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一章 西街往事1

第一章 西街往事1

作者: 表里山河 | 来源:发表于2017-01-14 12:44 被阅读15次

1983,秋。

白日里冷清的西街,到了傍晚照旧热闹起来。晚饭时间端着碗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的人群,都在谈论上午刚刚在矸山上逮住的杀人犯。

“真是看不出,海军竟是这样的人!”

"昨天洗澡时我还给他搓背哩......"

“那敢情凶险,没让人家把你肢解了啊......”

大伙谈论的是最近发生的一起杀人碎尸案。上个月下大雨,西街东边的蒙水河暴涨。本来这蒙水平日里就是上游洗煤厂洗完煤排出的小黑水,没多大流量,一路枝枝杈杈蜿蜒五六里地,和着生活废水直接汇到泉城最大的护城河——洮河去了。但那天雨后,一个拾破烂望见蒙水下游的小铁桥桥腿上,挂着一张破布袋,里面似乎有个猪头,被水冲得若隐若现的。

心想,看来今天没白出来,又可打牙祭了。

快步攀着堤坝下到河滩,待水小些,用拾荒棍撩开破布袋,登时一股寒气就从后脊梁骨窜了上来。

那......怎么好像不是猪头,鼻子没猪头大,而且上面还有毛发,挺长,像人的头发。

虽是被水泡大了些,但五官依稀是个人的模样。

公安局来了人,几个警察在河滩又是拍照又是测量,河岸两遍站满看热闹的,交头接耳间,猜测人头是男是女,多大年龄,本地外地之类。

之后几日,但见每天都有公安局的人在河滩里四处寻找,许是找其余的尸块。围观的人也一天比一天少。半月后,也没见本地人家有谁少了什么家口,蒙水尸案的议论也渐渐冷了下来。

本来大伙也渐渐忘记这事儿。结果今儿上午公安局找海军了解情况,海军提着暖壶说出去打点水,办案人员左等右等,却一直不见海军回来。嫌疑大增。办案人员立刻汇报领导,增派警力,当天就在矸山上把想跑的海军绑了回来。

证据确凿,自然供认不讳。

案件的突破点在那个装尸首的布袋上。本来公安在河里找了几日,也没发现啥有价值的线索。向全城征集失踪人员消息,也没啥人来报案。后来改变思路,从装尸首的袋子入手,发现袋子上画着象棋棋盘,而且是个装乳化剂的袋子。

从蒙水往回溯,也就一矿、二矿两个矿,用到这种袋子的,也只有一矿的玻璃纤维厂。

搜查范围一下缩小了。

一个个谈话,谈到吕海军时,狗的吓跑了。

不心虚跑啥。

两天审讯,真相大白。原来这吕海军家是双职工,自己和老婆都上班,没时间照顾孩子,只好从老家把正待业的小姨子请来帮忙照看。某日海军老婆不在,海军趁小姨子睡着就把人家给污了。怕喊出声来竟失手把人给掐死了。呆了半晌,索性分尸,用袋子分装了尸首,等大雨来时河水见涨,扔到河里让水冲走。谁知一个袋子竟挂在了桥架上。

那日公安局来人了解情况,海军知道这玻璃纤维厂就自己爱下棋,这查着自己是个迟早事儿。 公安一来,海军招呼人家坐定,自己找个打水的理由,直接跑矸山去了。这一跑,倒把自己供出来了。

不出一月,判决下来。全城公告,游街,枪毙。

此后几十年间,坊间若有孩子哭闹,一提海军,霎时见效。

海军是泉城名声最亮的人。

西街从前不叫西街,叫西场,是矿工工余垦出的一片平地。

煤矿前后都是山沟,有块平地不易。后来西街人群渐集渐多,成了一矿的最繁华的生活区。

随着矿上外来务工的人越来越多,原来在坑口附近建的福利楼、职工宿舍也越来越不够用,就在西场上盖起了排房,起初十排,后来增到二十排,再到后来,加到三十排。

西场成了西街。

矿上的工人,见面不必问哪个单位、工龄长短,说起住在哪排哪号,基本就能推算个八九不离十。

越老资格的工人,门牌号越靠前。

三年前,矿上的五七科改制成管理科后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在西街上盖楼,名曰改善职工居住条件。

原来的排房也不够分配了。矿上说,楼房干净,而且集约。于是,本和大路毗邻的西街,又被进一步蚕食,护路树被砍去两排,西街也被辟掉半条,从北到南,一溜排八栋楼拔地而起。

许是工程赶得太紧,北边大面积的矿长楼住进去没两天就有了裂缝,五七科领导赶紧叫来施工队在单元间垒起水泥柱,在每家每户都拉上钢筋加固。一幢本来没有多高的红砖四层楼,因为钢筋水泥的装饰,越发让这栋楼显得鹤立鸡群。

扬子家住在排房。一排一号。隔着西街和矿长楼对望。楼还没盖起来时候,扬子每天在放风时间能看到马路上汽车来来往往。他妈告诉他,大车能上人的,红色的,是公交车。

绿色的,开起来叮铃咣当的,是矿交车。大卡车,圆头的,是东风;方头的,是解放。

那就是扬子5岁前对所有外面世界的了解——汽车,和海军。扬子上面有6个姐,父母奋战到快到退休,才终于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自然对扬子格外重视。

怕他被陌生人拐跑,一般不轻易放出来;又怕见不着阳光耽误长个儿,每天给扬子10分钟放风时间。

因为住在头排的缘故,扬子他爹发挥聪明才智,在排房后墙和二排的托儿所之间连起两道墙,不大的小排房改造成了独门独院。

扬子学会走路后每天必做的一件事是咿呀到院墙里托儿所的窗户边,看里面的孩子透过玻璃做鬼脸,然后吐他们。这也是扬子为啥死活不上托儿所的原因。

院子西南,是矿上的俱乐部。扬子常常坐在紧锁的院子当中,听电影放映的枪炮隆隆,幻想自己哪天能在吐托儿所的小孩时也能发出这样的声音,一定威武。到了放风的时间,扬子会飞奔到俱乐部的后门。那两扇木门厚重,红漆斑驳。用力掰开木门的缝隙,可以看到大银幕上人影晃动,直到有人来,赶他走。

下一站就是院子正西的晋剧社团。扬子站在剧团院口,看里面的人挥舞大刀、舞弄缨枪,呆呆地发痴,都没听到他妈四处寻他的声音。直到她匆匆赶来拧住耳朵把扬子拎走,他的眼神依旧凝滞在戏箱旁的武将甲衣上。

回到家,扬子把枕巾前后两块掩在裤子里当做甲衣的前后靠,踱起武将出征的方步,眼神中流露出杀气模样。

扬子他妈再不允许他出去。她说,俱乐部经常会审判犯人,审判前犯人都关在对面的晋剧团里。安全起见,最好别去。

于是。扬子只能呆在家里,趴在窗边,看南南北北人来人往,大凡有人回看一眼,扬子就及时赏他刚学会的第一句话:“流氓,犯犯!”唯一能出门的机会,就是出得院子对着西街尿尿。有时,风向不好,扬子会尿自己一身;有时,行人会停下来,拨弄一下扬子的宝贝。扬子用惊异的表情望着他:“流氓,犯犯!”

那座院子,扬子被锁了五年。春天,扬子把四处飘扬的柳絮绕墙围成一圈,一根火柴便使火焰东奔西突,可以使自己笑上一天;夏天,墙角的指甲花红了又白,摘下来,捣碎,敷在指甲上,然后,染红的指甲会慢慢褪去,重新露出月牙儿;秋天,会吃上姐姐从商场里捡来的瓜子儿,那时大人逛商场,瓜子儿是唯一的零食,边嗑边丢;冬天,则在院边锅台的破洞里,翻了又翻,把姐姐借来没还的小人儿书,看一遍又一遍。

街上传来挑着扁担卖杂货的拨浪鼓或者扛着长板凳抑扬顿挫的“磨剪子嘞…戗菜刀…”的声响,扬子匆匆奔向门口,透过门缝,循着他们渐近,又渐远。

相关文章

  • 第一章 西街往事1

    1983,秋。 白日里冷清的西街,到了傍晚照旧热闹起来。晚饭时间端着碗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的人群,都在谈论上午刚刚在...

  • 西街往事

    梦回千百遍的地方永远是记忆中小时候的西街,朴素勤劳的父辈,无忧无虑的童年,叫人怎么能够不怀念? 01. 当年的西街...

  • 西街往事

    窗外传来阵阵音乐声,一个人静静在宿舍很享受。 经常就这样让时光悄悄溜走,柔弱得还有自己可依靠。 阳 朔西街古老的砖...

  • 西街往事

    早已过了雨季,不知怎么的最近落雨忽然就多了起来,格坐在小饭馆的石阶上,默默的看着漫水桥。 雨停了,浑浊的戴...

  • 【连载】西街往事(28):沈园

    【西街往事】简介及目录前一章:红珊瑚戒指简书连载风云录 到绍兴后,我们首先去了鲁迅故里。诺亚对鲁迅没有任何概念,但...

  • 【连载】西街往事(30):裂痕

    【西街往事】简介及目录前一章:岁月静好简书连裁风云录 10月25日那天,我处理完当天的工作后己是下午,稍加打扮后急...

  • 【连载】西街往事(32)冷战

    (图片来源网络) 前一章:渐行渐远【西街往事】目录及简介简书连载风云录 诺亚回上海后,我们开始了冷战。他没有再主动...

  • 【连载】西街往事(33):报复

    西街往事目录及简介前一章:冷战简书连载风云录 12月初的一天,诺亚在电话里告诉我安娜的德语等级考试成绩很不错,她想...

  • 【连载】西街往事(41):婚约

    前一章:白色圣诞的诱惑【西街往事】简介及目录简书连载风云录 2009年的圣诞节,杰伊没有回加拿大,而是陪着我在香港...

  • 【连载】西街往事(11):懊悔

    前一章:没有诺亚的阳朔 诺亚离开后的第8天,文迪和吉米出门后,文迪的妈妈请我当翻译,她说她注意到我是店里英文最好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一章 西街往事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otd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