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总是说不出心里话》这是一本分析羞怯的人性格及其深层心理成因的心理学通俗读物。
一、羞怯的人是这样的
先来看一下你是不是羞怯的人?
羞怯的人因为缺乏自信,说话常常会绕弯子,使用间接的表达方式。
比如心里明明很喜欢,说出来却是,“还好了!”
心里明明是不赞成的,讲出来却是,“你觉得可以那就这样吧。”
心里明明很生气,表现出来却是,“我没有生气啊!我很好啊!”
……
羞怯的人因为很怕自己给别人添麻烦,而不愿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与此同时,又太渴望让对方看到自己是个怎样的人,故意表现的对对方满不在乎。
二、形影不离的恐惧感。
心门紧闭的人,是因为被儿时的恐惧所支配的。
我们常常会被问到,如果孩子被欺负了,该怎么办?
大部分人都会回答,打回去。
鼓励孩子打回去的大人们,一定忘了自己内心从未释怀的恐惧感。因为见过、感受过反抗带给自己的伤害,所以隐隐担心自己的反抗也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伤害,故而选择沉默。
在我们的固有观念中,对一个孩子的夸赞中总是少不了听话、顺从之类的评价语。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中,很多孩子从小就被迫学会压抑自己的情绪。然而那些被压抑的情绪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而是以不安和恐惧嵌入到自己的身体之中,压抑了原本正当的还击。而压抑自身的攻击性,很容易在无意识状态下失去自信,更不会轻易地表露最真实的自己。
即使获得了普世意义上的成功,也依然无法摆脱自卑。
三、羞怯从家庭开始。
羞怯从家庭开始,欺凌也从家庭开始。把孩子变成羞怯的人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会因为一点点小事便“恐吓威胁”孩子。羞怯的孩子,很难做选择。
相信很多人都见过这样的小孩儿,站在玩具柜台前面,即使心里有了喜欢的玩具,也绝不轻易表露自己的喜欢。左选右选,迟迟做不出选择,因为对于羞怯的孩子而言,做决定就是一件冒险行为。
很多孩子包括我自己,单单拿安全的需要这一项来说,在小的时候就没有得到足够的满足。所以在后天的成长中,就需要我们用意志去抑制这种渴望安全的诉求,或者是自己设法处理安全的需求,将更多的能量用于成长上。
很喜欢书中的一句话,“所谓人的尊严,就是通过这样的努力而形成的。”
努力让自己从安全型向成长型成长吧!改变我能改变的,接纳我愿意留下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