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晨读分享的第55天,这是一段值得纪念的时光。以此纪录。
李笑来老师在他的[把时间当作朋友]中,这样写道:
很多人(应该是绝大多数人)的工作态度本质上是“骑驴找马“,基于种种原因,人们往往对自己正在从事的职业并不满意。很多人都心怀梦想,有一个“无论如何早晚都要从事的梦想职业”,而不幸的是,很多人正因如此最终沦为平庸之辈(有例外,但这例外太少,几乎可以忽略)
尽管天分确实很重要,但一个人的能力主要靠积累获得。从一个人开始从事一个职业的那一个瞬间起,只要足够认真、努力,他的能力就会不停地积累。如果这个人实际上向往的是另一个职业,那么他的所谓“梦想”几乎必然使他在当前这份职业中心不在焉、无甚积累。其实,世界上80%以上的职业并不过份依赖天分,更可能甚至几乎只依赖积累。天长日久,这个人在当前的职业中将逐渐落后那些认真做事的人。但此时他不会因为自己的落后奋起直追,反过来,更可能把“反正我的梦想不是这个”当作借口。
无论是谁,进入自己梦想职业的成本都很高昂。
心怀“梦想”的时间越长,它的沉没成本就越高。很多时候,对很多人来说,所谓的“梦想”也许只是陷阱。许多年来,我曾见过身边不少的人一点一点被他们珍爱的“梦想”毁掉。
对现状不满、急于摆脱现状,是人们常常不知不觉落入的陷阱(尽管偶尔这也是少数人真正的动力)。接受现状才是最优策略--有什么做什么,有什么用什么;做什么都做好,用什么都用好。不要常常觉得苦(这会让人忍不住顾影自怜,浪费时间与精力),而要想办法在任何情况下找到情趣--快乐是一种本事。
这些年我遇到的优秀的年轻人几乎都有这样的特征:他们很少对现状不满(可能是他们的优秀使他们难以觉得不满吧),他们热爱自己的生活。他们相对更不在意外界的影响,他们更专注于做事而心无旁鹜,他们身处良性循环之中,当然,他们也因此每时每刻都在进步。
为什么坚持做阅读共享?因为我心里有一个关于苹果读书会的梦果果の话:
上次在松本弥太郎的书中也看到类似关于“梦想”的表述。对于我,再次敲了个醒,行动要快,开始积累。我的梦想是什么呢?由于从小热爱阅读,我一直希望将来从事的职业能够与书有关。也曾想过自己开家小小书店。但是在实体书店日渐式微的今天,这个想法显得越来越不切实际。今年我重新梳理了自己的愿望,其实不是一定要开书店,我希望做的事是自己可以有大量的时间用于阅读,然后也可以推动更多人去读书,去找到生命中改变自己的力量。所以先从“苹果读书会”开始。
前两周去参加了潮汕版的TED--CHAO+讲堂,会上给了每人一张明信片,写下给一年后的自己,想完成的事,在黑暗的会场中我就着灯光,写下了我的心愿。苹果读书会,即日启动。
参加讲座回来的第二天,就分享了苹果读书会的第一本推荐书[今日也要用心过生活],写了简短的书评,并拍照发圈。从2017年1月1日开始,我也决定每天至少精选一篇文章,在朋友圈和所在群分享为苹果读书会的晨读。想得很美好,做起来却发现没那么简单。首先是内容的筛选,是选你感兴趣的还是别人感兴趣的?当然最好是重合的,但这种引起共鸣的机率并不高。现在大部分公众号内容都偏激励,也可以说是鸡汤性,我分享了一段时间就有群友说“鸡汤文”,其实我已经尽量避开理论型的纯鸡汤,都希望是有方法有启发的。有的文章,你自己觉得很有趣可也未必能分享给大家,因为也有偏颇的观点。有时没有任何回应难免会气馁,也遇到没有任何沟通突然被群主踢群的郁闷。每天早上,在还昏昏欲睡的时候坚持起来做这一篇内容的筛选与发布,尤其是收藏夹那满满当当的公众号文章,只有自己才知道,这件看似简单无谓的小事,其实也是付出了很多精力与时间的。当然,我也有收获。不时有陌生群友因我分享的文章,鼓励我,好朋友也很佩服我能一直坚持做此事。
截至今日,晨读分享55天了。这是一段值得纪念的时光。未来,苹果读书会一定会做起来,做下去,但以何种形式继续和拓展,我会边做边思考。每天晨读分享的这种形式是否继续,也还待定。在这路上,希望我能多一些勇气、信心与坚韧,也谢谢,与我同行的你。感恩!!果果2017.2.2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