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

作者: 生命足迹 | 来源:发表于2020-10-24 11:11 被阅读0次

别人的一些言行举动会影响到我们的决策,很多时候我们会被影响而没有察觉。其实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都有在用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接下来我来总结一下《影响力》这本书列出的几种:

  1. 价格=质量
    我们在买一个不熟悉的商品时,往往会挑价格比较贵的,因为我们不了解这种商品,但又不希望买到质量低劣的,而质量好的肯定不会便宜,所以我们会优先选择贵的。其实这种逻辑并没有什么问题,质量好的商品不会便宜,贵的商品不一定质量好,但是便宜的商品大概率质量不怎么好。我们选择贵的买到质量好的概率会大一些。
  2. 竞争性
    我们在买比较贵重的商品的时候往往会花比较多的时间来研究商品,从质量,功能,性价比等维度进行考量,货比三家,最后做出理性的决定。然而当你要购买的商品剩余的数量不多,并且在同一时间还有其他人也想购买的时候,那情况就大不同了。这个时间供求关系改变了,你需要跟其他购买者竞争才能买到,甚至你都没有时间对商品的价值进行研究,因为在这段时间里,商品很有可能别其他竞争者买走。这个时候人们容易做出非理性的决策,为了买到该商品,有时候不得不付出比原本更多的代价来获得该商品。
  3. 对比原则
    这个世界任何东西都是相对的,如果没有参考对象,那就没有所谓的比较。两个商品放在一起,如果他们之间差距很大,那么我们肯定可以很快比较出哪个更好,差距越大,我们为那个好的商品买单的概率就越大。
  4. 互惠原则
    互惠是各方在交换过程中一系列被大家所认可的准则,即一方为另一方提供帮助或给予某种资源时,后者有义务回报给予自己帮助的人。
    本着这种准则,如果我们能够先为别人提供帮助或者给予某种资源,那么我们后面再向对方索取帮助或者资源的时候,成功的概率会比较大。
  5. 言行一致、承诺
    人一般会表现出前后一致性,因为不一致会给人带来不诚实、说大话、说一套做一套等负面形象,所以很多时候人们会尽量表现出一致,即使会付出代价。特别是我们在做出承诺的时候,要考虑一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天知道你刚说你是个富有爱心的人,后面对方就问你打算捐款多少钱。
  6. 社会认同
    我们会根据他人的行为来判断自己怎么做才合适,尤其是在我们觉得这些人跟自己相似的时候。
    在大街上有人打架,围观的有一大群人,而这些人中没有一个人报警。因为大家都是一样的处境,都是围观者,对打架者不了解,万一对方是家庭纠纷呢,万一对方是黑社会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总有人去报警的,结果每个人都是这样想,最后没有一个人报警。而最后发现没有人报警的时候,为了不让别人认为自己冷漠,我们可能会说谎说自己没有经历过这个事件。
  7. 关联
    人一旦跟某事物关联起来,就会具备某事物的特征。所以尽量跟积极的事关联,跟消极的事保持距离。
  8. 服从权威
    人们对权威具有服从性,甚至对一些能够代表该权威性特征的东西也会起作用。
    某些象征性具备权威的东西,比如头衔、衣着等。
    如果一个普通人说蔗糖对身体有害,你可能会觉得瞎扯,那如果是一个极具声望的医生说的,那你可能就会觉得有道理。
    同样,如果这个普通人穿上大白褂,你可能也会觉得有道理,因为大白褂让你认为他是个医生,而这说法出自一个医生之口增加了信服力。
  9. 稀缺性
    正所谓物以稀为贵,这个世界上贵的商品不是最好的商品,而是那些供给量小需求量大的。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某限量版,就是人为制造稀缺性。这些限量版跟普通版质量上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由于限量,导致只有少数人能够拥有,供给量远小于需求量,自然价格水涨船高。

参考资料:
《影响力》罗伯特·B·西奥迪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影响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pji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