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带孩子去早教中心上课,我会看到很多场景。比如上艺术课老师说家长不要说话、不要干预孩子们创作,只需安静地陪伴就可以。于是很多家长一开始忍着不发表言论,没多久就开始“帮助”孩子。
家长的一些“帮助”
指手画脚也就算了,有的直接代劳,“这个不是这么画的,应该这样画,你看好我怎么画”。还有的家长因为嫌脏不让孩子尽情发挥,“不要这样画,颜料会溅出来;不要画身上,多脏啊!”
如何“害”孩子
1.你的代劳会让孩子丧失体验的机会,原本他们可以自己去摸索、尝试,被你一“矫正”,于是错失了自己动手的机会。
2.错失了动手的机会就错失了动脑的机会,也许他们的想法会天马行空!创意无限,然而却被你打断,脑洞会慢慢变小。
3.一次次地打断他们的节奏,他们对于这件事会慢慢失去热情和兴趣,有的孩子甚至会不耐烦而发脾气,于是迎来了一场“战争”。
我是怎么做的:
我会适当干预、引导一下。比如用一次性纸盆子和咖啡色纸条做蜘蛛,我会问“脚放哪里比较好,眼睛贴哪里”之类的问题。但我不会直接干预她创作,很少打断她和她交流,只是静静地在一边陪伴,需要我帮忙再出手。
我女儿的反应:
有时会无视我的提问,甚至不愿意听我引导,于是她依旧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结果就是现场大部分作品都很明显的看出是一个蜘蛛,只有我家的比较另类,蜘蛛的眼睛挤在一起、腿分布不均等等。
究竟是千篇一律的蜘蛛好,还是带有个性的蜘蛛好?如果去美术馆,看到的画都千篇一律,你还会去看吗?
为什么大人总喜欢干预孩子?
原因之一是从心底认为孩子是无能的。他们太小什么都不懂、不会,必须要帮助他们。
原因之二是想要掌控孩子的权利。因为你是成人,经历的多、看的多,就可以凌驾于孩子。你说的都是对的,因为这是你的经验,你是为了孩子更好地发展才要教导他们。
然而你的经验真的都是正确的吗?真的是一条捷径吗?其实你说的未必是对孩子最好的。
适合你的,未必适合别人。所以有句话叫做因材施教。
那我们该怎么做?
1.尊重孩子,让他们自由发挥,只要没有危险,脏一点也无妨,脏了洗洗还能恢复原样,但想象力、创造力没了就真的找不回来了。
2.鼓励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用他们自己独有的方式,哪怕他们的方式很奇怪。跟着他们自己的节奏一步步来,不要急于帮助他们,欲速则不达。
3.和他们一起做天马行空的东西,跟着他们一起打开脑洞,用心去接受孩子,他们才会更愿意接受、喜欢你。
改善亲子关系,从接受开始。
你可以试试,看看他们会不会因此很欢迎你来参与他们的活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