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泡茶用什么水好?
对于煮茶用水,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写道:“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即首选山水,其次江水,最后井水。
接着《茶经》里又作出了更详细的说明,对于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濑勿食之,久食令人有颈疾。又多别流于山谷者,澄浸不泄,自火天至霜郊以前,或潜龙蓄毒于其间。饮者可决之,以流其恶,使新泉涓涓然,酌之。其江水,取去人远者;井水,取汲多者。”
意为:山水最好选取缓慢流动的泉水、石池漫流的水;对于奔涌湍急的水则不要饮用,常喝这种水会使人颈部生病。对于几处溪流汇合,停蓄在山谷中的水,虽看起来澄清,但是它不流动,从炎夏到霜降前,可能会有虫子潜伏其中,导致水质污染有毒。如果要喝这种水则应先挖开一个缺口,让污秽的水流出,等新的泉水涓涓流入再饮用。
对于江河水,则应到远离人类活动的地方去取;而井水要从经常汲水的井中汲取。
陆羽《茶经》中煮茶好水的标准,是他那个时代的经验总结,放在今天来看有一点道理,但也有其局限性。
说得有理的是,缓缓流动的山水,一方面是活水,另一方面流速低不容易因水流搅起杂质,水质会更澄清。多处汇流又不动,且从夏蓄到冬,在自然环境下肯定会生物滋生,水质受到污染。挖开缺口泄走久蓄之水,引进新泉的做法无疑是聪明的。
至于常喝奔涌湍急的山水导致颈部疾病这个说法,在今天看来,如果证实当地居民普遍因喝奔涌湍急的山水得颈病,那明显是有地域性,可能是地质问题。古代饮水没有净化,水流湍急可能使水夹带着颗粒物、微生物和化学物质。长期饮用不健康的水煮茶致病也是有可能的。但不能说,饮用湍急水煮茶就一定会得颈疾。
江水应取少人活动地方的水也是有道理的,说明自古以来人们就已经意识到人畜活动引起生活污染,影响水质。这个问题放在现在更加突出。
井水,用现在的专业说法叫地下水,用井水就要用常有人汲水的井水,这也是一种常流活水的意思。把井水放在最后一位,这个观点也是受作者经验的限制。一方面,古代人打井的设备没有现代好,井的深度估计也不够,那井水属于浅层水,水质自然就不太理想了。另一方面,井水也受地质影响较大。
从《茶经》提炼一下煮茶用水的讲究,即要用“清水”、“活水”、“净水”。
从古至今,爱茶之人都对泡茶之水非常重视,称“水为茶之母”。水能溶出茶的清香,能体现茶道精神。古人对水品的评判,标准各异,归纳起来有四点:
首先,水质应“清”,无色透明,清可见底,专业话讲就是浊度低,这是基本要求。
其次,水应是活水,水源须流动,流水不腐,新鲜。
第三,水要“轻”,即今天我们说的软水。因为硬水含镁钙离子较多,泡出的茶,汤色暗沉,滋味涩苦。
第四,水应“甘冽”。古人认为水质清甜为上,而经历冰寒的水煮出的茶水,滋味也非同一般。
参考文献:《茶经》,作者:(唐)陆羽,刘艳春,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6年5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