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中,有很多人都有“我不够好”的深层信念。他们有很多类似的体验:
我的情商比较低,总是搞不好人际关系。
我的家境比较差,别人知道了会嘲笑我。
我长得有点发胖,穿什么都不如别人好看。
我学历比较低,在单位中别人都不喜欢跟我交朋友。
……
一个人体验到“我不够好”的人,能找出自己的很多不好来。
有不好的地方很正常,金无赤金,人无完人。带着你的不完美好好生活就好了。可是偏偏有些人,就是跟自己较劲,天天觉得自己不够好,真没用。
每一个觉得自己不够好的人,都无数次听到过“你已经足够好了、你都不知道你有多好”这样的话,然而并不能改变他们对自己的评价。
因为他们怎么能轻易的放弃“我不够好”的自我评价。在意识层面上,他们特别想变得自信、开朗、阳光、积极,特别想摆脱“我不够好”的感觉,但其实潜意识层面,这是一种瘾,他们不仅不想摆脱,更想在这种瘾症的路上越走越远。
什么是瘾,就是明知道不好,但就是放不下。为什么呢?因为有快感啊。
所有的瘾症,都是因为割舍不下的快感。“我不够好”也是这样一种瘾症,背后有你割舍不下的快感。
人总觉得,是现实条件真的不够好,所以才对自己评价为“我不够好”,这是对自己的客观评价。但实际上,评价这个东西怎么可能有客观。人如果想体验到自己不够好,他有很多方法可以实现。比如说:
往上比。
你觉得自己是个穷人吗?看你跟谁比。
你觉得自己学历高吗?也得看跟谁比。
你觉得自己情商低吗?还得看跟谁比。
你觉得自己懒吗?得看标准是什么。
当你开始对自己进行评价的时候,你已经无意识地设置了一个参照客体。跟这个客体比起来,你得出了自己好或者差的结论。
可以肯定的是:比你好的人,是无限多的。比你差的人,也是无限多的。你的外在条件是无法短时间改变的,但是参照对象却是你选择的。那么,你自动选择的,是向上比呢,还是向下比呢?
你会觉得自己差,其实是因为你发现了身边有个比自己更好的一个或几个人而已。然而那一刻,这些个人成了你的全世界。你的眼里,此刻,只有比你好的这个人,没有别人。如此,成功解锁“我不够好”的体验。
你会发现,人不是自己不够好而体验到“我不够好”,而是想体验到“我不够好”就去找证据证明我不够好。
看起来人是在犯贱,给自己找难受。但其实上帝这么设置,肯定有他的意义所在。另外一个意义会单独撰文再谈,今天只谈一个意义:
符合妈妈爸爸给的人设。
爸爸妈妈这俩人在你小的时候,就开始了给你千百万次的催眠
—— 你不够好。
你能获得的“这里不够好”和“那里不够好”的暗示,要远远大于“你很好”的暗示。
你无法抵抗,你只能认同妈妈爸爸的评价,内化为自我评价。
这种内化的行为,是有生存意义的。你也得认为自己不够好,和妈妈爸爸的评价保持一致,你才能更好地生存。不然你可以想象下:
当你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你的爸爸妈妈认为你不够好,而你却认为自己非常好。这时候,你在这个家里生存,会有什么体验呢?会多出哪些压力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