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职场的时候,每个人几乎动过辞职的念头。
当清晨六点半的闹钟准时响起时,睡眼朦胧地去刷牙,顺便看看镜子里的黑眼圈。
新的一天,理应是新的开始。可还未正式开始,就觉得心好累。
但生活还在继续,你依然得强打精神去上班。公交车还是会挤,路还是会堵,那些匆匆忙忙的人群中还是会有你奔波的身影.....
曾经在微博上看过一个搞笑的段子:
你因为穷而做过什么事情?
“上班。”
虽是逗君一乐,但确实“扎心”。
年轻人顺理成章地厌倦上班,理由无外乎就是那么几个:难缠的领导、超低的工资、工作内容无聊......
然而不上班,就意味着失去了经济来源,进入到不安的状态。而不安,总让人心生惶恐。
况且现阶段巨大的生活压力、膨胀的物质欲望,对于年轻人来说,不工作的成本太高,没人能承担得起。
1
大学同学小C又裸辞了。
对,我用了“又”这个词。
小C从大学毕业开始至今差不多裸辞四次了。
第一份工作是在翻译公司上班,每天沉浸在无休止地录表格、打印翻译材料中,觉得无聊,发挥不到自身价值就辞职了。
第二份工作在市场部,工作了一个月觉得太难了,无法驾驭,继而辞职。
第三份工作在外企做翻译,因为不喜欢爱挑刺的上司,工作一段时间后辞职了。
裸辞三次再也不想上班的小C还是在上海高房租的压力下找了第四份工作,是在广告公司做策划,相对满意。
但一个月后还是出现了负面情绪。
每次写的文案发给boss看,总是得不到任何反馈,当时明明要的那么急,小C觉得自己的劳动成果受不到尊重。
最糟糕的是boss总喜欢在临下班时说今晚开会改方案,可真的等他到八九点时往往只改了两三句话或者说些无关痛痒的问题。
小C恨透了这种无谓的加班,曾经满腔的干劲全部一扫而空。
于是又裸辞了。
2
我问她:“那你以后打算怎么办呢?这么频繁跳槽,对自身发展也不好啊。”
她说:“其实哪个年轻人不喜欢'诗与远方'?都是迫于生活压力。其实我好想到处旅行,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也想回家乡开间咖啡厅。”
她同时又叹了口气说了实话:“旅行是真的想去,过几天就买机票。但开咖啡厅的事儿,也就是嘴上这么一说。”
我知道她只是对一眼望到头的生活感到腻了,想要逃离一下才是真的。
这大概是现在许多年轻人的现状:不喜欢的事情太多,但具体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总是无端颓废,什么也不想做,只想放空一下自己……
处于离职空窗期的人,总是容易怀疑人生。裸辞一段时间后,小C又重新回归了工作。
上班扼杀了她对生活的期待,但裸辞后新填补的生活,却没有想象中的那般自在。
因为现实的真相是:人还是需要经济收入才能过得体面。
3
大三实习的时候,在公司里认识一位人事科的姐姐Z,当时正是她事业的上升期,但她却毅然决然地辞职了。
我们都表示非常惋惜,因为以后可能都遇不到这么好的升职机会了。
她却十分洒脱:“我也工作了快7年,越来越觉得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找不到生活的意义,以后不想这么生活下去了,我想要回归校园。”
辞职之后的Z去了英国留学,读了她喜欢的传媒专业,现在已在国内一家知名电视台工作,完成了自己的理想。
如今的年轻人和我们父母这一代人不同,对于父母而言,毕业之后,来到分配的单位工作是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而年轻人更多关注的是个体价值的实现。
嘴上说着“不想上班”其实是最容易的,但是真正辞职之后,要如何为自己找到最适合的出路就成了一道难题。
4
有调查显示,影响年轻人做出辞职选择的因素中,除了“失去了经济来源”还有一项是“对未来的焦虑感”。
许多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总是渴望能在工作中找到一种热血沸腾的生活方式,但现实总是残酷地给人沉痛一击。
于是渐渐接受了现实的年轻人们,似乎找到了可以宽慰自己的理由:
当你实在找不到目标的时候,努力赚钱好像也是个选择。
至少当你看到银行卡里的余额时,那一瞬间的快乐总会或多或少地抵消对未来的焦虑感。
前些年富士康跳楼事件频发,除了巨大的工作压力之外,很多工人觉得自己成了流水线上一颗螺丝钉,只是重复机械的工作,对未来产生了极大的焦虑感。
虽然如今职业生态更加多样化,给年轻人昭示着一个无限可能的未来,但同时,也留下了一片无措的空白。
因为太多纷繁的选择,经常会让人无所适从,丧失目标感。
5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封十字辞职信曾红遍全国,刺激了许多不想上班的人的神经,于是很多人开启了说走就走的旅行。
在心情不爽的某一天抛下工作,背起行囊远走这种事情真的很酷,但当你归来之时,你会发现原先想要逃离的生活,依旧停在那里,等你重新载入进度。
因为当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实现之后,背后的那个残酷真相也显现了:生活没有因此变得更好,也没有变得更容易一些。
我身边有很多裸辞后,通过投资自己成为了自由职业者,为自己工作的人;也有离职继续深造,沉淀自己后又重回职场的人。
这些努力塑造自己的年轻人获得了更多的选择权,拥有了更高的展示自我的平台,才能有机会过上“诗与远方”兼顾的生活。
而另一部分辞职后,不断挥霍自己的年轻人,则陷入了辞职、花钱、没钱、重新找工作,最后又回归职场,继续抱怨的无限死循环中。
生活是自己的,怎么过全在一念之间。
愿你能找到愿意为之奉献一生的事业,成就更好的自己。
作者:haruko,精读主创,一个老电影爱好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