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这一点是我们从小学历史课本上便曾学到过的,其奠基人的身份是毋庸置疑的,一代代文人学者对于孔孟、大学、中庸,对于整个儒学的解读,构成了大部分中国古代学术史。
有人说儒学在岁月的变迁中随着不同学者的解读产生了多个版本,比如董仲舒版、周敦颐版、朱熹版、陆九渊版、张载版、王阳明版、顾炎武版、王夫之版,各版之间,有异有同,也都有解读者本人的想法在其中。
以上各版,只是中国古代解读儒家哲学盛况的一角。近现代当代者,则有熊十力、冯友兰、钱穆、马一浮、梁漱溟、牟宗三、章学诚、余英时、傅佩荣等名家的阐释。
近现代学者们大多有中西方文化背景,对于儒家的理解也较前人们大有不同。比如《傅佩荣的哲学课:先秦儒家哲学》一书,便是以傅佩荣在台湾大学讲授的公开课《先秦儒家哲学》讲稿为蓝本,整理修订成书。
此书作者傅佩荣早年师从方东美先生,后于耶鲁大学深造,受教于余英时先生,曾有欧洲比利时鲁汶大学、荷兰莱顿大学执教。这种中西兼具的求学与工作经历,使得他在学术研究方面可以吸纳中西方古往今来的文化精华,得出自己的创见。
他在宗教哲学、中国哲学(孔孟老庄思想),以及译解传统经典《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周易》《大学》《中庸》方面造诣颇深。有人称他是中西文化之摆渡者,这个评价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
细究起来,此书的前身是傅教授在台湾中央大学讲授儒家哲学的课上讲稿。古往今来,由课堂笔记转而成书者多矣。远点讲比如傅佩荣在书中大力讲解并推崇的孔子代表作《论语》,便是孔子学生们课堂笔记的集结版。再比如佛经,每每开头有云,如是我闻,既指我曾在佛祖面前听佛祖讲过此话之意。
我们可以说,每一个儒家的研究者,都是一家之言,当然孔子自己的学说也是。自古至今,对儒学阐释个人观点者多矣。
这本《傅佩荣的哲学课:先秦儒家哲学》书如其名,分数章阐释了傅佩荣眼中的儒家哲学,傅教授由儒家的起源、概况讲起,由孔子、孟子,讲至荀子、周易、大学、中庸,完整串起了整个先秦儒学的框架。
以上这些先秦哲学经典对于整个中国的影响巨大,无论是传统中国,还是近现代中国,尤其是儒家哲学,几乎可称得上是中国人的基本精神,但许多国人对儒家都是只闻其名,未知其实。
此书认真梳理、讲述了儒学在先秦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并对于古人对儒学的若干观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同以往的解读儒家哲学书籍相比,本书既因作者的学识丰富而在解读上显得更具深度和广度,在不少观点上也更有新意。
比如傅佩荣认为明清两朝被官方视为正统的朱熹版四书解读中有若干错谬之处。例如:朱熹把“仁、义、礼、智”当做人性,说“仁、义、礼、智”如同手脚四肢一般,是人本来就有的,这种说法完全把孟子对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本意弄颠倒了,扭曲了孟子的思想。
再比如:孟子所说的“万物皆备于我”,在宋明学者的解释下是“万物之理皆备于我心”,傅佩荣也认为是大错特错。
傅佩荣在论述荀子的学术思想时颇也多新论,比如他认为荀子与孟子对孔子的发扬是向左走、向右走。对于荀子的性恶论颇多不然之感。
傅佩荣还认为,将荀子称做先秦儒家也是大有问题的。荀子思想中的许多观点与孔孟不同,与儒家的内核有分歧,且无法成为系统。这在以往的儒家哲学书籍里是前所未见的。
另一方面,因为自家学贯中西的文化背景,傅佩荣在讲解先秦儒家哲学时经常对中西方文化进行类比,例如他说到中西方讲起人的特色时,各有侧重。西方从人的理性来肯定人的特色,偏重理性思维能力,说人是理性的动物,中国是从良知来肯定人的特色,说人是有良知的动物。
他对先秦儒家哲学的解读不是一时一地的,不止对于先秦时期产生的儒家思想进行分析、讲解,而是将其放在整个中西方文化的大背景下加以解读。
在讲述儒家哲学的过程中,傅佩荣会说起柏拉图、提及亚里士多德、讲到海德格尔。
比如傅佩荣在论述孔子的一贯之道时,可以拿《泰坦尼克号》的结局来举例。
再比如在解说“食色性也”时,可以用亚里士多德的归类定义法则来进行解说,这是以往学者力所不及的。
在读这本《傅佩荣的哲学课:先秦儒家哲学》的时候,无论是对儒家思想颇有心得者、还是略有所闻者、亦或一无所知者,都能得到不小的收获。
这不光是因为作者身为当代人,可以完全站在中西文化的至高点上来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而非像古人一般,由于封建思想专制,必须在各种条条框框中对儒家各种儒家哲学典籍进行解读、阐述。
更由于傅佩荣在此书中可以充分跳脱“秦政荀学”的限制,不做“阳儒阴法”的妥协,以哲学理性、学术良知、传即所习的态度,完整呈现孔孟之道的真正精神与光辉,从而令读者真正对于儒家思想学有所得,思有所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