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普遍的一种说法是,羊大为美,意思就是肥大的羊最为美味,称其为美。有同学会说为什么是羊肉而不是猪肉呢?因为古人的副食品(肉类)主要以羊肉为主,那么中国人什么时候开始吃猪肉呢?
猪在中国自古就有,但从各种记载来看,直到北宋,还不被士大夫,富人们接受,仅仅是贫苦百姓的副食品。现在颇为流行的东坡肉就是北宋的时候苏东坡发明的。苏轼是个很有才华的人,但不得志,经常被贬,生活穷困潦倒,吃不起羊肉,就只能吃猪肉。苏轼还写过一篇著名的《猪肉颂》: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所以在北宋时,猪肉是上不得大场面的。
据说得到了明代以后猪肉才成为中国人的主要肉食。因为这个时候中国的人口大量增加,但是适用于养羊的草场较少,无法满足肉食的需要,而其他动物里只有猪是肉多且好养的,更重要的是,元代时期蒙古人传过来的阉割技术得到了推广普及,从小就阉割的猪,再杀后不再有浓重的骚味。味道变得美味起来,慢慢的受到大众的喜爱。
再回到“美”这个字,比如陕西人吃完面会特别满足的说一句“美的很!”陕西人用美这个字来表达美味的意思,而美味的意思正是美这个字的本意。陕西这个地方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陕西也是黄帝和炎帝的故里。所以我们可不可以认为陕西人的口语中保留了更多古汉语的痕迹呢?
最后说说“美”字的造字法。美由羊和大两个字构成,美的意思正好也是羊和大这两个独体字的意义合成的。这种由两个以及两个以上的独体汉字,根据各自的含义所组合成的一个新汉字,这种造字法就叫作会意。用会意造字法造出的汉字就是会意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