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你是否听说过“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这句话?是否认同这句话?是否将这句话当成人生信条之一?如果是,说实话,我不敢苟同。
先看看这句话在百度上的解释吧。“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的意思是,如果你没有经历过别人所遭受的困苦,就不要轻易地劝慰别人要善良。
简单的字语,清晰的解释。但是我依旧不明白!我不明白为什么要将苦与善进行天然的、无可分割的挂钩;我不明白明明善是中华民族一直追求的传统美德,却不能劝慰别人向善;我不明白为什么这句话能够广为传播,并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甚至于许多人将其当成信奉的真理。
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长月烬明》中叶冰裳一角得到广大观众朋友的同情与喜爱,叶冰裳悲惨的遭遇令人同情,而由胡歌主演的《神话》电视剧中的高要一角与之何其相似,同样受尽磨难,最终做尽坏事,湮灭于黑暗。当大多数朋友对他/她悲惨遭遇的同情达到极致时,便生出了“他们黑化是必然”“他们做出的恶事只是因为他们经历了那么多的痛苦,是理所应当”的想法。记得前几年《神话》中人们喜欢的还是易小川一角,因为他忠肝义胆、仁心济世,而近几年其风评急下,大多数人反而喜欢心性逆转后变得贪婪冷酷、不择手段的高要。到底是什么原因?
如果人人将这句话当成圣经,那么会给作恶之人一个名正言顺的借口,会削减他们因做坏事而产生的罪恶感,他们可以说:你又不知道我经历了什么;你又不知道我的生活、我的人生有多凄惨;你有什么资格谴责我。当你对他们的同情达到极致,会不会也产生一种,他值得被原谅的想法,如果你原谅了他们,那么让无辜之人以及持着“生命以痛吻我,我报之以歌”之人怎么办?
如果信奉这个条例成为一种风气,那么会让真正想要规劝、劝慰他人向善的人畏手畏脚,他们害怕被指点,他们不想被视为异类,他们会漠视,他们会被同化,也渐渐将其奉为信条。再恶的人也渴望得到救赎,你让想要得到救赎的人怎么办?怎么促进社会发展?
我说的善是真正的善,而非虚假的善。善良的人不是道德制高点上的圣人,也不是以自己浅薄的认知,对他人指指点点。
比起“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我更喜欢“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句话。我想,这句话的价值也许才是目前我们所需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