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亲子教育
孩子才两三岁,被父母说处于叛逆期,是不是有点冤啊

孩子才两三岁,被父母说处于叛逆期,是不是有点冤啊

作者: 胡二哥之见闻 | 来源:发表于2020-12-11 10:13 被阅读0次

关注儿童教育问题久了,就会发现孩子从2岁到18岁,都有父母说自己的孩子处于叛逆期。

为啥2岁之前没有人说呢?

我想这是因为孩子此时不会流利的说话和走路,否则出现这样的问题就不足为奇了:孩子一出生,就处于叛逆期,怎么办呢?

不聚焦于解决问题,而总用处于叛逆期这样的结论来评判孩子的父母,是一种控制欲强且在教育孩子方面缺乏智慧的表现。

任何孩子的行为,如果不符合父母的预期,都会让父母感到苦恼。

这个时候,我们会用叛逆期、不良行为或行为偏差等语言来描述孩子的行为。

在这三种描述中,用“行为偏差”是最合适宜的,而我们却经常选用另外两种。

语言不仅仅可以表达我们的思想,还影响我们的思想和心理,进而影响我们的行为和状态。

比如,如果有人说我写的文章很好,就是一种对我的肯定,这种肯定会促进我的信心和坚持。

所以慎重选择流行或经常使用的语言形式,有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心理认知结构,这一点被瑞士儿童科学家皮亚杰称之为“图式”。

我们接受的所有信息,都是根据图式做出解释、吸收和反应。

因此认识审视一下,当孩子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预期时,用何种方式去描述,将有助于我们形成合理的教育观念,而这些观念往往是无意识的且根深蒂固的。

当我们说孩子的某一行为是不良行为的时候,往往根据的是预测的结果或直接结果,“不良”就是行为是错误的另一种说法。

也就是说,此时我们关注的焦点是孩子行为的正误,无论这正确或错误的认识是来源于社会普遍的规范,还是父母个人的认知,都是以此为基准去判断孩子的行为。

特别是幼儿前期孩子出现的“不良行为”,父母经常苦口婆心的跟孩子说:你这样做是错误的,下次不要这样做了,可以吗?

这里不讨论正确或错误的一般标准。

而只是强调,我们在跟孩子说对错或道德与否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想过孩子对正确和道德的理解是怎样的,我们完全已经假定了孩子对这些基本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与自己一样的。

在这一点上我们确实高估了孩子,也高估了自己。

尽管我们关注行为的对错,是为了孩子的成长,但我们的注意力已经随着我们关注的焦点转变了。

很多人可能很难理解这两者的区别。更具体点来说,就是父母认为对的方式或事物,不一定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而当我们用“行为偏差”来描述孩子类似的行为时,直接关注的就是这是否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在这个潜意识的观念里,对错作为一种审视的方式出现在我们的决策里。

也就是说,我们不会用观念系统里已有的对错标准去衡量孩子的行为,而是在行为有所偏差的框架中,即时审视行为的过程。

对错只是作为次要的结果被我们所关注。

这与我们用“不良行为”时是完全相反的一种过程。

并且,当父母审视孩子行为过程中,同时在审视自己。于父母自己来说,也是成长。

最后再来看看我所极力反对的“孩子处于叛逆期”这种描述方式。

尽管同“不良行为”和“行为偏差”一样,都是用在孩子行为不符合我们预期时候。

但正如我所说的,不良行为首要关注的是用已有的对错和道德观念去判断孩子的行为。

行为偏差首要关注的是以利于孩子的成长为基准,审视孩子行为的过程。

而“叛逆”则首要关注的是是否符合父母的意愿。

有此经历的父母很容易体会到,当心理已经认定孩子是叛逆的时候,所采取的措施总会有所偏离,至少带着强烈的情绪。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轻易的看出,用叛逆、不良行为和行为偏差来描述孩子的某些行为时,只有“行为偏差”这一描述是真正语言上的以孩子为中心。

正如我们已经简单描述过语言的作用一样,这微小的差别却有助于我们从心理把孩子当一个独立的个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才两三岁,被父母说处于叛逆期,是不是有点冤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ozd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