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孙同学的读后感)
我读《穆斯林的葬礼》时把书丢下了两次,颇有冰心女士少年读《三国演义》之风。冰心读《三国》时,读到关羽、诸葛亮死了,悲痛不已而弃书不读;与之相反,我丢下《穆斯林的葬礼》的原因连我自己都觉得匪夷所思:
它太完美了,让人看了烦。
好了,奇谈怪论暂且搁置一边,先来交代一下本书的主要情节。本书结构简明:分两条线,介绍了一户穆斯林人家三代人的悲欢离合。第一条线是:流浪儿韩子奇被琢玉匠人梁亦清收养,后与师妹梁君璧(下文称韩太太)结婚生子,依靠师傅传授的琢玉手艺以及精明的头脑将事业发扬光大。但天不遂人愿:战争爆发了,韩子奇与姨妹梁冰玉远赴伦敦。出于种种机缘巧合,韩子奇、梁冰玉在伦敦相恋并有了一个女儿,取名韩新月。当二人终于踏上故土,韩太太却不容冰玉与自己同住,冰玉伤心之下将女儿托付于韩子奇,只身一人离去。第二条线是:韩新月长大后去了北京大学英语系,与班主任楚雁潮相恋,却遭到韩太太阻挠;韩太太的亲子韩天星也因为母亲的心计,被迫与初恋情人分手,娶了新月的同学。最终,韩新月红颜薄命因心脏病去世,韩天星也有了一双儿女。世事变迁,韩子奇、韩太太相继去世,梁冰玉终于来看望女儿,却发现一切都已物是人非。
看这情节也挺曲折,感情也挺真挚,怎么会让人读了觉得烦呢?
其实问题不在于情节或感情,而在于作者对人物的塑造不够充分。
用文艺范的口气来说:作者将人物塑造得太完美了。
用大白话说:作者很矫情地编了一个很假的人出来。
这个“很假的人”就是女主韩新月。有多假呢?下面我就详细论证一下。
怎样形容韩新月这个女孩子呢?简单地说,用平凡的“女神”二字来形容她远远不够,因为她简直是为“完美”二字而生的:颜值、智商爆表,温柔善良,才华横溢,是北大高材生,有事业心,渴望爱情,纯洁美好如一弯新月……
请原谅我潜在的嫉妒心,但当我看到这么一连串的形容词时,心中抓狂地呼喊:新月同志,我知道您已经很完美很完美了,但您能不能显露出一点点的小缺点,证明您确实是个17岁女生,不是圣母玛利亚?
韩新月直到最后也没答应我这个卑微的要求。她完美地度过了小说式的一生,最终凄美无比地挂了。
好吧,你厉害,你完美,行了吧。
不行。因为韩新月女士还有一种完美没来得及展示给你看。那就是——性的完美,也就是冰清玉洁。
韩新月在性方面的行为也是无可指摘的。活了一辈子,生前连初吻都没送出去,更别说进一步的性举动了。确实,人家也谈男朋友,还是师生恋,但你看看人家跟男朋友谈的都是什么:拜伦,鲁迅,莎士比亚……说情话时都跟演话剧似的,一人一大段独白。看楚雁潮男神接到新月女神的诀别信后,跑到女神床边都说了什么:先是一句呼天抢地的“你糊涂啊!”(此处是这样形容楚雁潮的:“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像在冒火,他那激烈的言辞,像征讨、像报复”)然后是能把人吓哭的训斥:“胡说什么同情,怜悯?那种廉价的,卑微的情感能适用于你和我吗?我是一个感情泛滥、随处抛洒、随处赐予以换去别人的感激的伪善者吗?你是一个精神世界一贫如洗、仰赖别人感情的施舍的乞丐吗?你亵渎了我们之间的爱!”最后是光辉圣洁的爱情表白:“你问我爱是什么?我告诉你:爱就是火,火总是光明的,不管那熊熊燃烧的是煤块还是木材,是大树还是小草,只要是火,就闪耀着同样的光辉!爱就是爱,他是人类自发的美好情感,我是因为爱你才爱你,此外没有任何目的!……我们付出了爱,也得到了爱,爱的深沉,爱的强烈,爱的长久,这就是一切!”
我一连读了这一长串美文,激动得连气儿都喘不上来:连拥抱都没有吗?没有接吻吗?没有安慰吗?闹了半天这俩人在一起只是因为自己肚里的好词佳句太多,需要找个对象宣泄一下?这像真人干的事儿吗?这样的台词要是放到电视剧里,收视率不得为零啊?!
但作者似乎并不满足于在女主生前描写她的贞洁,还要在新月死后对这个主题进一步渲染。引原文为证:新月的葬礼前,韩太太为她行最后的洗礼,“清水静静地流遍新月的全身,又从她的脚边流下,竟然没有一丝污垢,她那冰清玉洁的身体一尘不染!”
俗话说“盖棺定论”,“冰清玉洁”大概就是作者把韩新月埋葬后为她下的结论。所谓“没有一丝污垢”,就是说这个女孩在生前没有让任何不纯净的东西接近她的身体,这里面既包括污泥、尘垢,也包括异性的身体和对于性的幻想。
我突然感觉韩新月好可怜。为了保持人设的完美,她到死连拥有性意识的权利都没有,也就是说,连拥有自己身体的权利都没有。好像她一生的使命就是坚守着绝对的“冰清玉洁”。似乎在作者的潜意识里,完美的爱情就要排除性的杂念,这样才能一尘不染,成神仙而不成眷属。
真的是这样吗?
那么林黛玉与贾宝玉一起看小黄书《西厢》,安娜·卡列尼娜与年轻军官福伦斯基私奔,她们的爱情就因为有“性”的存在而变得不纯洁?
恰恰相反。安娜、黛玉的爱情才是真正的、尘世间的爱。她们的爱情因为有了“性”的羞涩与缠绵,变得更有说服力,更真挚,使她们与爱人的命运更完整地结合在一起,使她们的形象跃然纸上。反观韩新月、楚雁潮CP,他们之间的感情更像友情,像志同道合的挚友,始终喊着“爱”的口号,却没有真正的“爱”的行动。也许,他们爱情的起点,是楚雁潮见到死去的新月时,精神崩溃,在她面颊上疯狂地印下无数个吻。可惜新月为了维持完美的形象,已经先此一步撒手人寰了。
我们最后对新月做一个整体的评价:韩新月这个人,自始至终都是个完人,没有一丝一毫的缺点。作为一个女孩,她的性格是完美的。作为一个女人,她的身体是完美且冰清玉洁的。但这种完美让读者无法接受,因为现实中这样完美的、禁欲的、不食人间烟火的人根本不存在!
就拿前些日子在网上流行的“完美征婚启事”举例:征婚者们要求自己的对象要有车有房,月薪过万,没谈过恋爱……仿佛口口声声地寻找“完美的另一半”,殊不知“完美”的爱人在这个世界上是不存在的!我们之所以爱上一个人,不是因为他的品行无可指摘,而是因为我们觉得跟他在一起很快乐,这种快乐胜过了他身上的“不完美”所带给我们的烦恼。雷厉风行的人未免暴躁,温柔贴心的人可能软弱,但只要我们真正认为他适合自己,谁又会念念不忘那一点点白璧微瑕?
同样的,我们之所以喜欢上某个小说人物,也是因为他像真人一样,性格中有高尚的一面,也有明显的弱点。林黛玉的多愁善感、八戒的油嘴滑舌、约翰·克里斯多夫的莽撞、安娜·卡列尼娜的暴躁和优柔寡断都是他们性格中的“不完美”之处,但就是这些“不完美”让他们的形象更加真实、丰满,从而使承载他们的作品在历史长河中存留下来。
按照这个思路重读《穆斯林的葬礼》,我们会发现,书中最真实的人物恰恰就是那个最“不完美”的人物——韩太太。在书中她戴着“后妈”和“婆婆”两顶不讨人喜的帽子,性格尖酸刻薄,对待儿女明显亲疏有别……可是这个女人敢爱敢恨,说着我们都听得懂的市井语言,唠唠叨叨却不矫情;做着自个儿高兴的事儿,遵守着自己以为然的准则,一板一眼,丝丝入扣,反而有一番可爱。当其它主人公都沉浸在理想、激情与完美主义中的时候,不完美的韩太太反而使读者感觉,她是全书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形象,是一个真实的人。
总而言之,十分满分的话,《穆斯林的葬礼》我只给六分。原因就在于主人公形象过于“完美”,失去了人性中必有的缺陷,显得苍白无力。
“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个不同。”如果将列夫·托尔斯泰的这句名言运用到文学创作中,可以引申为:“完美的人格千篇一律,真实的性格各个不同。”正是因为有了不同的性格,有了人性中必然存在的“不完美”,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才变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当一个作家能够将人物性格足够鲜明地凸显出来,以至使读者觉着,自己一出门就真能碰见这么一个人,他写的作品才可称为佳作。
�s����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