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骄傲啊,却也禁不住感叹:同样的本科出身,命运却截然不同。
看向《向往的生活》时,魏大勋说过一句至理名言:优秀的人,走起来就是捷径。
我的室友啊,就属于那种极其认真极其自律的人,同时也拥有一个有趣的灵魂。
大一的时候,我们刚逃脱高中的牢笼,大部分人迫不及待想要放飞自我。,我们专业第一年学习任务很轻,只有英语,听说读写,课排了一学期。
我每天睡到自然醒,到点去上课,课后写完了作业,开始躺床上刷剧,睡觉,荒废时光。而我亲爱的室友,每天雷打不动,仍旧在图书馆食堂寝室三点一线穿梭,我有一天好奇她究竟在做些啥,跟着她去了图书馆,坐在电脑室,打开可可英语在线学习网站,听VOA,看《经济学人》,她说,他们辽宁省高考没有听力,所以她基础很弱,上课有点费劲。一句没懂反复听,反复默读很多遍,于是她的英语水平超高,课上我们听不懂的新闻,老师就叫她,她能完完全全复述出来。而且课上,我们不认识的词,问她总能知道,于是当时我们尊称她为“移动的牛津词典”。大一下学期的四级考试,成功考了六百四十多的高分,夺得我们学校的“十佳外语状元”,而且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
学业成绩也丝毫不落,每学期几乎都是专业前三,特等奖学金拿到手软。而且平时的竞赛,国际交流等项目也参加了很多,大学生活充实而丰富。
但是后来,我们专业学习压力很大了,愈发感觉力不从心,她意识到保持强者的压力太大,于是变得佛系。不过在这期间,她凭借着超高的绩点转去了我们学校最好的班级,几乎全班保研的那种。今年成功申请了协和的保研夏令营,她也成功得到了老师的青睐。刚刚在我们寝室群分享了这个消息。
![](https://img.haomeiwen.com/i7127311/3fd65e0bc9fd3a88.jpg)
我还有一同班朋友,也成功进了北大的夏令营,成功的得到了老师的喜爱。她也是特别努力追求完美的人。
很多人会时常感叹,同样是人为何差距如此大?我们接收到的学校的资源相同,授课老师相同,条件相同,可是最终去向却截然不同。
因为他们懂得利用资源,懂得学习,有追求,有梦想,每一天都在为成为更好的自己而努力。
你所处的圈子,真的会改变你的眼光和境界。
大一时候的我,真的是得过且过,专业大概一百人,排名50左右。因为优秀的室友和处于所谓的学霸朋友圈,开始自卑,开始不甘堕落,大二到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培养对专业课的兴趣,于是成绩也能够名列前茅,一等奖学金也能够随便拿。大概也有保研名额,只是尚不确定。
我一直以来的思想是:
虽然超越别人很难,但是超越自己很简单;与他人差距越小,所拥有的成本和底气就越足。
作为过来人,想给刚踏入大学的萌新们给点微小的建议,尤其所学是涉及科研的专业:
1.学好英语。英语是每个行业最重要的一门语言,在当今社会,知识分子不懂英文真的寸步难行。我们不能否认,欧美实力目前还是领先于我国,想要学习新知识接触前沿科学永远离不来良好的英文基础。有iPad的话,想学好口语我可以推荐aboboo这个软件,每日一篇,跟读还挺有效的。听力阅读的话,手机app有每日英语听力,这是我迄今为止为止用过最好用的一款了,可可英语也不错。
2.最好在大一那年,确定好你的追求和未来规划是什么。如果你喜欢科研,喜欢你的专业,想要在这条道上走得更远,那肯定离不开读研读博。所以你必须学好专业知识,保持良好的学习成绩。大二时接触了专业课后可以联系老师,接触课题和研究项目,去实验室学习和帮忙,会收获颇丰。这样在保研面试时有话说,易得到老师的青睐。
3.如果觉得读书有点累,考虑工作的话,就要多参加社会活动,各种学生会组织,要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能力,当然,学习成绩也不能差。我曾经参加企业夏令营前,我一直以为人力资源部门经理看中的是一个人的交流能力,对成绩要求不高,后来一个老总与我们交谈时说,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无工作经验,只能通过你的本科成绩和面试表现来考察。学习成绩它代表了你的学习能力和对这一行业的了解度,应试教育还是中国的特色,你能够保持良好的成绩还代表着你比较容易被约束,更能够与企业文化相融合。
暂时就这么多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