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为什么》这本书,万维钢说:它适合把挑战智商视作最大乐趣的人,花点时间打磨自己的大脑,你将收获的是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高级套路。若求大智慧,当知真因果。
都怪万老师这充满煽动性的介绍,我这自恋狂也想挑战一下,开个玩笑,今天开始阅读这本书吧,不求速度,只求尽量的去挖掘和感受,然后通过写下这些感受和心得和大家一同讨论。
朱迪亚珀尓把因果关系视作是一门新的科学,要通过本书开启这门新科学的大门。珀尓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传奇人物,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老人家今年已经83岁,曾经被《大西洋月刊》评为机器学习技术的开山鼻祖。
因果关系为什么是新科学呢?为什么因果关系不是很久以前就存在了么?18世纪初德国数学家、哲学家莱布尼兹在其著作《单子论》明确提出了“充足理由律”的概念,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则把充足理由律表现为四种具体形式。可以说因果论就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充足理由律是一切科学技术的基础原理。之前的文章谈到过人天生讨厌不确定性,人的本能就是喜欢把事物强加因果,所以对于因果关系,人类也有太多的误读和干扰。作者就是想重新厘清因果关系,让它成为一门具体的,可以传授和实际应用具体科学,然后把这种科学传递给机器和计算机。
珀尓在本书中把因果论分成三个层级,可以看成金字塔形式,最底层研究关联,中间层研究干预,最顶层研究反事实推理。其实我觉得这对应了人的三种因果思维,底层就是被动接受结果,比如我看到阴云密布,就会预测要下雨,就是计算机收到一个信号,得到某种结果;中间层是主动实施某个行动,就像看到阴云密布,我就要带上雨伞,可以设想一下计算机要通过“观察天气”,自己实施了带伞这个行为 ,这把雨伞在原有数据中是不存在的;顶层反事实的意思就是现实中并不存在,大约相当于如果和假设,就是假设不带伞,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计算机不但推算出伞,还推算出没有伞的结果。珀尓指出今天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只处于最低的“看到……会怎样”这个层级。
今天我只看了这本书网络上的解读和读了导读手册的前面一小部分,就写到这,在未来的日子里,坚持读完这本书。也算挑战一下自己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18943279/a0cdcfe7d30e5ec3.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