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圣大解脱经通俗解》
圣大解脱经通俗解【10】中篇 第三章 如何坚固 菩提愿行

圣大解脱经通俗解【10】中篇 第三章 如何坚固 菩提愿行

作者: 海印法界 | 来源:发表于2018-05-11 14:38 被阅读0次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三章  如何坚固  菩提愿行 

        第一节  虚空藏 再继,请教大行

        第二节  世尊亲授种种四行

            一、菩萨20种四摄行为

                    1.坚固其心而不疲倦四法

                    2.所言决定而不中悔四法

                    3.增长善根四法

                    4.无所怖畏威仪不转四法

                    5.成就白法四法

                    6.善能了知一至十地四法

                    7.善知方便四法

                    8.善化众生四法

                    9.能世世不失菩提四法

                    10.能具一心而无杂行四法

                    11.善求法宝四法

                    12.善出毁禁犯律之罪四法

                    13.善障烦恼四法

                    14.善能随顺入诸大众四法

                    15.善开法施四法

                    16.得先因力不失善根四法

                    17.不由他教而能自行六波罗蜜四法

                    18.能舍禅定现生欲界四法

                    19.于诸佛法得不退转四法

                    20.不断佛性四法

            二、在尘出尘,不断佛性

        第三节  世尊宣说经名,会众发愿受持

        第四节  初次较量功德

            一、大乘法施超胜一切世间布施

            二、读持本经,转凡成圣

            三、转凡成圣的密意

                    1.慈父远归独子忆教的譬喻

                    2.能断恼罪,万劫难值

                    3.凡夫受持,亦成福田

                    4.威神之力,难以思议

        第五节  本章重点提示



    虚空藏菩萨(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三章  如何坚固  菩提愿行

    第一节  虚空藏再继,请教大行

    经文:【尔时,虚空藏菩萨白佛言:“我等今者,欲问菩萨,菩提因缘,若佛听许,当敢发问。”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于无量百千佛所,种诸善根,久达菩萨所行方便,为诸菩萨,问于坚固菩提之行,随意决问,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解经:紧接着,法会中的虚空藏菩萨也提出了问题,他向佛陀请教说:“我们现在这些人,想要问有关菩萨修证菩提因缘方面的问题,如果您开许的话,我们才可以提问。”

    佛陀听了回答说:“善哉善哉!善男子,你已经于无量无边成百上千的如来住持地界,种下了种种的善业功德,很久远以前就已经通达了有关菩萨修行的方便法门,但是现在为了所有的菩萨们,来请问关于如何坚固菩提愿行的事情,那么请随意直接了当地问吧,我将为你们分别地进行解说。”

    经文:【虚空藏菩萨已蒙许可,白佛言:“世尊,何谓菩萨,其心坚固,而不疲倦?何谓菩萨,所言决定,而不中悔?何谓菩萨,增长善根?何谓菩萨,无所恐畏,威仪不转?何谓菩萨,成就善法?何谓菩萨,善知从一地至于十地?何谓菩萨,善知方便?何谓菩萨,善化众生?何谓菩萨,世世不失菩提之心?何谓菩萨,能行一心而无杂行?何谓菩萨,善求法宝?何谓菩萨,善出毁禁犯律之罪?何谓菩萨,能障烦恼?何谓菩萨,善能随顺入诸大众?何谓菩萨,善开法门?何谓菩萨,先得因力,不失善根?何谓菩萨,不由他教,而能自行六波罗蜜?何谓菩萨,能舍禅定,现生欲界?何谓菩萨,于诸佛法,得不退转?何谓菩萨,行于三界,教化众生,使增善根,不断佛性?”】

    解经:虚空藏菩萨既然已经得到了开许,就向佛陀提问道:“世尊啊,什么叫做菩萨,他的愿心坚固,而不知道疲倦呢?什么叫做菩萨,对于所发菩提愿的决定,而不会中途后悔呢?什么叫做菩萨,能够不断地增长善业功德呢?什么叫做菩萨,从来都无所畏惧,并保持威仪而不退转呢?什么叫做菩萨,能成就一切善法呢?什么叫做菩萨,擅长于了知从一地至于十地的地道功德?什么叫做菩萨,通达善巧方便法门呢?什么叫做菩萨,善巧度化众生呢?什么叫做菩萨,能够生生世世不退失菩提心呢?什么叫做菩萨,能够行持一心而没有混淆杂乱的修行呢?什么叫做菩萨,能善于设法得到法宝呢?什么叫菩萨,善于远离于毁犯禁戒律仪的过失呢?什么叫做菩萨,能阻断烦恼的影响呢?什么叫做菩萨,善于随顺入于种种大众之中修行呢?什么叫做菩萨,善于开演法门呢?什么叫做菩萨,依靠前世的因缘之力,不会失掉善业功德呢?什么叫做菩萨,已经可以不依赖于他人的督导,而能自己行持大乘六度法门呢?什么叫做菩萨,能放弃禅定安乐,示现化生在污染的欲界呢?什么叫做菩萨,能于种种的佛法,获证不退转呢?什么叫做菩萨,行持于三界之中,教导度化众生,使他们增长善业功德,不会中断成佛的种性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二节  世尊亲授种种四行

    经文:【尔时,世尊赞虚空藏菩萨言:“善哉善哉,能问如来菩萨之事,汝今谛听,善思念之。”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领纳听受。”】

    解经:这时候,佛陀就赞叹虚空藏菩萨说:“善哉善哉,你能够请教我有关菩萨修行的问题,你们现在认真仔细用心地静听,好好地观察忆念这些法义。”

    “好的,世尊,我们非常愿意听闻,并理解接受遵从您的教导。”

    一、菩萨20种四摄行为

    1.坚固其心而不疲倦四法

    经文:【佛告虚空藏菩萨:“复有四法,坚固其心,而不疲倦。何等为四?一者,于诸众生,起大悲心;二者,精进不懈;三者,信解生死如梦;四者,正意思惟佛之智慧。菩萨有此四法,坚固其心,而不疲倦。】

    解经:佛陀告诉虚空藏菩萨说:“总共有四个方法,可以愿心坚固,而不知道疲倦。是哪四个呢?第一个,对于所有众生,都能发起大悲心;第二个,精进不懈怠;第三个,相信、理解生死轮回如梦;第四个,总是以正确的意念思维佛的智慧。菩萨有了这四个法,就可以愿心坚固,而不知道疲倦。

    2.所言决定而不中悔四法

    经文:【复有四法,所言决定,而不中悔。何等为四?一者,决定说法,了知无我;二者,决定说诸生处,无可乐相;三者,决定常赞大乘;四者,决定说罪福业,不失果报。是名为四。】

    解经:又有四个方法,可以让所发菩提愿的决定非常决断稳定,而不会中途后悔。是哪四个呢?第一个,非常坚定的确信于万法中,明了知道没有一个实有的「我」存在;第二个,非常坚定的确信于轮回种种的生处,无有一个真正可以安乐的地方;第三个,非常坚定恒常地赞奉大乘佛法;第四个,非常坚定的讲说罪福等业力,不会失去果报。就是此四法。

    3.增长善根四法

    经文:【复有四法,增长善根。何等为四?一者持戒;二者多闻;三者布施;四者出家。是名为四。】

    解经:又有四个方法,能够不断地增长善业功德。是哪四个呢?第一个受持戒律;第二个多闻佛法;第三个布施众生;第四个出家修道。就是此四法。

    4.无所怖畏威仪不转四法

    经文:【菩萨复有四法,无所怖畏,威仪不转。何等为四?一者失利;二者恶名;三者毁辱;四者苦恼。是名为四。】

    解经:菩萨又有四个方法,可以无所畏惧,并保持威仪而不退转。是哪四个方法呢?第一个不追求利益;第二个不追求名声地位;第三个不怕侮辱诋毁;第四个不畏惧痛苦烦恼。就是此四法。

    5.成就白法四法

    经文:【菩萨复有四法,成就白法。何等为四?一者,教人令信罪福;二者,布施不求果报;三者,守护正法;四者,以大智慧,教诸菩萨。是名为四。】

    解经:菩萨又有四个方法,能成就一切善法。是哪四个方法呢?第一个,教导众生使他们相信因果;第二个,布施众生不求任何回报;第三个,守卫保护正法;第四个,以如佛的大智慧,来教导众多的菩萨们。就是此四法。

    6.善能了知一至十地四法

    经文:【善男子,复有四法,善能了知一地,至于十地。一者,久种善根;二者,离诸过咎;三者,善知方便;四者,勤行精进,回向菩提。是名为四。】

    解经:善男子,又有四个方法,擅长于了知从一地至于十地的地道功德。第一,长久地培福积德;第二,远离各种过失;第三,擅长于了知方便法门;第四,勤奋修行精进道业,并将功德回向于无上菩提心。就是此四法。

    7.善知方便四法

    经文:【善男子,复有四法,善知方便。何等为四?一者,顺众生意;二者,于他功德,起随喜心;三者,有罪悔过;四者,劝请诸佛,转大*fa*轮。是名为四。】

    解经:善男子,又有四个方法,能通达善巧方便法门。是哪四个方法呢?第一,随顺众生的根性;第二,对于他人的功德,总是以欢喜心随喜;第三,有罪业时马上忏悔过失;第四,劝请一切诸佛,恒常转动佛法之宝轮。就是此四法。

    8.善化众生四法

    经文:【善男子,复有四法,善化众生。何等为四?一者,常求利安众生;二者,自舍己乐;三者,和柔忍辱;四者,能舍骄慢。是名为四。】

    解经:善男子,又有四个方法,能善巧度化众生。哪四个方法呢?第一,恒常地发愿利益安乐众生;第二,放弃自己的利乐;第三,性情平和调柔且能忍受侮辱;第四,能舍弃贡高我慢。就是此四法。

    9.能世世不失菩提四法

    经文:【善男子,复有四法,能世世不失菩提之心。何等为四?一者,常忆念十方一切诸佛;二者,所作功德,等以施之于一切众生,常为菩提;三者,亲近善知识;四者,称扬大乘。是名为四。】

    解经:善男子,又有四个方法,能够生生世世不退失菩提心。哪四个方法呢?第一,恒常忆念十方的一切诸佛;第二,所作的所有功德,都能平等地施予一切众生,恒常证得菩提正觉;第三,亲近依止善知识不断学习;第四,称扬赞叹大乘佛法。就是此四法。

    10.能具一心而无杂行四法

    经文:【善男子,复有四法,能具一心,而无杂行。何等为四?一者,离声闻心;二者,离辟支佛心;三者,求法无厌;四者,如所闻法,广为人说。是名为四。】

    解经:善男子,又有四个方法,能够行持一心而没有混淆杂乱的修行。哪四个方法呢?第一,远离声闻小乘的发心;第二,远离缘觉乘的发心;第三,求法没有厌倦;第四,如果有所听闻佛法后,积极地为他人解说。就是此四法。

    11.善求法宝四法

    经文:【善男子,复有四法,善求法宝。何等为四?一者,于大法中生宝想,以难得故;二者,于大法中,生救药想,疗众生病故;三者,于大法中,生财利想,以不失故。四者,于大法中,生灭苦想,至涅槃故。是名为四。】

    解经:善男子,又有四个方法,能善于设法得到法宝。哪四个方法呢?第一,对殊胜的佛法生起珍贵宝物的念头,因为难以获得的缘故;第二,对殊胜的佛法,生起救命良药的念头,因为能治愈众生疾病的缘故;第三,对殊胜的佛法,生起财富利益的念头,因为可以资身不失生命的缘故。第四,对殊胜的佛法,生起能灭除一切痛苦的念头,因为可以到达大涅槃的缘故。就是此四法。

    12.善出毁禁犯律之罪四法

    经文:【善男子,复有四法,善出毁禁犯律之罪。何等为四?一者,得无生法忍,以诸法无来故;二者,得无灭忍,以诸法无去故;三者,得因缘忍,知诸法因缘生故;四者,得无住忍,无异心相续故。是名为四。】

    解经:善男子,又有四个方法,善能远离于毁犯禁戒律仪的过失。哪四个方法呢?第一,证得了无生法忍的境界,因为一切万法本来就无所从来的缘故;第二,证得了无灭忍的境界,因为一切万法本来就亦无所去的缘故;第三,证得了因缘忍的境界,因为了知了一切万法都是缘起性空的缘故;第四,证得了无住忍的境界,因为法界唯心与心无别的缘故。就是此四法。

    13.善障烦恼四法

    经文:【善男子,复有四法,善障烦恼。何等为四?一者,四忆念;二者,障诸根;三者,能得善法力故;四者,独处远离故。是名为四。】

    解经:善男子,又有四个方法,能阻断烦恼的影响。哪四个方法呢?第一,牢记修持四念住法门;第二,守护根门阻断感官的诱惑;第三,能够得到善法力量加持的缘故;第四,独自修行远离喧嚣的缘故。就是此四法。

    14.善能随顺入诸大众四法

    经文:【善男子,复有四法,善能随顺入诸大众。何等为四?一者,求法不求胜故;二者,常生恭敬,心无骄慢;三者,唯求法利,不自显现;四者,教人善法,不求名利。是名为四。】

    解经:善男子,又有四个方法,善于随顺入于种种大众之中修行。哪四个方法呢?第一,渴求佛法而不渴求法必须要殊胜的缘故;第二,对众生能尊重恭敬,心中没有贡高我慢;第三,唯愿以佛法利益他人,而不是为了自己炫耀;第四,教导他人从事善法,而不是为了追求名利。就是此四法。

    15.善开法施四法

    经文:【善男子,复有四法,善开法施。何等为四?一者,守护正法;二者,自益智慧,亦教前人;三者,常行善人之法;四者,不见垢净青白法。是名为四。】

    解经:善男子,又有四个方法,善于开演法门。哪四个方法呢?第一,能守持、护卫正法;第二,自己增长了智慧后,也教导有缘的其他人;第三,常常采用善良众生的好方法;第四,平等待人,不起污垢清净、黑白等等分别心。就是此四法。

    16.得先因力不失善根四法

    经文:【善男子,复有四法,得先因力,不失善根。何等为四?一者,见他人阙,不以为愚;二者,于瞋怒人,常修慈心;三者,常说诸法因缘;四者,常念无上菩提。是名为四。】

    解经:善男子,又有四个方法,依靠前世的因缘之力,不会失掉善业功德。哪四个方法呢?第一,见到他人的过失,不因为愚痴而鄙视;第二,面对嗔恨愤怒的众生,恒常地修行慈悲心;第三,常常讲说诸法缘起性空;第四,恒常忆念最为究竟的无上菩提。就是此四法。

    17.不由他教而能自行六波罗蜜四法

    经文:【善男子,复有四法,不由他教,而能自行六波罗蜜。何等为四?一者,常以法施,施导与人;二者,不说他人毁禁之罪;三者,善知摄法,教化众生;四者,解达深法。是名为四。】

    解经:善男子,又有四个方法,可以不依赖于他人的督导,而能自己行持大乘六度法门。哪四个方法呢?第一,常常作法布施,以佛法施予引导他人;第二,不说他人的犯戒过失;第三,擅长了知四摄持法,教育度化众生;第四,了解通达甚深的佛法。就是此四法。

    18.能舍禅定现生欲界四法

    经文:【善男子,复有四法,能舍禅定,现生欲界。何等为四?一者,其心柔软;二者,能得诸善根力;三者,不舍一切众生;四者,常能善修智慧方便之力。是名为四。】

    解经:善男子,又有四个方法,能放弃禅定安乐,示现化生在污染的欲界。哪四个方法呢?第一,他的性情调柔;第二,能得到种种的显现感官善境能力;第三,不舍弃一切众生;第四,常常具有善于修行智慧方便法门的能力。就是此四法。

    19.于诸佛法得不退转四法

    经文:【善男子,复有四法,于诸佛法,得不退转。何等为四?一者,虽受无量生死,不生厌离;二者,常能供养,无量诸佛;三者,修行无量慈心;四者,信解无量佛慧。是名为四。】

    解经:善男子,又有四个方法,能于种种的佛法修持中,获证不退转。哪四个方法呢?第一,虽然处于无量生死中却无怨言,为了利益众生而不厌离轮回;第二,恒常能供养无量的诸佛;第三,能修行无量的慈心;第四,能确信、理解无量的佛法智慧。就是此四法。

    20.不断佛性四法

    经文:【善男子,复有四法,不断佛性。何等为四?一者,为诸众生,不退本愿;二者,受信施行;三者,大欲精进;四者,常能深心,行于佛道。是名为四。】

    解经:善男子,又有四个方法,不会中断众生成佛的种性。哪四个方法呢?第一,为了一切众生,不退失自己的本愿力;第二,受持信奉布施之道;第三,不仅愿力广大而且精进付诸行动;第四,常常能以深广心,行持于佛道。就是此四法。

    二、在尘出尘,不断佛性

    经文:【“菩萨摩诃萨,游于三界,行种种四行,利益众生,常修出世,不断佛性。”】

    解经:菩萨摩诃萨(大菩萨),任意地来往于三界中,行持种种的四摄行为,来利益众生,同时又能恒常地修出世间法,而不中断佛性。”

    经文:【说是大乘四法之时,四万天、人,皆发三菩提心;二万五千人,得无生法忍;四万八千菩萨,得达法界忍,善入佛慧。】

    解经:佛陀讲解完以上的大乘四摄法门之时,有四万天人和人类众生,都发起了三菩提心;有两万五千人,获得了无生法忍的境界;四万八千位菩萨,证得达到法界忍的境界,善于安住于如佛般的智慧。


    第三节  世尊宣说经名,会众发愿受持

    经文:【尔时,佛告虚空藏菩萨摩诃萨言:“汝今应当,受持是经。”

    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当何名之?云何奉持?”

    佛言:“此经名为大通方广,能破魔境,坏外道军,消除烦恼;能解五欲邪见系缚,破三界狱,放诸生死,向涅槃舍,润益久涸正因种子,雨大缘因六度法雨,增长众生三乘芽华,成就一乘菩提极果。善男子,汝问经名,我说如是,汝当受持。”】

    解经:讲法至此,佛陀告诉虚空藏大菩萨说:“你们今天应当信受奉持这部经。”

    虚空藏菩萨问佛陀:“世尊啊,那应该怎么称呼这部经呢?又该如何信奉受持这部经呢?”

    佛陀说:“这部经名称为《大通方广,能破魔境,坏外道军,消除烦恼;能解五欲邪见系缚,破三界狱,放诸生死,向涅槃舍,润益久涸正因种子,雨大缘因六度法雨,增长众生三乘芽华,成就一乘菩提极果。》善男子,你问这部经的名称,我现在告诉你这就是这部经的名称,你们应当像这部经的名字内容一样信奉受持。”

    经文:【尔时,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从过去无量佛所、无量会处、无量众中,闻种种法、种种事、种种相、种种乘,未曾闻此希有之法、希有之事、希有之相、希有大乘,我受持,使不断绝。世尊,如来常住,法僧不灭;三界众生,自生自灭,不见如来及以法僧,唱言灭度。我等今者,承佛威神,游于三界,顺俗时宜,假唱灭度。世尊,我等今者,于佛灭后,当与八万乘久达佛慧法身大士,流通此经,使法界众生,受持读诵,如说修行,一时成佛,犹不放舍。

    解经:这时,虚空藏菩萨就向佛陀感叹并发愿道:“世尊啊,我曾经从过去世无量无边的佛所、无量无边法会上、无量无边的法众处,听闻种种的佛法、种种法事、种种性相、种种乘门,但从来没有听闻过如此希有难得的佛法、希有难得的法事、希有难得的性相、希有难得的大乘法门,我一定恒常受持,使这部经不至于中断消失。世尊啊,佛宝是常乐我净的,法宝、僧宝也是不生不灭的;而三界中幻现的众生,在自生自灭之中,却无法亲见三宝的恒常住持,高声扬言三宝生生灭灭。我们现在这些菩萨,仰仗着佛陀的威德神力,任意来往于三界中,因顺从世间当时习惯需要的缘故,这里假借倡导说有生灭存在。世尊啊,我们今天与会的菩萨,在佛陀的应化身入灭以后,会与八万位久已通达佛陀智慧的十地以上大菩萨,流通这部经,使法界的众生们,能信受奉持读诵,按这部经的法义去修行,直到一起成佛前,也不会放下舍弃。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四节  较量功德

    经文:【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于佛灭后,浊恶世中,若有受持、读诵、书写经卷,得几所福?”】

    解经:“世尊啊,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灭度以后,在五浊恶世之中,假如有信受奉持、读诵、书写这部《圣大解脱经》的,能获得多少的福报呢?”

    一、大乘法施超胜一切世间布施

    经文:【佛言:“善男子,若人以三千大千世界,满中珍宝,以用布施,不如闻此经名,福胜于彼;复置是事,若人以十千世界,满中珍宝,以用布施,不如有人,摄持经卷,福多于彼;复置是事,若人以十方世界,满中珍宝,以用布施,不如有人,书写大乘方广经典,乃至一字一句,或复一偈,福多于彼;复置是事,虽施无量国珍宝,不如至心,读诵一偈;复置是事,虽施千世界满中众生命,不如至心,解义一句,为人演说一偈之义,福胜于彼。所以者何?财食布施,是世间布施,长养性命,不出世间;大乘法施,长养众生菩提道根,能续三乘智慧常命。

    解经:佛陀说:“善男子,假如有人以三千大千世界,全部都充满珍奇异宝,用来作布施善业,也不如听闻一句这部经的名称,所获的福报也大于前者;又假设这件事,假如有人以十千大千世界,全部都充满珍奇异宝,用来作布施善业,也不如有人,手捧这部经,所获的福报也大于前者;又假设这件事,假如有人以十方的世界,全部都充满珍奇异宝,用来作布施善业,也不如有人,书写这部大乘方广经典,乃至于一个字、一句话,或者一个偈子,所获的福报也大于前者;又假设这件事,虽然布施无量无边国土的奇珍异宝,也不如用至诚心,来读诵经中一句偈文;又假设这件事,虽然布施或拯救了千世界中都住满的所有众生命,也不如以至诚心,理解经义一句话后,为他人演说一个偈子的含义,所获得福报也大于前者。这是什么道理呢?以财物饮食之类的布施善业,只是一种世间的布施行为,可以滋长延续有情的性命,但是无法出离轮回世间;而大乘的法布施,却可以滋长延续众生成就菩提的道路和法根,能接续的是三乘修行人的恒常智慧性命。”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读持本经,转凡成圣

    经文:【善男子,读持是经者,本虽恶人,今是善人;本虽苦人,今是乐人;本虽缚人,今是脱人;本虽未度,今是度人;本虽无智,今是论师;本虽有漏,今是无漏;本虽凡行,今是圣行;本虽失道,今入圣道;身虽凡夫,读持是经,智同圣慧;本虽烦恼,读持是经,共诸佛如来,同有涅槃。”】

    解经:“所以啊,善男子,读诵修持这部经的众生,本来虽是作恶的人,现在变成了是行善的人;本来虽是被痛苦折磨的人,现在变成了是安受快乐的人;本来虽是轮回的人,现在变成了是解脱的人;本来虽是没有得到度化的人,现在变成了是能利益众生的人;本来虽是缺少智慧,现在成了具慧的论师;本来虽是有漏凡夫,现在成了无漏圣者;本来虽是凡夫行为,现在成了圣贤行持;本来虽已不知如何修道,现在成了进入佛法圣道;身体虽然是显现为凡夫,读诵行持这部经后,智慧等同于圣者;本来虽是烦恼障碍,读诵行持这部经以后,和一切诸佛,共同安住于大涅槃境界。”


    三、转凡成圣的密意

    经文:【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本是凡行,今是圣行;本是烦恼,读持是经,共诸佛如来,同有涅槃;破戒五逆、诽谤正法,读持是经,断除烦恼,同得涅槃。此义难明,唯愿世尊,当为说之。”】

    解经:虚空藏菩萨听了此经的殊胜功德后向佛陀疑问道:“世尊啊,就像您刚才所说的,本来虽是凡夫行为,现在成了圣贤行持;本来虽是烦恼障碍,读诵行持这部经以后,和一切诸佛,共同安住于大涅槃境界。连那些破戒造作五逆重罪、诽谤正法的人,读诵行持这部经以后,都能断除烦恼,共同证得涅槃境界。这个密意实在是难以理解,希望佛陀您能再为大家讲一讲。”

    1.慈父远归独子忆教的譬喻

    经文:【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善问,我能善答。善男子,一切众生,以不值佛故,邪见犯戒,诽谤正法,若佛在世,终无犯戒、诽谤正法。何以故?譬如长者,唯有一子,爱之甚重,若父在时,日夜教令,事事顺之;其子孝顺,受父教令,都无所犯。若父远行,不时来还,其子忘悟,多有所犯;以不时来,唱言死灭,悲啼嗥哭,复似起逆,愁愦失心,忘父本教,似若不顺,谓如谤法。其父久时,远行来归,而子欢喜,忆父本教,受持不犯,以得见父,信知不死,不名堕逆;捉父本勅,顺教而行,不名诽谤。善男子,长者即是如来,一子者,即是一切众生,令者即是教戒,远行者即是余化,不见父故即是唱灭,愁恼故即是蔽障,不持故即是犯戒,唱灭故即是逆罪,迷理故即是诽谤。如来世尊,余化回来,众生见之,即生信心,知佛不灭;佛为说法,还得本心,不名犯戒;以知不灭,不名堕逆;顺教而行,于理得解,不名谤法。

    解经:佛陀解释说:“善哉善哉!善男子,你能够善于提问,我也能善于解答。善男子,一切的众生,因为没有值遇到佛陀的缘故,就会有邪知邪见和犯戒行为,甚至诽谤正法,如果是佛陀在世的时候,终归是不会有犯戒、诽谤正法的现象。为什么呢?这就像是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唯有一个孩子,爱得非常深重,如果这位老父亲在世时,昼夜教育引导,使他能事事顺利;这个孩子也非常的孝顺,能接受父亲的教育引导,一切过失都不会去犯。但是如果有一天老父亲出远门了,不一定什么时候回来,这时这个孩子就忘记了父亲的教导,也多有错误发生;因为不知道父亲什么时候回家,就高声宣扬着父亲死了,悲痛地嚎啕大哭,又好像生起了叛逆心理,忧愁烦闷失魂落魄中,忘记了父亲本来的教导,没人管教为所欲为,这时好像是不再孝顺了,类比于诽谤正法。等到老父亲过了很久以后,出远门终于回家了,这时孩子非常的高兴,再次想起了父亲本来的教导,又能受持教导不犯错误,当他亲见父亲时,就立刻相信父亲并没有死(如来不生不灭),所以这时也就不能说他是堕落忤逆了;因为依着父亲本来的教诲,遵从教法而行持,所以就不叫诽谤正法了。善男子,这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就是佛陀,独生子呢,就是一切的有情众生,指示引导就是佛陀的教导和训诫,出远门就是比喻到其他世界化度有缘,因未见父亲归家的原故就是比喻宣扬佛陀入灭,忧愁烦闷就是种种障碍,忘记教导而犯错就是违犯戒律,宣扬如来生生灭灭就是忤逆罪业,迷失了道理就是诽谤正法。如来世尊,从他方度化有缘回来时,众生见到佛陀,随即就能生起信心,知道佛陀是不生不灭的;这时佛陀为其说法,就会返还原来的本心,所以就不叫犯戒;因为知道了不生不灭,所以也不叫堕落忤逆;遵从教法而行持,对于佛理也能得以理解,就不叫诽谤正法。”

    经文:【善男子,读持是经者,即能消除无量生死烦恼重恶之罪;闻是经名,即得闻佛;见是经者,即得见佛;持是经者,即持佛身;行是经者,即行佛事;说是经者,即说佛事;解是经者,即解佛义。

    解经:“善男子,读诵奉持这部经的人,一定能消除无量劫以来造作的生死烦恼重恶之罪;听闻到这部经的名称时,就获得了听闻佛陀的名号;见到这部经的人,就等于见到佛陀;手持这部经的人,就等于是在手捧佛的身体;按这部经义去做的人,就是在行持佛陀的事业;讲说这部经的人,就是在讲说佛陀的利生佛事;理解了这部经含义的人,就是理解了佛法的含义。”

    2.能断烦恼,万劫难值

    经文:【若行佛事,善解佛义,如此之人,永无烦恼。何以故?得值是经,断除烦恼!”

    解经:“假如能这样行持佛法事业,善于理解佛法义理,像这样的人,永远的没有烦恼。为什么呢?因为得以值遇《圣大解脱经》的缘故,断除了一切的烦恼!”

    经文:【善男子,若八万劫以为一日,以是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以此岁数,过百千万亿劫得值一佛,复过是数,得值一佛,此经难值,复过于是!得值此经,即值十方三世诸佛!是故智者,受持、读诵、书写、解说,能除邪见、无明、烦恼、结漏重罪,住于福田,能消除世间无量供养。”】

    解经:“善男子,假设以八万大劫作为一天的时间单位,以这样的三十天为一个月,以十二个月为一年,以这样长的时间概念里,再过了百千万亿劫时得以值遇到一位佛陀出世,又过了相同的时间后,才能又再得以值遇一位佛陀,而这部经的稀有难遇程度,又超过了刚才这个假设比喻!得以值遇到这部经,就是值遇到十方三世的一切诸佛!所以有智慧的人,能受持、读诵、书写、解说这部经,一定能消除邪见、无明、烦恼、结漏重罪,安住于最为殊胜的福田中,能够消受世间无量无边的供养。”

    图片来源于网络

    3.凡夫受持,亦成福田

    经文:【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辟支佛尚不能消世间供养,何况凡夫得消供养?”】

    解经:虚空藏菩萨听了这话以后质疑说:“世尊啊,连证得辟支佛果位的独觉佛尚且不能消受世间供养,更何况是凡夫怎么可能得以消受供养呢?”

    经文:【佛言:“善男子,辟支佛不消供养,无有是处;虽不能说法度人,入禅三昧,从三昧起,现大神通,度诸众生,得消供养。”】

    解经:佛陀解释说:“善男子,说辟支佛不能消受供养,根本没有这样的道理;虽然独觉佛暂时还不能说法利益他人,但是他能安住入于禅定,当他从禅定出来时,自然就能显现广大的神通,以神通示现也能度化一切的众生,所以当然可以消受供养。”

    经文:【尔时,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经中所说,邪见破戒,不得共一国同住、一河饮水、说戒布萨、忏悔自恣,此人名为退失圣道,不入众数;云何而言,得消供养?若消供养,即与诸佛,同受应供,过于罗汉、辟支佛等。唯愿世尊,分别说之,我闻此已,亦为众生,如佛解说,令得度脱。”】

    解经:此时,虚空藏菩萨继续向佛陀疑问说:“世尊啊,佛经中说过,如有持邪见并破戒的人,不能和他在相同一个国度一起住、同一条河饮水、同一道场讲说戒法增长戒体、忏悔过失自我反省,因为这个人已经退失了圣道,不能算入大众数中;既然如此又怎么能说,连凡夫都可以消受供养呢?如果凡夫消受供养,就能与一切诸佛,共同接受应供,这已经是超过声缘乘的罗汉、辟支佛了。希望世尊您能为大家,分别解释一下,我们听了其中的道理后,也能为众生们,像佛陀一样的解说,令他们都能获得度脱。”

    经文:【佛告虚空藏菩萨:“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今者,慈悲具足,哀愍众生,而问此事。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善男子,此经境界,非声闻、缘觉所知,亦非诸魔外道、凡夫思惟境界,唯佛能知,汝亦得达。善男子,我常为行菩萨道者,说施行檀,不观好恶,福田成就,而说是言:「布施畜生,得百福报;布施阐提,得千福报。」善男子,断善根者,死趣阐提;无惭愧者,死趣畜生;畜生、阐提果报熟者,尚能受供,种人福田,何况此人。

    解经:于是佛陀就告诉虚空藏菩萨这其中的密意:“善哉善哉!善男子,你们今天的与会者,都是慈悲具足的大菩萨,为了哀愍众生,所以才请问此事的道理。认真仔细地用真心来听,专心致志地用真心来听,好好地思维忆念,我将为你们分别地解释。善男子啊,《圣大解脱经》的境界,不是一般的声闻、缘觉行人所能了知的,也不是一切天魔外道、凡夫众生世智能够思惟的境界,唯有佛陀才能彻底了知,你也能得以通达。善男子,我常常为那些行持菩萨道的人,讲说平等布施波罗蜜时,不要观察好人恶人的差别,则能成就圆满的福田,而且说过这样的话:「布施给畜生,能获得百福报;布施给一阐提,能获得千福报。」善男子,那些断了善根的人,死了就会成为一阐提类;那些无惭无愧的人,死了就会成为畜生类;连畜生类、一阐提类的法缘果报成熟者,尚且能够消受供养,种下转为人道众生的福田,更何况这位持诵本经的人了。”

    4.威神之力,难以思议

    经文:【以是义故,今此大乘大通方广,威德力大,不可思议!能使破戒、五逆、诽谤正法、邪见、烦恼,悉得除灭,能受供养。”】

    解经:“因为这部经蕴含义理深奥的缘故,所以现在这部大乘大通方广经典,具有威德巨大,不可思议的力量!能够使那些破戒过失、造作五逆罪、诽谤正法、邪见、烦恼束缚,全部得以除灭,因而能够消受供养。”

    经文:【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诸佛如来不可思议!大通方广威神之力亦不可思议!受持经者,其人功德亦不可思议!”

    佛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得不可思议无边功德!”】

    解经:虚空藏菩萨听了之后对佛陀赞叹道:“世尊啊,诸佛如来的功德实在是不可思议!《圣大解脱经》的威神之力也是不可思议的!而那些信受奉持这部经的人,他们的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的!”

    佛陀印证说:“是这样的,的确如此,就像你说的,受持这部经将获得不可思议的无量无边功德!”


    普贤菩萨(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五节  本章重点提示

    本章开始,提问的菩萨转换为虚空藏菩萨,这意味着经文引导的内容境界也在提升,从虚空藏菩萨所提问题也可以得知这一点,即,要请教的是有关菩萨修证菩提因缘、菩萨大行方面的问题,第一表明是“为诸菩萨”提问,第二是“菩提因缘”,所以佛陀的回答自然也就提升到了如何“坚固菩提愿行”。

    针对关于如何坚固菩提愿行的二十个问题,世尊则以二十种四摄法来作答,所谓四摄法,即菩萨摄受众生令其生起亲近爱乐心而引入佛道,以至开悟之四种方便法——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大乘菩萨的方便行门总不离这四摄法,此即为《普贤行愿品》的普贤大行,也即是六度万行,具体修行中,菩萨们可以一一根据问题所需,依对应的答案来指导大行。

    此处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六度波罗蜜是菩萨的基本行门,也是大乘佛法的精髓,但无论是注重讲解六度的般若部,还是其它何类经典,佛陀所讲解的六度并不是为凡夫专设法门,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也表明,只有登地的菩萨道才能称为是“波罗蜜”,这也就是各种显密经论中讲解道、地阶位时,将见道位登地时称为可以“起行”的原因。那么“新发意菩萨”是否可以依六度修持呢,答案是肯定和必须的,否则就无法成为菩萨道的基本行门,只是鉴于没有见道以前,凡夫尚未具备正确知见和智慧的前提下,无法保证六度行门的圆满无漏性,只是一种相似的修行,并非已经成就了这一法门,因而不能称之为“六度波罗蜜”。

    经中又说,这些大菩萨们,在世间行持种种四摄法利益众生的同时,又有能力修持出世间法,从而不中断未来成佛的可能性。

    此时,本章中第一次出现经名奉持和初次的较量功德。

    当虚空藏菩萨向佛陀请教这部经的名称和如何奉持时,佛陀告诉大众说:这部经名称为《大通方广,能破魔境,坏外道军,消除烦恼;能解五欲邪见系缚,破三界狱,放诸生死,向涅槃舍,润益久涸正因种子,雨大缘因六度法雨,增长众生三乘芽华,成就一乘菩提极果。》要像这部经的名字引导内容一样,来信奉受持。

    佛陀还以多种的比喻来说明,大乘法施超胜于一切世间种种布施,因为世间有漏善业,只能滋养有情性命,但是无法出离轮回,而大乘的法布施,却可以成就菩提道根,接续的是恒常的慧命。

    本章最为奇特之处在于,佛陀说读持本经可以转凡成圣,身体虽然是显现为凡夫,读诵行持这部经后,智慧等同于圣者;本来虽是烦恼障碍缠身,甚至连那些破戒造作五逆重罪、诽谤正法的人,读诵行持这部经以后,都能变成和一切诸佛,共同安住于大涅槃境界。这其中的密意深之又深,虚空藏菩萨怕众生难以理解接受,希望佛陀详细讲一讲。

    佛陀就用“慈父远归独子忆教的譬喻”,来说明相信理解并按照经义受持《圣大解脱经》,等于是值遇佛并亲身受到佛陀身语意的教诲,可以由此消除任何罪障,更是万劫难遇的,继而受持者本身已经成为了福田,当然也就可以消受世间供养。

    虚空藏菩萨听了后,并未完全满意,这代表了众生的反复疑心,就又以佛陀在其他经中每多强调破戒者的过失极大,由此质疑破戒者已经不在圣列了,怎么能消受供养呢?这岂不是说破戒者都超过了贤圣的功德?佛陀则告知,即使是破戒者以及凡夫,受持这部经义都能成为供养的对境,甚至连那些畜生道和一阐提都能在法缘成熟时消受供养,因为这部经的境界,完完全全超越了小乘、外道、凡夫所能思维测量的能力,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和功德,能消一切罪障及解脱束缚,受持经义者自然可以消受供养。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未完继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圣大解脱经通俗解【10】中篇 第三章 如何坚固 菩提愿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pef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