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
林徽因:做个三观正的女人,嫁个听你话的男人

林徽因:做个三观正的女人,嫁个听你话的男人

作者: 沅琂Epoch | 来源:发表于2020-12-10 22:48 被阅读0次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这样一首明媚优美的诗,出自于一位美丽灵动的女子之手,她才华横溢又生性淡泊,她是民国才女中最不肯屈服于命运,最会选择命运的女子。

        她就是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林徽因。

        美国著名学者费正清曾这样评价她:

    林徽因就像一团带电的云,裹挟着空气中的电流,放射着耀眼的火花。

        这个独树一帜的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女子,把自己活成了一首美妙绝伦的诗。


            女人越理性,感情越高级

        提到民国才女兼美女林徽因,有人把她归纳为:

    生得好、长得好、学得好、嫁得好、干得好的五好女人。

        她的生命里曾出现过的三个最重要的男人:诗人徐志摩、建筑大师梁思成、学界泰斗金岳霖。

        从她与这三个极品优秀男人的关系中,你不得不佩服她在婚姻情感方面冷静、理智、聪慧、善良的超凡魅力。

        1920年,14岁的林徽因随父亲游学欧洲,因父亲的缘故结识了在英国留学的徐志摩。

        一心追求爱、自由和美的诗人被林徽因的美貌和才华所折服,决定要和妻子张幼仪离婚,去追求自由的爱情。

        当最初被爱慕的喜悦和内心的慌乱过后, 16岁的林徽因渐渐平静下来。

        幼时母亲的遭遇在她眼前浮现,徐志摩对怀孕的妻子这样决绝,这是她所不能接受也不想看到的。

        她最终选择了和父亲一起回国,结束了这段恋情。

        回国后的林徽因在父辈的安排下和梁思成确定了恋爱关系,这一对金童玉女门当户对,志趣相投,心心相惜。

        之所以选择梁思成,也是因为梁思成宽厚体贴的个性,与徐志摩的浪漫飘渺相比,更能让林徽因感到心安,而林徽因需要的正是这种平常生活里的幸福和安稳。

        大多数女性在面对爱情时,往往容易丧失理性而放纵自己的感性,像同为民国才女的张爱玲、萧红,她们为了一段情,让自己坠落到了尘埃里,孰不知不纠缠、不执念,懂得适时放手,才是女人对自己最大的体面。

        情感作家苏芩曾这样评价林徽因:

    她的性情像薛宝钗,她用男性的思维来处理情感,这样结合现实的考虑,反而不易拖泥带水,不易被情所累。

        深以为然。林徽因在婚内曾与金岳霖擦出爱的火花,但她没有遮掩,而是真实面对自己的情感,并坦诚地告诉了自己信任的丈夫梁思成。

        后来两个男人都选择了放手和成全,他们都愿意给这个他们最爱的女子最大的温柔。

        从此,他们成了一辈子的朋友,这也是这段感情纠葛最好的结局。

        在情感的天平上,林徽因善良而理性,金岳霖的爱虽然诱人,但有违常伦,她又一次遵从内心,选择了梁思成。

          女人越理性,感情越高级。

        爱情给予我们的使命,是要我们做出理性的判断,而不是一味跟着感觉走。

        聪慧如林徽因,她永远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所以她无论在什么境地,都能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抉择,所以她也收获了自己想要的幸福。


        女人越淡然,婚姻越幸福

          婚姻教会男人和女人,爱不可能永远是山盟海誓,激情澎湃,更多是共同体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一起懂得经营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不易,能同甘共苦还能执子之手,慢慢变老,这才是我们所看的婚姻最好的样子。

        抗日战争爆发后,林徽因和梁思成开始了漫长的流亡之旅。

        在林徽因身上,有一种淡然的品性,她既能享受现世的安稳,也能经受磨难的考验。

        她把“逃难”当“游历”,每天都会采摘野花插在古朴的陶瓷罐里,把家布置得典雅温馨。

        她会带着一双儿女看村子里的民间师傅做陶艺,在整个陶艺过程种,徽因常常会高兴地大叫,要师傅停下手中的活一探究竟,显得“疯狂”而“有趣”。

      农夫农妇劳作的场景,人民所遭受的疾苦,这些自然也成了林徽因诗歌创作的灵感。

        梁思成爱她。

        逃难时,为了方便给她治病,他学会了输液、打针,不厌其烦地把那些器皿用蒸锅消毒,然后分置各处。

        食品不够,他想尽办法劝她,多次亲自准备食物,甚至她吃之前都要亲自尝尝咸淡。

        对他的付出,林徽因也投之以桃,报之琼瑶。

          在昆明时,梁思成病到了,家里的生计都成了问题,林徽因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承担起了全部的家务和养家的重任。

        这个学术界的才女,摇身一变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在才女和主妇之间自由切换,毫无压力。

        她接下了去云南大学教六点钟英语补习的事务,一星期要来往四次,走将近十公里的路,赚取一个月不过40法币的报酬补贴家用。

        在李庄,为了给丈夫更多做学术的时间,她承担了家里喂鸡、缝缝补补的家事,其实她并不擅长做这些,但她甘之如饴,愿意给丈夫提供更多有效的支持。

          他们的女儿梁再冰曾在回忆录里描述:

    我们入川后不到一个月,母亲肺结核症复发,从此她卧床不起。
    身体日渐消瘦,后来几乎不成人形。

          这时的母亲还协助父亲做写中国建筑史的准备,她睡的小小行军帆布床周围堆满了各种图纸资料。

        林徽因和梁思成,他们既是事业中的伙伴,也是婚姻中的精神伴侣。

        他们的婚姻生活也很有情趣。

        闲暇时,夫妇俩会比记忆,互猜古诗词的出处,那甜美的家庭文化氛围,疑似李清照、赵明诚重返人间。

        从1930 年到1945 年,林徽因跟随梁思成一起踏足了中国15 个省,200 多个县,考察测绘了 200 多处古建筑物。真正成了一对名副其实的神仙眷侣。

        在他们结婚 20周年家庭聚会上, 梁思成曾诙谐地对朋友说:

    中国有句俗话:‘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
    可是对我来说,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我的建筑成就离不开徽因对我的有力支持。

        婚姻不是空中楼阁,需要相互的协作和体谅。

        林徽因之所以能拥有这份平淡的幸福,在于她能享福亦能吃苦,她不像菟丝花般的陆小曼,婚姻中没有自己的尺度,任由自己性子来。

        所以她和梁思成的婚姻才分外幸福和精彩。           

        三观正的女人,把自己活成一首诗

        作家三毛曾说:

    我不是妇女解放运动的支持者,但是我极不愿意在婚后失去独立的人格和内心的自由自在化,所以我一再强调,婚后我还是我行我素。

        婚后的林徽因一直保持着自己独立的人格与个性。她在文学、美学、建筑学等诸多领域都有建树,让人刮目相看。

        正如她诗中所写的那样: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正中擎出一枝点亮的蜡,荧荧虽则单是拿一剪光,我也要它骄傲地捧出辉煌……

          自从少女时代与建筑结缘,林徽因就把自己的毕生都献给了自己所热爱建筑事业。

        为了寻找考察遗存的古代建筑,她无数次地在穷乡僻壤奔波。

        有时住鸡毛小店,爬一身跳蚤;

        有时为测量高塔爬上数十米的塔顶,不顾随时都有坠落的危险。

          在医生宣告她不久于人世的日子里,她以自己坚毅的意志完成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任务。

          她对自己工作严苛的程度,就连素以认真著称的梁思成都被感动。

          她深具炙热的爱国情怀。

        长期逃难的日子和穷困的物质生活,让不到40岁的她形貌憔悴苍老,她毅然拒绝了美国友人费慰梅夫妇劝她去美国疗养的建议,选择留在祖国,与同胞患难与共。

        她也是不搞特殊化的知识分子。

        1946 年底,女儿梁再冰报考清华大学,但考试分数离录取标准差2分。

        在查证女儿试卷没有错判后,林徽因平静地接受了现实,没有动用任何特权关系,最后让女儿改读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

        她曾经是北京著名的“太太会客厅”的主心骨。

        她穿着质地较好的丝质旗袍,如一朵空谷幽兰,高雅大方、朴素得体。

        妙语连珠,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就连梁思成的后妻林洙见了林徽因以后也发出感叹:

    即使到现在我仍旧认为,她是我一生中见到的最美、最有风度的女子。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这一生既绚丽多姿又富有内涵,既让世人敬仰又让人难以企及。

        如果说女人的美丽只是一种表象的皮囊,那么当年华逝去,能让人记住的又是什么呢?

        是优雅的气质和深刻的内涵,是在有限的生命长度中,不断扩展自己生命的宽度,经过不断地沉淀和学习,不断增进自己的阅历,让自己的心性得以持续成长,这样的美丽才会经久不衰。

        心怀梦想,像林徽因一样在不慌不忙中坚强,你也能活出像林徽因一样的诗意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林徽因:做个三观正的女人,嫁个听你话的男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pld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