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一下,小时候最幸福的事是什么?
和小伙伴一起上树爬墙
过年放鞭炮
八月十五吃月饼……
现在你感觉生活幸福吗?
平淡、压力大、焦虑……
我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是为什么幸福感下降了呢?
一、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
不同的人对幸福的定义可能不一样。但是,许多人认为幸福与爱、快乐、自豪、富足、和谐、安定、归属、自由等积极的词相关。
幸福是人们的一种心理感受,很多心理学家把它称为“幸福感”。
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幸福课堂,里面有句话:和幸福相对的不是不幸,而是麻木,感知幸福能力的丧失。
二、为什么感知幸福能力下降呢?
我们之所以变得越来越麻木,是许多原因造成的。
(一)物质条件好,太容易得到了
得到的越容易,幸福感就越低。三四十年前,我们过年才吃顿饺子,感到特幸福。现在生活富裕了,吃饺子还感到那么幸福吗?也许有人开着宝马奔驰,也没当年那种幸福感。
(二)追求优越感,总是比较
社会上许多人自以为在相貌方面、金钱方面、权利等方面长于别人、强于别人。当然,在比较后可以促使进步。但是,比较后就会自寻烦恼。
(三)思虑过多,焦虑不安
我们长大之后,所要顾及的东西太多了。顾及面子,害怕领导批评,同事嘲笑。顾及孩子,害怕成绩不好,与同学打架。担心家庭,害怕老公出轨,婆媳不和……思虑太多,就会焦虑不安。
(四)适应的心理,影响幸福感
人有一种本能,就是对幸福有很强的适应性。俗话说“盐吃多了不咸,糖吃多了不甜”,人的心理同样具有适应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尽管我们生活水平不断增长,但幸福感却在逐渐减弱。
(五)缺乏理想,没有追求
有些人缺乏理想,整天玩手机、追剧,无所事事,没有目标,没有追求。他们无精打采,眼神空洞,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感觉迷茫痛苦。
三、如何恢复幸福感知能力?
(一)活在当下,知足常乐
享受生活中的每个瞬间, 不后悔过去,不担心未来。
《格言联璧》中说:“无病之身,不知其乐也,病生始知无病之乐。无事之家,不知其福也,事至始知无事之福。”在平凡的生活中,知足常乐,不要被比较和羡慕迷失自我。
(二)感恩宽容,无私奉献
时刻保持一颗感恩的心,以前,我听过一个故事,是说一个母亲和女儿,女儿为了一点点小事而吵架,女儿便离家出走。在路上那个女孩碰到了一个老婆婆,老婆婆给她吃了几顿饭,还给她买衣服。老婆婆便问她:“我对你好吗?”那个女孩感激地说:“当然好了,你给我吃饭,还给我买衣服,怎么不好呢?”老婆婆就说:“那你想想你的妈妈从小到大给你吃了无数顿饭,买了无数件衣服,你准备怎么感激她呢?”女孩想了想,立刻跑回家去,向妈妈认错。
另外,无私奉献时会感到幸福。无私奉献,不仅可以帮助别人,同时让自己享受被大家需要,被大家信任的感觉,这也可以给人带来幸福感。
(三)确立目标,专注拼搏
确立目标后,完全沉浸于工作之中,感觉时间就不知不觉过去了。
当我们专注时,会聚焦于现在、此刻和当下,用心感受它,能源源不断地获取掌控感,抑制焦虑感、无力感,让人感觉幸福。
(四)少想多做,简单生活
少想多做,简单地生活。想法太多,做的太少会让我们产生一种强大的落差感以及强烈的自我否定,即自己是一个什么都做不好的废物,在这种心理驱动下的人要么心安理得接受自己是一个废物,要么就在惶惶不可终日中焦虑感倍增,也会严重降低自己的幸福感。
越简单的生活方式,可以让人越享受到简单的快乐,而那种简单的快乐才是真正发自内心,真正原生态的原汁原味的幸福。
(五)控制情绪,积极乐观
王小波说过:人的一切痛苦都来源于对自己无能的愤怒。所以当我们感到焦虑、忧愁、不满时,我们应该做的是把自己这份坏情绪收起来,控制起来。转移注意力去做提高自己水平、丰富自己人生的事情。
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带伤的人,无论什么时候,你都要相信真正治愈自己的,只有自己,不去抱怨,尽量担待,不怕孤单,努力沉淀。
——陆小曼
四、生活中,并不缺少幸福
生活中并不缺少幸福,缺少的是发现幸福的眼睛。
走在树荫下,看着路边盛开的野花,幸福;约三五好友,一起喝茶聊天,谈天说地,幸福;看娃写作业,看着他灿烂的笑容,幸福;废寝忘食,享受工作的乐趣,幸福……
幸福是一种感觉,你感觉到了便是拥有。珍惜全部的拥有,你就是最幸福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