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答案】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本题题目】
雅智教育·四真大语文七年级专题课
![](https://img.haomeiwen.com/i4050817/74b854feba542a2a.jpg)
每空一个字,了解专题课。
请参加者将写出的答案发给薛老师(微信号15989193049),并将题目转发至朋友圈。雅智教育·四真大语文感谢您的积极参与!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 】家书意万重。—— 唐 · 张籍《秋思》
【 】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唐 · 杜甫《天末怀李白》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 】雨山前。—— 宋 ·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一从陶令【 】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清 · 曹雪芹《咏菊》
花径不无新点缀,沙鸥颇有闲功【 】。—— 清 · 郑板桥《满江红·思家》
人生得意须尽【 】,莫使金樽空对月。—— 唐 ·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
【 】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唐 ·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 】花枝俏。—— 近代 ·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亦余心之【 】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先秦 · 屈原《离骚》
收【 】辞霜渚,分明在夕岑。—— 唐 · 杜甫《云》
一种相【 】,两处闲愁。—— 宋 ·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 】桃符。—— 宋 · 陆游《除夜雪》
竹【 】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唐 · 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投戈更【 】诸儒艺,免胄争趋上将风。—— 宋 · 王安石《次韵元厚之平戎庆捷》
路漫漫其【 】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先秦 · 屈原《离骚》
王师北【 】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 · 陆游《示儿》
【建议诵读】
咏菊
清代·曹雪芹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注释】
无赖:无聊赖,无法可想。诗魔:佛教把人们有所欲求的念头都说成是魔,宣扬修心养性用以降魔。所以,白居易的《闲吟》诗说:“自从苦学空门法,销尽平生种种心;唯有诗魔降未得,每逢风月一闲吟。”后遂以诗魔来说诗歌创作冲动所带来的不得安宁的心情。昏晓侵:从早到晚地侵扰。
欹:这里通作“倚”。沉音:心里默默地在念。
毫端:笔端。蕴秀:藏着灵秀。“毫端蕴秀”是心头蕴秀的修辞说法。临霜写:对菊吟咏的修辞说法。临,即临摹、临帖之“临”。霜,非指白纸,乃指代菊,前已屡见。写,描绘。这里说吟咏。
口齿噙香:噙,含着。香,修辞上兼因菊、人和诗句三者而言。
素怨:即秋怨,与下句“秋心”成互文。秋叫“素秋”。“素”在这 里不作平素解,却兼有贞白、高洁的含义。“素怨”、“秋心”皆借菊的孤傲抒自己的情怀。
一从:自从。陶令: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字符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曾做过八十多天彭泽县令,所以称陶令。他喜欢菊,诗文中常写到。评章:鉴赏,议论。亦借说吟咏,如:评章风月。
高风:高尚的品格。在这里并指陶与菊。自陶潜后,历来文人咏菊,或以“隐逸”为比,或以“君子”相称,或赞其不畏风霜,或叹其孤高自芳,而且总要提到陶渊明。
【翻译】
难以抑制的诗兴从早到晚把我纠缠,只好围绕着篱笆散步或倚在石头上独自低吟。
笔端蕴涵着智慧对着秋菊临摹,口齿中含着对秋菊的芳香对着月亮吟咏。
满纸书写的都是自己的愁怨,谁能透过片言只语理解自己内心的情愫呢?
自从陶潜写了咏菊以后秋菊的高尚品格一直被人称道。
【赏析】
(一)这首诗出现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里。诗以“咏菊”为题,所写的是写菊花诗的情景。
首联“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紧扣诗题,描述了为写菊花诗,有如着魔了一般,从早到晚构思,绕篱欹石地推敲。只有苦心作诗的人才有此真切的体会。
颔联“毫端蕴秀临霜与,口角噙香对月吟”,俏丽、秀美,只有锦心秀口之人,才能写出如此精彩的诗句。
颈联“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诗中所题写的都是平素的哀怨,有谁能理解这感伤的心情呢?这分明是借“咏菊”在抒发诗人自己的情怀。也只有黛玉才如此多愁善感,又不被一些人理解。
尾联“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菊花的高洁品格,自从受到诗人陶渊明的好评之后,一直被世人议论至今。陶渊明爱菊是出了名的,以此作结,可谓奇思妙想的神来之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