型的学习中心,成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学习中心。

    现在的学生白天在学校学习,晚上进各种补习班学习;平时在学校学习,节假日进补习机构学习;白天在学校学习英语,晚上到新东方学习英语;平时在学校学习数学、科学,周末到学而思补习数学、科学。根据北京的不完全统计,现在90%以上的学生都要进行课外培训,放学以后以及节假日都要去补习机构补习,应试教育造成了普遍的学习焦虑。

    但是,未来可能就不一样了,正规的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打通了,甚至没有必要再把教育机构分成培训机构、学校、网络机构,所有的机构都可以变成学习中心。

    凡是政府认定合格的学习中心,政府都可以为学生的学习买单。学生没有必要疲于奔命,一放学就要到补习机构去,可以根据学数学在哪里学最合适,学艺术在哪里学最方便,体育训练在哪里做最有效,来明确自己的教育需求。

    目前,北京部分区域已经开始尝试邀请好未来、新东方,以及各种艺术、科学教育机构,为在校学生开设相关学科课程和下午三点半以后的活动课程。

    对此,我们需要持续地观察,看看这条路是否行得通,成效是不是显著。但是,在理论上应该是完全可行的。把选择权交给学生,在全社会统一配置教育资源,应该成为未来学习中心的基本模式。

    以我今天的眼光来看,我认为,在未来,各类民办教育机构,都有可能成为学习中心。

    民办机构为什么可以成为未来的学习中心呢?对这个问题,总是有人表示不解。

    我举个例子解释一下。

    黄山脚下,有一所木工学校,多年前我看过这所学校,给我的印象非常深。我觉得这样一所学校,就可以成为学习中心。

    这所学校,是一个小时候在黄山脚下长大的孩子创办的,他在中国科技大学做了副研究员,随后到美国留学,生活了几年,回国以后,他去苏州办公司。

    我见过他,他对我说,刚开始的起心动念,是因为他自己的公司需要木工,后来一想,如果能够对家乡有所回报,岂不是一举两得吗?

    木工学校,顾名思义,是培养木工的。

    这所学校与众不同的地方有两点。

    第一,你不要把木工仅仅当作一个简单的养家糊口的手艺,而是要把它当作一个有创造性的职业,你要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个行当。

    学校鼓励学生在喜欢的过程中去探索,去做艺术家一样的有创造性的工作。学校会带学生参观徽州的古建筑艺术,让大家从细节当中体会古代工匠有创造性的工作,感受他们的艺术魅力。

    校长跟学生说,你不要瞧不起木匠,一个敬业的木匠要比一个平庸的博士对社会的贡献大得多。学校每年都有毕业典礼,而且非常盛大,学生穿上隆重的匠士服,戴上匠士帽,从校长那里得到一个匠士学位。

    大家注意,他们在这里所用的词是“匠士”,是“士”,而不是木匠。

    第二,采用学徒制的教学方法。

    这所学校的课程设置,跟很多中专学校差不多,文化课和实训课的比例是3:7,要求学生一定要在干中学。

    跟传统的师傅带徒弟不同的是,他们让师兄带师弟,让学生教学生。我觉得这样的教学方法是很值得提倡的。我们说教学相长,不仅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且应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作为师兄,你要想教得好,你首先得学得好。但是,学十遍,不如教师弟一遍。

    第一次听校长讲木工学校的故事,我就觉得这是一个以职业精神和技能培养为主的学习中心,我们未来的学习中心应该有不同的类型,有的是艺术类型,有的是科学类型,更多的可能是职业类型和技能类型。

    过去我们有误解,以为职业类型、技术类型的学校,没有操守,没有德育。父母不敢把孩子送到技校,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担心技校里面只教手艺,不育人。当我向朋友讲到职业类型的学习中心、技术类型的学习中心的时候,大家就担心这些培训类的机构变成了未来的学习中心,他们还能不能育人。

    毫无疑问,这样的思路是僵化的、片面的。一个学校能不能育人,不在于它教的是文化课,还是专业技能。这个木工学校今天办得怎么样,我不知道,我现在所说的,都是多年前的旧闻。这所学校培养的学生究竟怎么样,我也没有做过严谨的学术意义上的研究。但是,仅仅从他们介绍的几年前的理念来看,我觉得职业技能的教育,可能要比单纯的文化课更容易育人。

    比如说这所木工学校的校训,非常简单明了,“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这个校训不是往墙上一贴就了事了,而是在制作八仙桌、太师椅的过程中,一斧头一斧头砍出来,一锯子一凿子落到实处的。

    最后,我归纳一下这个木工学校的例子,谈谈什么样的民办教育机构可以成为学习中心。我认为,具有两个条件就可以:一者,有明确的培养目标;二者,能育人。

    没有统一的教材

    在传统学校,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是基本的教学用书。教材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来编写的,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通常按学年或学期分册,划分单元或章节。

    在传统学校,我们往往要求教师“吃透教材”,学生“读透教材”,以教材和教学辅助材料为主要学习内容的学习体系坚如磐石。一本教材走天下,弄懂教材考不怕。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演变为以教材为中心的学习。

    教材固然重要,未来学习中心也会有相应的教材,但是不会像现在这样用统一的教材。现在的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来设计编写的,教学大纲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制确定的。它规定的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衡量的是学生有没有掌握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总的来说,还是以知识为中心,以考试评价为手段的教材运行体制。这样的体制对于掌握基础知识有积极意义,但是对于创造探索就显得不够了。

    过去我们采用过“一纲多本”的教材编写和使用体系。这样的体系对于鼓励教材创新迭代、提升教材质量是有积极意义的,只是,也出现了一些乱象,所以导致现在规定全国部分人文学科使用全国统一教材。但是,从提高教材质量的角度来看,还是应该强调国家教育基准,规范课程标准,强化教材审查和质量把关。因为,未来学习中心的学习不仅是为了达到基本标准和通过考试评价,更是为了学习得更好、更丰富、更有趣、更有挑战性,所以应该有不同程度、不同个性、不同挑战级别的教材。

    从国际经验来看,要保证一个国家的教育品质和教材质量,需要有一批一辈子从事教材研究与教材编写的专家。在许多发达国家,一本教材往往不断修订,先后达十几个版次、几十个版次,甚至几代人接力编写,这才确保了教材质量和教育品质。

    我曾经主持翻译的《海外教育科学精品教材译丛》,其中的许多教材如《儿童发展》《教育心理学》等,就是不断修订完善的优秀教材。而我们的教材由于“定于一尊”,可能会慢慢失去革新成长的动力。

    所以,未来学习中心的教材,国家教育部门只需要确定基本的课程标准,教材的编写、出版和使用则引入竞争机制,最后由国家教材审查委员会和社会第三方机构共同选择优秀教材。教师可以在众多的通过审定的教材中选择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材。

    所以,未来学习中心的教材将更加多元,允许学生和教师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教材。

    全天候开放,没有周末、寒暑假,也没有上学、放学时间

    未来的学习中心,学习的时间会更加有弹性。

    未来学习中心是全天候的,没有星期六、星期天,也没有寒暑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安排学习时间。这样,学习中心的设施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整个教育资源会实现进一步的集约化。

    其实,我们现在的教育资源浪费很严重,大部分的中小学和大学,校舍利用率很低,一年中有一半的时间都没有被使用。星期六、星期天、节假日扣掉以后,教育资源在大部分时间里是闲置的。

    我们传统的学校生活节奏与节假日安排,和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是适应的,甚至和传统的农业社会也有很大的联系,是以成年人的工作为中心设计的。

    可汗学院的创始人就曾经激烈抨击寒暑假制度。他认为这是“农耕社会的残留物”。不仅造成了大量教育设施的闲置,也造成了对金钱和时间的大量浪费。更重要的是,寒暑假让学习进度中途搁置,“知识的连贯性被打破,阶段性的学习成果付诸东流”。他用骑自行车来比喻,在我们骑自行车的时候,一直蹬车要比停下来重新起步容易得多。学习的过程也是如此。

    现在看来,其实没有必要安排统一的节假日,因为学习是一个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以我们的课堂为例,一节课45分钟,一个教室里45个学生,这是天经地义的吗?为什么在一个有效的单元时间内,正好学到那个时候,就下课了?学习有如此精确的安排吗?只是为了我们管理的方便而已。每一节课,为什么一定要45分钟?为什么要在学生学习正兴奋时戛然而止?40分钟不行吗?30分钟不可以吗?为什么现在的TED(技术、娱乐、设计)讲演只有10~15分钟?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维持注意力的时间究竟是多少?为什么许多学校开始探索20~30分钟的短课堂?为什么要让45个或者更多的学生整齐划一地学习同样的内容?其实每个人的学习背景、学习基础是完全不同的,1/3的人可能听不懂,另外1/3的学生可能早已经懂了,这两种类型的学生在教室里是不是很难受?其实他们大部分人是陪着少部分人在进行学习的。

    另外,为什么一个上午的课程需要不断变化,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交替进行?为什么在学生学习一个问题、一个学科正兴奋的时候又要“移情别恋”?为什么不能够一个上午学习一个学科,解决一个问题?学生的学习与科学家的研究是不是有类似的特点?为什么华德福学校的课程经常是连续性的,一个上午,甚至一周、两周连续学习一门课程?有的时候,特别是学生自主探索或者小组讨论正兴奋的时候,时间一到就戛然而止,这明显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但是,在传统的教室里,拖堂或者提前下课都属于教学事故,那些优秀的教师经常把时间控制得一分钟不差。这是工业化思维,根本不是人性化的思维。

    没有学制,可以8岁入学,也可以12岁入学

    未来学习中心的学习周期也会弹性化。

    前些年全国两会上,以莫言先生为代表的政协委员曾经呼吁:“要缩短学制。”易中天先生也在中国教育30人论坛主办的一次论坛上提出,现在中国教育的效率实在太低,需要改学制,把九年义务教育改为十年,不要再分小学、初中、高中。多年以来,要求缩短学制的呼声一直不绝于耳。

    也有学校悄悄地进行了缩短学制的探索。如我的母校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的上海市实验学校,就实行了小学、初中、高中十年一贯制弹性学制,其中小学4年、初中3年、高中3年,培养的学生也非常优秀。在上海民进的教育论坛上,我听过他们现任校长徐红兴高采烈地讲述他们学生的故事,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所以,我认为只有突破学制思维,来思考中国未来的学制,才是解决中国学制问题未来的方向。正如只有突破教师编制,来思考中国未来的教师,才是解决中国教师问题未来的方向。

    现在学生7周岁入学,少一天都不行。

    每天早上8点上课,晚一分钟就是迟到。

    其实,规定7岁入学或者8岁入学,也是很不合理的。为了赶上报名,赶上9月1号开学,有一些母亲甚至剖腹生产,让孩子提前来到这个世界,人为地破坏了生命自身的节律。

    其实,同样是七八岁的孩子,他们的个性发展、心理特征、认知水平有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为什么学生不可以5岁入学,甚至9岁或者12岁入学呢?

    同样,为什么每天早晨必须8点开始上第一节课,迟到就要受罚,而不可以9点甚至11点上课呢?为什么不能允许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开始学习不同的学习内容呢?

    据媒体报道,2019年初,法国教育部长让-米歇尔·布朗凯批准了巴黎地区委员会的一项提议,把15~18岁的学生的上课时间从早上8点推迟到9点。

    报道称,这项提议的倡导者援引美国的一项研究结果说,自2016年以来推迟上学时间让西雅图的中学生获益匪浅,他们平均每天多睡了34分钟,结果是学习成绩更好,缺勤也较少。

    一些专家说,青少年之所以会睡过头,是因为他们体内不断变化的荷尔蒙告诉他们要晚一点起床,然后在晚上保持清醒。支持推迟上课时间的法国生物学家克莱尔·拉孔特说:“通过让学校上午9点开始上课,我们希望能够弥补青少年生物钟的自然滞后。睡眠的最后阶段是最重要的。”她还补充说,法国学生每周的学习时间相当于40个小时,这影响了他们的健康和分数。

    与法国推迟上课让学生补觉的决策相比,中国很多学校与行政部门很少真正从学生的健康与学习的效率角度考虑问题。我们上学的时间还是太早,有些学校要求学生到校时间在早晨7点到7点30分左右,早读和第一节课的时间也比较早,学生往往在早晨6点起床,睡眠时间严重不足。

    其实,学生的生物钟是不一样的,统一的时间上学,仍然是大工业时代整齐划一的管理办法。未来学校一定会更加个性化、弹性化,未来学习中心将采取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我们完全没必要像现在这样准时准点来上课,准时准点办入学手续。

    因此,未来的学习周期和整个学习计划是根据学生的需要来安排的,小学生不一定要7岁或者8岁入学,早一点或者晚一点也可以。在孩子想学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学习,学习是一个线性的、流动性的过程。

    所以,未来肯定不会去查学生的身份证,不强制要求必须是在7月或者8月31号之前出生的孩子才能入学。没有必要,因为你任何时候都可以学习,所有的学习记录都可以保存在学分银行和不同的数据中心。

    学生也可以根据父母的工作特点来安排何时学习,何时休息,何时度假。未来也没有留级制度,学完了一门课程就有一个课程认证,然后就记载到你个人的学分银行上,所以学习的时间会更有弹性,方式也会更加多样化。

    10岁的孩子可以跟70岁的老人在同一个课堂上课

    未来学习中心有可能将不存在专门为老年人办的老年大学,以及为幼儿办的幼儿园这样的单一的机构,学习中心可以为所有人提供服务,混龄学习将成为重要的特点,10岁的孩子可以跟70岁的老人在同一课堂上课,一起学习,一起玩耍。当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同一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一起学习,仍然会是最主要的学习方式。

    在未知世界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这样,所有的学习机构都可能转变成有自身特色的学习中心,不同的人可以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机构。

    未来社会,政府将不仅为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提供支持,也会为所有人的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政府不仅购买基础教育的公共服务,也可以通过发放教育券的方式鼓励人们终身学习。既然是终身学习,就是从摇篮到坟墓的学习,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在学习中心相遇,在不同的课堂相遇,就应该是常见的现象,而不是难得的风景。

    2017年12月,我陪同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严隽琪会见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领袖,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部长傅海燕,她在介绍新加坡教育发展时谈道,为了鼓励成年人终身学习,新加坡政府为25岁以上的人群每人发放了500新加坡元的学习券,供成人选择适合他们的职业技能教育,23大类职业均有相应的培训机构。这些培训机构其实就是特殊的技能学习中心。

    未来学习中心的专业化、集约化程度会进一步提高,不仅能够使教育资源得到更合理、更充分的使用,而且能够打破现在千篇一律、千人一腔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习过程更有趣,不同的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教师是自主学习的指导者、陪伴者

    未来学习中心的教师将是自主学习的指导者、陪伴者。

    未来的教师队伍将更加开放多元。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斯蒂芬·温伯格曾经说,在知识网络化以后,房间里面最聪明的绝对不是站在讲台前给你上课的老师,而是所有人加起来的智慧。也就是说,未来的学习中心不再仅仅依靠传统教师。

    未来学习中心会有一部分自聘教师,他们掌握着这个学习中心的优势课程资源与有效教学方法。但是大部分的课程资源可以购买,可以通过课程外包的方式派遣,也可以跨学习中心来调用教育资源。

    现在,体制内的一部分教师会成为“独立教师”或“自由教师”,组建自己的教学工作室或者课程公司,为学校提供课程和教学服务。也有不少社会的优秀人才,通过自己的“绝活”和一技之长为学校提供特色课程资源。

    所以脸书(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提出的“教师将成为自由职业者”将不再是神话,“得道为先”“能者为师”的格局将会形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N4-8乡村教育振兴三组读书打卡第2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osr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