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冬日暖扬
![](https://img.haomeiwen.com/i9180096/95ec827025ff7cd3.jpg)
前面我们学到《中庸》的第十一节,十一节讲的是远古帝王舜帝的中庸之道成就了他的辉煌灿烂。舜帝的成就让我们明白,欲戴其冠,必承其重,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想要取得伟大的成就就得严格地栽培修养自己。这一节我们来学习《中庸》第十二节。
第十二节讲的是文王和武王以礼孝治天下,使周朝得以延绵八百多年之久。由此可见,礼孝是周朝治国安邦之本。那周文王和武王他们是如何以礼孝治天下的呢?我们去看看吧。
【原文】
子曰:“无忧者,其为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武文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子。武王未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斯礼也,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丧,达乎大夫;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
【译文】
孔子说:“古代帝王中无忧无虑的,大概只有周文王吧。因为他有贤明的王季做父亲,有英勇的武王做儿子;父亲王季为他开创基业,儿子武王继承遗志。武王继续着大王,王季,文王未完成的功业,灭掉了大殷取得天下。不仅没有失掉显赫的美名,反而被天下人尊为天子。掌握普天下的财富。世代在宗庙中享受祭祀,子孙永远祭祀不断。”
“武王受命为天子,周公辅助成王完成文王武王的功业,追太王,王季为王,用天子的礼节追祭祖先。这种礼仪一直通达到诸侯,大夫,士人及庶民。父亲为大夫,儿子为士人,父亲过世以大夫之礼安葬,以士人之礼祭祀;父亲为士人,儿子为大夫,父亲过世后,以士人之礼安葬,以大夫之礼祭祀。一年的丧期到大夫为止;三年的丧期一直通达到天子;父母的丧期,不分贵贱都是一样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9180096/98d11cb19c74a435.jpg)
【解读】
周文王之所以能够无忧无虑,是因为前面有他贤明的父亲王季为他开创基业,后面还有他英勇的儿子武王可以继承他的遗志,让周朝延绵昌盛了几百年,在灿烂的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周武王不但健承了父辈的基业,而目开创了周朝的新局面,殷商的遗毒也在他手中得以彻底铲除,挽救天下的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他的功绩令后人世代称颂,世代奠祭。
周成王继承武王基业,虽然没有大成就,但幸有叔叔周公辅佐,祖先基业也得以继承发扬。正是他们的叔侄相助,周朝才得以稳中求升。
从文王到成王周公,历代周天子他们莫不是礼孝的典范和尊崇者。他们的祖庙香火不绝,以天子之礼祭祀先祖,事死如事生,庄严而肃穆。正是这般仁孝礼束,上行下效,周朝的兴盛才能得以绵延不衰。可见礼孝是治家之道,更是治国之本。反观殷商,则洽洽相反,殷纣王父子离心,夫妻相残,最终家败国亡。也正是以殷为鉴,周天子代代仁孝礼束,才得天下繁荣昌盛。
【引申】
罔顾人伦,终将家破人亡;孝悌纲常,尊礼守仁,才能家国富强。这也许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但世间的人真正能够做到的又有几个呢?所以周天子他们的礼孝才能够成为我们经久不变的典范。
历朝历代,朝代的更迭,莫不是礼孝者经久,无伦者败北。哪怕只是在一个小家庭之中,礼孝依然是整个家庭兴盛的不二法宝,缺了这一层,那将只会是家道败落,子孙暴厉,父母凄凉。
每年的清明节,为什么我们国家会法定假期三天,也正是礼孝的体现。人不背祖忘宗,才能发扬继承祖先基业和家族精神,让优良的传承流芳百世,发扬光大。
正所谓,人不能忘本。我们从哪里来,时刻提醒着我们,不忘自己的根本,不改自己的使命。
继住开来,才是我们民族发展的基石。所以,礼孝是推进我们世代发展的内动力,我们理应从礼孝开始,建设自己的家园、建设自己的祖国、建设自己的人生,做一个顶天立地,不忘根本的中国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9180096/feb563696d337bf0.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