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性思维和无限性
尽管人们越来越多的以平实性思维进行思考。但是,如果想要集体共事,进行集体生活时,拥有共享性思维是必需的。生活中,往往两种思维方式混杂交织,很多人并不能清晰的认知共享性思维的重要性。有时候,我们由于心理原因或内省需求需要平实思维,与此同时,需要运用共享性思维认识身外的世界。例如:现在疫情当前,疫情工作繁杂而劳累。很多志愿者经过短暂的培训便积极投入工作,但是也正因为不太专业,所以难免出现纰漏。网上很多人以自我的立场维权,觉得因为工作人员的不认真侵犯了自己的权益,给自己造成了不便。首先,人们有维权意识,这确实是社会的进步。但是,如果从另一个维度来看待问题,我们也没必要得理不饶人。毕竟多做事儿的人才容易受批评,什么也不做固然不会犯错,但是这个社会恰恰需要有人不怕承担责任冲锋在前。所以,面对特殊情况,如果人们不仅可以平实思维,同时也能应用共享性思维,体悟疫情之下所有人共同做出的努力,或许社会更和谐。
作为社会人,人被视做一种客体对象。平实思维按照工作职能来识别人。---工人,银行家,农民……这样就建立起了社会的等级制度,人与人被互相孤立和隔离,人对于社会的参与和分享便极其有限。问题是:我们在主观上创造了客观对象,在此观念之下,我们认为世界严格地由客观对象组成,我们把所有人都视做客观对象,那就意味着我们也必须视自己为客观对象。但很显然,我们并不可能以第一视角告诉自己:“我必须做这个或者那个,必须变得更好。”但另一方面,“社会”并非是一个恒定不变的纯粹客观实在或发展阶段,它是由所有的人一起有意识创造出来的一种不断变化的现实。人们创造出社会,它的确具有客观性,但与那些真正对社会和人类发展起作用的因素相比,个体总是和集体交织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行成意识,进而创造出社会,并通过思维,智力,情感以及其他种种因素来维持社会的发展。这告诉我们:社会上所有的人都是彼此交织在为社会做出贡献,很难强调说一个人凭一己之力能为社会做什么。
对话的情形也与此类似,对话中,人与人是互不相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观点,但是,与对话相伴而生的,还有一种参与和共享的精神,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的个人理论会对对话做出自己的贡献。各种思维,情感,观念与意见都渐次侵入,尽管我们一再告诉自己:这是我的观点,那是他的观点。但实际上,所有观点都不过是思维而已。不管思维在何时何地以何种内容和方式表现自己,它们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因此,在面对平实思维和共享性思维这个问题时,抱持对话的精髓非常重要,即使社会不认同我们的做法,但我们也要沿着对话的道路走下去,因为,我们的观点和做法会在某种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影响对话的产生和结果。在真正的共享过程中,即使思维会以一定的方式来区别事物,但共享无处不在,存在于人与人之间,存在于思维和情感之间,存在于任何事物之间,世间万物的本质最终都要归于这种彼此的参与和共享之中,万物即一物,一物及万物。归根结底,我们眼前所展现的事物只不过是万物展现的实物而已。正如《道德经》所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天地混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