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文坛的三颗巨星又一颗陨了落!
陈忠实、路遥、贾平凹作为陕西文坛上的三大巨匠,堪称是陕西文坛最闪耀的三颗星。我的校友路遥是这三颗星里面最早陨落的一颗,昨日看到新闻陈忠实老先生已于早上7:45分在陕西西安西京医院与世长辞,又一颗巨星陨落了……
第一次见到陈老的真人照片是在延大的路遥纪念馆里面放着的路遥逝世的追思会上陈忠实发言的照片,那时候的陈老看着完全一个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农村长者,在他的身上看不出那种舞文弄墨人的温文尔雅的做派,给人更多的是朴实无华的沧桑感和厚重感……
说起陈老,不得不提起他的<白鹿原>。“长安犹存白鹿原,人间再无陈忠实。秦川乡土还依旧,原下再无陈笔翁。” 昨日好多网友借这两句话来表达对陈老先生的逝世惋惜和哀痛。<白鹿原>作为陈老的代表作之一,是陈老先生历经20年磨砺,铸成的一把利剑。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白鹿原>毫无疑问是小说丛林中的一棵枝叶茂盛的参天大树,更是一座撼人心魄的巨峰。作为清末明初解放前期中国历史的见证性作品,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该作品讲述了渭河平原上一个家族的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权而代代斗争不已,上演了一幕幕令人惊心动魄的情景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国恨家仇,交错纠缠,冤冤相报代代不已……古老的渭河平原土地在新生的阵痛中颤栗着。阶级矛盾、家族纷争、利欲情欲的角逐,互相交织,一起构成了白鹿原50年的“民族秘史”。
<白鹿原>是渭河平原半个世纪变迁的雄奇史诗,更是陈老大半辈子所付出的一切艰辛、心血和他忍受的那些常人难以忍受的寂寞的见证。而今的陕西文学圈时常会听到一句话“你哪天也弄个硬的,弄个枕头出来”,而这个典故正是出自陈忠实老先生。那是在路遥获得了茅盾文学奖之后,白烨老先生调侃当时正在创作<白鹿原>的一句话。在当时那个人人都抢着下海经商的年代,陈老就躲在乡下老家立志要写出一本死了之后可以当枕头的作品,他也确实做到了。据说,陈老曾经向一直居住在农村的妻子立下军令状:“这次豁出去了,如果还弄不成,就回家养鸡。”历经20年磨砺而铸成的<白鹿原>一经问世,好评和对中国文坛的的震撼可能连陈老自己也没有预想到吧。1997年<白鹿原>不负众望荣获茅盾文学奖,“陈忠实”这三个字也因此而家喻户晓。
随着《白鹿原》这本书的不断畅销,它也被改编成同名话剧和电影,电影历经坎坷直到2012年的时候才真正和观众见面。那时候大家都以为这部电影应该由奥运会的总导演张艺谋这个地地道道的陕西人来拍才可能更能彰显渭河平原的文化情怀,不知是因为这本书改编成电影比较麻烦,还是张导不想借此来宣传自己?经过漫长的等待,直到2012年阉割版的电影终于问世了。电影采用了地道的陕西方言,使得整个故事在自由表达的同时也把小说人物彰显得更加有有血性,让剧情也更加厚实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白鹿原>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凡遇好事的时光甭张狂,张狂过了头后边就有祸事;凡遇到祸事的时光也甭乱套,忍着受着,哪怕咬着牙也得忍着受着,忍过了受过了好事跟着就来了”。陈老在<白鹿原>获奖之后并没有留恋城市的繁华,而是避开城市的繁华躲到乡下继续他的创作生涯。陕西作协主席、小说评论家李国平是这样评论陈老的:“有些人是把文学作品当成敲门砖,而陈忠实是以文学为命的人。”
生老病死是我们无法阻挡的现实,但陈忠实对陕西文坛的贡献是举足轻重的,对中国文坛的贡献更是有目共睹的。而今,陈老枕着他的枕头已经安然离去了,我们也该重温一下那个足以让陈老当枕头的<白鹿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