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740554/bb72ec3460e12715.jpg)
什么是头部?
听起来很高大上的词,距离我们有点远的样子,其实挖掘它的内涵是很接地气的。
《跃迁》定义头部的概念是:头部就是你所在的赛道里的高价值并且有优势的领域。
从定义出发头部具备两个必要条件:高价值和有优势,先找到高价值,再找优势。
为什么要找到头部呢?头部会带给你更多机会,开阔眼界。试想两个起点一样的孩子,从名校考出来,和从县城学校考出来有很大差别。
高价值
高价值简单理解就是重点,做事情一定要抓重点,持续地抓重点。
例如:
为什么老师讲课要抓重点?因为重点就是课标要求的,也是学生学了难理解,做题易错点。如果一节课没有突出重点,等于白讲,更不要说突破难点。
然而突破难点却要在持续地抓住重点,注意是持续,不能间断停止,一定是持续专注到重点上,才能水到渠成解决难点。
《跃迁》中说幂律分形,找到系统中的重点是什么?重点都能继续再分,还能找到更微妙的重点。
微妙的重点,我把它理解为一个细分的领域,前提是在你能找到所谓的重点。
《跃迁》说最有价值的是,在变化的世界里持续找到那核心的20%,非常难,所以最有价值。需要大量的观察和思考,然后抵抗住各种诱惑,坚定地持续专注这20%。
你的头部都在你身边,在你可以触及、能够参与的赛道,你根本不可能进入一个你没有见过的领域。
例如,你想成为写作高手,那你得定位你写作的方向是哪一领域,从你能接触到的最优质的写作圈里找到同领域的写作高手,模仿练习。
有优势
有优势,很多人读到这里会认为优势特指自己的优势,不是说要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核心优势吗?
到底是不是优势,需要你入场才知道。不上场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优势。
《跃迁》中指明找优势的三个方向
1.从价值而非优势出发。
关键先要选对高价值的领域,直接靠近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思考优势,改变优势。
选择高价值的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很困难,所以很多人半途而废。但是只要方向正确,资源、技能、优势、都是可以积累的。
还有很多人带着焦虑着急入场,害怕错过机会,不想优势。
2.要思考差异化优势,永远不要在热门领域随大溜。
以“逻辑思维”为例,刚开始罗振宇认为讲干货是优势,聚焦于商业、文史哲。
在内容创作中,他发现转述是优势,外包知识源头,自己专注于转述。
在大量的转述内容中,他意识到产品策划是优势,于是外包内容生产,自己全力打磨和策划产品形态。
“逻辑思维”的成长过程,也是一个人对于优势的不断聚焦和升级的过程。
罗振宇老师一步步做减法,优势越来越少但越来越清晰。
思考差异化优势是在做高价值的事情中根据大趋势和用户需求等方面,不断改变优势,打造核心优势。
3.不要想太远,从自己身边的头部做起。
现在很多人被朋友圈被公众号文章焦虑了,注意是被焦虑,本来生活很平稳,看了文章后被焦虑的坐立不安。
比自己起点低的人都月入多少万了,我还能坐的住吗?
太多人觉得人家成功是很容易的事情,其实你看不到的背后却是你无法吃进去的苦。
从身边的头部做起,如何短时间内成为一名有优势的年轻教师,我做到了。
起初不知道该如何向老教师学习,有一次参加教研活动时,突然发现一位女老师在评课时,说到的很多方法,怎么去设计一堂高效的课,在什么地方该如何突出重点,怎么去表达给学生效果更好。我听完后主动要了她的扣扣和电话,主动搬小搬凳去听课,不光听,听完后还跑去问她为什么要这样讲?然后模仿她给我的学生讲,发现根本没讲完,原来每个班的学生水平不同,所以我把内容拆成两个课时去讲。
学期末我收获了很多,教学水平提升了,得到了教研组和学生的认可。
我在反思中发现我只是找对了身边的头部,向她学习,然后在模仿她时,逐步形成自己的优势。
同事说《跃迁》太高大上,看不懂,其实《跃迁》这本书就是我们身边的头部,拿起它,先读到心里,再去想这些方法哪些适合当下的我,我该怎样用自己的能力一点点吸收,并付诸于行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