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一夜的颠簸,夏日的疾风骤雨中,来到了姑苏城外的寒山寺。虽然风雨潇潇,好在游兴颇浓。人群熙攘,少了诗中的凄清伤感,却多了雨中漫步的浪漫……
对它的认识,源于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追寻着他的足迹,游人如织,欢笑不断,却丝毫不减这方胜地给我的凄凉羁旅之感,不知当年的张继有着怎样的落寞和悲伤,才能写出这样刻骨铭心、诗情并存的文字:深秋的水乡夜晚,有乌鸦的昏鸣,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寥落的渔火及舟中的游子,相对无眠。寒山寺夜半的钟声,不但衬托的夜晚更加冷清,更使诗人那颗孤寂飘零的心灵,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
眼前的寒山寺依旧,然而,钟声阵阵,却不是游子思乡的回响;仲夏落水,也不知送谁迎谁?芭蕉听雨,声声撒落瑟缩浓;箭竹窈窕,簌簌垂立默无语;美人无声蕉无力,黄绿从中走出来;普明宝塔千载在,温文尔雅待痴人;古照今来今应古,再吟《枫桥夜泊》诗: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风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