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观念、消费水平。一场纠纠结结,随着工作专业不足导致的磕绊和犹犹豫豫的迟疑,时间在慢慢流走,最终电影错过、工作未完,这场一时兴起、搁置又拾反复多次的瘾以此告终。
察觉到自己消费观念的转变,从一块到十块再到一百,生活开支、消费底线在渐渐变大、升高,回想起母亲的节省、贫困区的物质拮据,回想起自己高中时的开支日常,又细数此时开支、消费,很是惭愧,对待金钱的过于随意,太多浪费性支出在耗费资源,浪费食物,有些不安,自己凭什么能够如此随心虚耗,不论世界还是生活都不允许自己如此。
小吃商铺,那位已上年纪的老板娘在电话中和姐妹聊着生活,不偏不倚的生活认知观,“在这里多吃点苦能多赚些,不然怎么办”,生活不易,细细品味很容易就会含出苦楚,不富裕不太稳定各类开支与压力催促,不能不管更没有人相助,必须面对、应对。她通电话的行为举止、言谈神态、内容让我回想起当初和母亲的通话,电话这头,一边照料生意,一边和我聊话,我感觉到自己的电话不合时宜,又对她的两边兼顾产生了厌烦心,而她既不冷落顾客,又和我一字一句地聊着,现在才知道买与卖,两者交流时需要极致用心和言行谨慎,都是陌生者,仅通过短暂接触、只字片语的了解增进信任,即使不能让人全方位认可,但至少得做到识大体和不惹人反感。
买完点心后,我仍在思考近段时间消费观念变化的源与因,想要一种解惑后的通透与轻松。
忆及昨夜特意坐车去商城,流连其中,内部干净、整洁,一无杂乱,繁华的确自有其美。游逛其中不自觉地轻松消费,不知是衣服、饰物足够吸引人,还是一份体面的求惹了攀比,亦或是环境的整洁与室内设计的得当让人惬意、舒适。
繁华意味着极致,陋室承载着温馨,高效、精致,安宁、不纷扰,后者也生着玩逸,生着没追求、偏安现状。多数时间要按自己的经验、适应区计划可也不能总安于一隅,就像消费的拮据和宽松,不可被几块钱困恼,但也不能忘记那几块钱的价值。
走进“程果”,买些桃子,付账时手脚不够迅疾,顺序错,账被别人先付,先后出店门,对方摆手说算请客,萍水相逢的率真,竟惹得我有了施还于别人的想法,因缘际会,不知何处就会相逢,意外的喜,让我毫无表情的脸有了些大男孩的不好意思。
衣服的风格虽由后天的审美定义,但人们受观念的影响,身着什么衣服就会有什么样的性格偏向,甚至不自觉言行举止都开始改变……
小孩和母亲,小孩言语恳切、平和,想翻找玩具,可母亲回答的言语间都含着情绪,让人听来很不舒服,甚至反感,三十多岁的成年人,四五岁的孩童,两相对比,前者表现得更幼稚,任由情绪肆虐,让孩子迁就自己,不称职的母亲,人总该足够成熟才可担当另一个空白思想干净灵魂的引路人吧。言行举止、语音语调都是心灵的反映。一会儿孩子离开自己视野,母亲焦急语气喊叫、问询。
公交车上,中途上来两位女孩,外形外貌可人,娴静让人视之欣悦。
站点下车,站立一处整理思绪,不时走过两三人,看一眼便知,这几个人和当初的自己一样,衣着随便,昼伏夜出,没有工作,不知前路,虽时间自由但迷茫,视野狭隘,每到夜晚,睡足一天后就出来买些零食充饥,这个时间也就只能来这处深夜超市……
蹲坐脚麻,站起走路,每走一步软麻之感就让自己停住,不过若想活血,必须多走,一如工作。
社会中,自己得有一份工作,以此拓展视野、加深认知、体会生活,在这过程中还能结交朋友、了解生活诸端,的确得需要一份工作融入社会。
加班、无车归家,只能叫车,买些零食已做晚饭,我之经历是众人共同的生活。
雨雾朦胧,一场雨落下,烟雨江南的景致今算在滨海之地初有认识,迷蒙中,雨下、人忙,痴痴望雨思心事者,不少。
这种雨景能够影响人的思想、灵魂,景映心,心映景,静下、景下……
思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