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智慧从何而来——《经验的疆界》笔记

智慧从何而来——《经验的疆界》笔记

作者: 流川笑了 | 来源:发表于2018-10-22 22:03 被阅读167次
    智慧从何而来——《经验的疆界》笔记

    作者詹姆斯·马奇(1916年—2018年9月)
    他的主要贡献是在组织、决策和领导力领域。

    马奇是《哈佛商业评论》管理大师中的大师,也是位跨学科的智者,在耶鲁大学任教期间,曾讲授的课程包括组织心理学、行为经济学、领导、计算机仿真、统计学等等。此外,他还制作过纪录片、出过8本诗集,是一个兴趣广泛的学者。

    詹姆斯马奇一生荣誉头衔无数,但他更愿意把自己定位为一个老师。

    我认为自己是个老师,老师的幸福在于学生理解并占有了我们的思想,并视为己出。学生们是宝石,我的角色只是把他们磨光一点点。
    最后,我会被忘记,而他们还在那里。——马奇

    近期,马云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回归一个老师的身份。“乡村教师代言人-马云”是他的微博名。可见在他的内心深处,老师、教育才是他更看重的“归宿”。

    古往今来,教师似乎是个很迷人的职业。从孔子门徒三千,到王阳明龙场大悟后,热衷讲学,酒会上、野餐中、田野里、月光下,随性讲习,循理践行。

    想起朱子绍熙三年与赵尚书说的一段话:

    天下事,决非一人之聪明才力所能独运,是为古之君子,虽其德业智谋足以有为,而未尝不博求人才以自裨益。方其未用,而收其门墙,劝奖成就,已不胜其众,至于当用之日,推挽成就,布之列位,而无事不成。

    一个人能做什么事情?聪明如王阳明、马奇仍然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孜孜不倦。查理.芒格说,我手中的剑将交给能挥舞它的人。

    寻找智慧的三种人


    阳志平老师曾开玩笑说,绝大多数人生困惑在王阳明那里就能得到解答;绝大多数学习困惑在马奇那里就能得到解答;绝大多数决策困惑在西蒙那里就能得到解答。

    初读《经验的疆界》,并未感受到马奇的智慧与独到之处。草草读完,大致存了个印象。在日后的读书学习中,无数次回想起,马奇说的智慧来源的三个途径,几乎囊括了所遇到的各种学习问题。才后知后觉的惊叹马奇的智慧。我们常人只关注学到了什么,而马奇却关注学习的学习,归纳学习的途径,并对各类途径展开论述,指出三类途径的局限性。

    寻找智慧的三种人,也是追寻智慧的三类路径:

    • 一,科学派,他们崇尚科学,善长分析,严格按照分析数据,检验假设,寻找证据。追求简练但推广性强的理论,他们是认知神经学,心理学应用常用的方法。

    • 二曰,讲故事的人,他们是叙述派,通过讲故事,获取智慧。从人性幽微处入手,分析、探寻人类的生活状况。

    • 三曰,适应派,这一类人强调历史的复杂,试图解释人适应环境的过程,加深对智慧的理解。认为个人,组织,社会都是社会适应的产物,从适应的复杂生态圈圈重,总结经验。重理论,无实验证据,就像历史是纷繁多变的,历史证据并非像实验证据一样,精确对应。

    从故事和模型中学习


    智慧从何而来——《经验的疆界》笔记

    《经验的疆界》是本极薄,又极难读的书。出处众多,含有大量的原创概念,全书共分五章

    • 第1章 追求智慧
    • 第2章 通过复制成功而学习
    • 第3章 通过故事和模型来学习
    • 第4章 产生新事物
    • 第5章 经验的启示

    为了更好的读懂内容,只选取第三章“”通过故事和模型学习”,进行精读,已大饱眼福,撰写读书笔记如下:

    如何创造一个好故事

    我们认为的真理,不过是人类可理解的共识,往往与真相无关。——詹姆斯.马奇

    真实事件与经验是无限的,而从中提炼出的精巧故事,只能无限接近真实,无法彻底抵达。因为真实事件包括无数内隐的因素,有些可以观察,而总有未被观察到的。张爱玲就特别喜欢真人真事,偏爱里面有特有的一种韵致。我想这种韵致是对真实事件无限性的想象。无数心理的、周围的、时代的因素,错综复杂交错在一起,展示给观众一个有限的故事,引发无数的联想。

    如何利用真实事件,去提炼与创造出一个优美的、有利于组织进步、诠释真正因果联系的故事,是摆在组织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判断管理者优秀与否的标志。

    故事能够启发智慧,一则要足够简单,读者或者观众有可抓循的脉络。二要足够复杂,脉络要宏观,细节要丰富,给人置身其中的真实感。也就是说,故事要提供人类最大可理解复杂性。详尽到足以激起人的兴趣,简单到人类可以理解,可靠到让人足以相信。

    所以马奇说人类喜欢向历史学习,而历史又被封装在人类发明的各种框架中。而框架简化了历史,更容易被人所理解。这些框架或是主题又叫做神话。神话承载了一个民族共有的情绪与理想,神话中总是出现类似的人物性格与组织架构。马奇指出常见的四大神话主题,总结出四大主题已见其功力,马奇随后有归纳每个主题的反主题。

    常见的四大神话主题

    • 一是理性神话,理性是遵循逻辑,以结果为导向。理性神话的反主题是身份主题。以《堂吉诃德》为例,堂吉诃德切断了于外界的沟通,自我构建了另一个世界。没有因果关系,没有结果导向的反馈。而堂吉诃德那句“我知道我是谁。”表明了自己的身份。我不是为结果而战,我是为自己而战。

    正如詹姆斯·马奇教授亲自担任制片人的纪录片《激情与自律:堂吉诃德对领导力的启示》(Passion and Discipline:Don Quixote’s Lessons for Leadership)中所述:

    我们生活的世界重视现实的期望和清晰的成功,
    堂吉诃德两者皆无。
    但是尽管一个失败接着一个失败,
    他坚守愿景和使命,他坚忍不拔。
    因为他知道自己是谁。

    • 二是层级神话,一个目标、问题与行动,可以层层分解为一个子命题。所以一个公司分为高级领导层,中级领导层,员工。部分从上至下,等级森然,部门间平行开工,泾渭分明。层级神话的反主题是非层级的网络结构,比如查理芒格指出。

    复杂的官僚程序不是文明社会的最好制度。更好的制度是一张无缝的、非官僚的信任之网,没有太多稀奇古怪的程序,只有一群可靠的人,他们彼此之间有正确的信任。

    • 三是领导者个人举足轻重神话。翻开历史,满是英雄。一段历史是领导者个人意愿的表达。当今社会,对企业的迷恋也转化成对领导者个人沉浮的迷恋。譬如乔布斯之于苹果公司,比尔盖茨之于微软,马云之于阿里巴巴,刘强东之于京东。

    个人举足轻重神话的反主题是复杂性主题,历史是许许多多的个人行动,反复交织结合创造而来。钱穆将个人与群体意愿结合来看历史,说历史是少数人创造的,这其中有几位或是一些重要人物相互角逐、联盟,而又靠一大批人传承绵延下去。

    • 四是历史有效性神话,
      基本观点是“历史青睐那些符合环境要求的个人、组织、形式、实务和信念;竞争会确保历史的有效性;能够生存下来,就说明与环境要求的匹配度较高。”简而言之,就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优秀的产品一定会战胜不良产品。历史有效性神话的反主题是历史无效主题,适应是缓慢的,具有多重均衡的。

    当然除了这四大主题神话,还有其他主题。这些神话下面隐藏着一个更大的主题,人类举足轻重,也就是,人类可以通过个体的或集体的智慧行动影响历史进程,让历史按照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

    “人定胜天”是不证自明,还是仅仅只是不证自明而已。我们把幸福与业绩、失败与不幸,归到领导者、组织与机构、政党身上。是对人类能掌控命运的肯定,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世事纷扰,身在其中,情绪难免起起落落,读一段《经验的疆界》,被作者马奇的智慧所感动。所幸有智者为伴,读书如交友,开辟出另一番天地,心情豁然开朗。明明上天,灿然星辰,素履之往,中不乱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智慧从何而来——《经验的疆界》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oun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