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对听说课的再学习

对听说课的再学习

作者: 好山家门前 | 来源:发表于2020-08-10 11:35 被阅读0次

    2020年8月10日 周一 晴

    今天回看第二次授课记录,学习各位学友对听说课的分享,有新的认识,也有新的思索。

    一、文本分析,《改什么?如何教?怎样考?》怎么说?

    “在进行文本解读时,主要回答三个具体问题:

    第一个是what,回答语篇的主题和内容是什么。

    第二个回答的问题是why,即语篇的深层含义是什么,语篇所承载的价值取向是什么,或者说分析一下作者或说话人(不论是口语听力语篇还是书面语篇)传递了什么样的意图、情感态度或者价值取向。”

    第三个是how ,即语篇具有什么样的文体特征和内容结构,语篇的编排、段落之间有什么关联,以及具有什么样的语言特点,进而分析语篇的文本特征、内容结构以及语言特点是如何为主题呈现服务的,也就是说,作者为了有效并恰当地表达这样一个主题意义,选择了什么样的文体形式、语篇结构和修辞手段。”

    这里面提到几个关键术语:主题,话题,语篇

    主题指的是围绕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相关的某一范围展开的话题类别。语言学习中常见的主题大致包括: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三大类别......(p55)。Don’t eat in class .(1a-2c)的主题:人与社会大主题语境下,围绕“school rules”这一话题的呈现。即主题有三个,话题可以有多个。

    语篇类型是指口头、书面等多模态形式(指语言、图式、音乐、歌曲、音像等)的语体(正式与非正式)和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以及应用文)。它还指出:语篇是英语教学的基础资源,语篇赋予语言学习主题、情境和内容,并以其特有的内在的逻辑结构、文体特征和语言形式组织和呈现信信息,也就是说,语篇不仅仅是我们常说的大小篇章类型的文章,图式、音乐、歌曲、音像等也都属于语篇,在听说课中,听力材料,学生对话等都是语篇。由此我们可以分析出:Don’t eat in class .(1a-2c)的语篇就是它的听力内容、主题图、规则的书面语体以及课本所呈现的两人对话。

    基于对以上概念的认知,Don’t eat in class .(1a-2c)的教材内容分析如下:

    What

    1.本单元主题是规则,Section A以讨论“班规、校规”为主,SectionB以谈论家规为主。本课是第一课时,是围绕“学校规则”这一话题展开的听说课。

    2.1a利用单元主题图,在真实的情境下呈现了本单元的重点单词rule ,arrive ,on time ,hallway dining hall ,listen to ,fight ,sorry、语法结构:Don’t祈使句及功能:talk about rules;呈现了规则的书面语体文体;教师对学生不遵守规则的干预方式以及学生礼貌的回应方式。学生需通过“看”来初步感知目标语言(祈使句否定形式)的适用范围和用法。

    1b是1a的自然延展,以口头表述的形式呈现真实情境下教师对学生不遵守规则的干预方式及学生的回应方式,通过语言输入,学生需通过“听”进一步理解目标语言(祈使句否定形式)在真实情境下的运用。

    1c是两人结对活动,要求学生通过仿照例句对话,通过“说”询问规则。呈现了“can’t”must”表达规则的运用,是在1a和1b输入基础上的转换输出,旨在训练学生谈论规章制度的语言表达能力。

    2a-2b.是一则长对话,通过两个学生的一问一答呈现了真实语境下对规则的更丰富的表达,要求学生通过两次“听”的活动,完成不同的听力任务,训练听的技能(2a听关键词,2b预测),进一步感知情态动词can ,can’t用于肯定句和否定句以及一般疑问句表许可的用法。

    2c是两人结对活动,要求学生基于2a.2b内容,再次通过“说”运用目标语言(can,can’t在肯定句、否定句和一般疑问句中表许可)模仿例句进行语言输出,同时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语言转化能力。

    How :本节按照规则的认知到表达的顺序展开,由语言输入到输出,逐步引入Don’t,can’t .must .have to用于规则的表达。重点词汇主要涉及学校纪律。如:rule ,arrive late for class ,be on time ,in the dining hall ,listen to ,fight 等。句式涉及否定祈使句以及情态动词在规则表达中表许可的运用:Don’t ... You/we can’t ,You/We must ....Can we ...?

    Why: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规则的意义从而树立规则意识,还可以联系个人实际思考如何更好的遵守学校、课堂纪律。

    二、基于对学生前概念准确把握的学情分析

    1.前概念的作用

    这种分析要从学生的已有知识、技能、对语言学习的态度、生活经验入手,既要分析学生前概念对此次学习的帮助,也要分析已有概念对学习的阻碍点。如“Can’t fight. Must wear school uniforms” 出现的原因就是汉语中“必须穿校服。不能打架。不能抄作业”,而英语组中必须加入主语。本质上是英汉表达方式的差异。准确分析的目的就要在课堂上想方设法突破。预习单可以有效解决学情把握不到位的问题,也可以达到以学定教的目的。

    2.技能分析的新成员

    这个新成员是“看(viewing)”,由此构成的技能则是:听、说、看、读、写五项技能。《改什么?如何教?怎样考?》说,时代发展,意义和信息的传递出现多模态趋势,很多信息可以来源于“看”,可以是图表,可以是漫画,可以是视频或歌词,看成为了交流的新技能。五项技能的落脚点是为了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还有传递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当然,一节课不可能所有技能全用到,应该有所侧重。在听说课中,听、说、看、读应该是重点,在阅读课中,读写是侧重点。在这节课用到的(要培养)的语言技能有:听(听力材料)、说、读、看、写(最后的作业)五个方面,当堂侧重听、说、读、看四项技能。

    三、预习单的正确运用

    1.预习单反应学生的前概念

    按照建构主义理论,人的学习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知的。皮亚杰提出的“同化、顺应与平衡理论”,他认为人的认知结构发展,是个体通过同化(在已有认知结构上数量增加)和顺应(调整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以适应环境变化)而达到平衡的过程。由此可见,学生的新知建构不是架空进行的,也不是依靠机械记忆获得的。

    通过学生提交的预习作业,发现学生在新知学习上的单一、机械性,甚至是错误的表征。比如部分学生制定的组规中,所有句子采用否定祈使句“Don’t...”句型,比如:“Don't sleep.”(不要睡觉)“Don’t speak.”(不要讲话) “Don't fight in the classroom.”(不要在教室打架)等。按照语法,这些句子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这些句子却没有实用性的存在价值,是错误的表达。为什么这么说?祈使句的否定用在书面语中,口语中用can,或can't。以下是基于学生前概念下辉霞老师的课堂追问

    “上直播课的时候,我连麦了一个叫“Tom”的男生——他语言表达好,也有以上错误的表征。

    我:Tom,Can you share your “Group Rules”?(能分享你制定的组规吗?)

    Tom:OK.(读自己的组规)Don’t fight in the classroom.(不要在教室打架)

    我:You can’t fight in the classroom, can you fight outside(outside是本课生词)the classroom or other places?(你不能在教室里打架,能在教室外或其它地方打架吗?)

    Tom:Erm...(不太理解老师的话,没有回答)

    我:Can you fight with your classmates in the street? ...(你可以在大街上与同学打架吗?等)

    Tom: Oh, No ,no.“Don't fight.”(Tom明白了他句子的不恰当,并纠正。)

    ......

    用这种教师追问、点拨的形式,学生意识到自己不恰当的表征,并正确表征。”

    知道学生的前概念,老师上课时,通过问学生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规则表达方式,让学生思考并分享,接下来通过PPT出示不同的“规则图片”,如用“Don’t ...”句型表达的、贴在墙上的班规校纪,还有特定场所的标识语,是用“No ...”句式,比如 “No spitting.”“No smoking .”等,还有用情态动词can’t/must/have to 谈论的“规则”以及肯定的祈使句“Please line up”,让学生在“异中见同”中,帮助学生多种形式“规则”的表征。又提醒学生注意“语言的得体性”——根据语境需要,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语言,注意英汉差异。比如,“ Don’t ...” 句型只适用于“书面语体”,“We can’t/must/have to...”适用于“口语”,“No spitting.”“No smoking .”等用于标识、警示语体。

    2.预习单的作用

    独学,也叫“预习”,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独学”是学生自主完成预习任务的一个过程,此处的“预习”不是为了扫除课堂学习障碍而进行的课前学习,而是对课堂学习内容的一个全面学习、梳理过程。预习任务在预习单的呈现也应确保“可达成”、“可操作”和“可检测”。

    Task 1 .Find out the new words on P31-32 1a-2c and circle(圈出来) them ,try to read and guess their meanings through context (上下文).

    Task 2.Look at the “School Rules ”in 1a and find the pictures related  to(与...相关)it .Try to understand the sentences and find what they have in common .(有什么共同点)Can you tell how to make rules in writing (书面)?

    Task 3.Read the conversation in 1c and 2c ,试着用“can't”替换一下1a中的五个句子and read aloud .

    Think :1c2c中的rules与1a中的有什么不同?

    Think:本节课can /can’t 的用法与我们所学的I can't play the violin .的用法一样吗?Why?

    Task 4 :试着Make our on-line(在线 )class rules and make them better with your partners .

    Task 5 :Think :Why do people make rules ?

    The problems I meet我遇到的难题 :

    (请整理一下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并试着与线上学习小组成员一起解决吧。)

    四,还原给学生的课堂小结

    杜威在《我们如何思维》中提到,语言是一种思维工具,即可以选择意义和确定意义,又能连接和组织意义,学校需培养学生形成连贯叙述的习惯。但教师有垄断连贯叙述的习惯,只要学生给予一点点的回答,教师便给予肯定,然后引申,然后详述他认为学生该表达的意义;同时,教师对于教学内容“过于琐细的分析性提问”也会导致学生思维不连贯,破坏了内容的完整性;教师不让学生总结,还有一个原因是“避免错误”,学生的精力都在避免说错话上,消极,沉默就成为了最好的方法。回看学友的课堂,小结没有教师把控,也没有用简单的语言,而是创设情景,在问题引导下,复习呈现本课所学,在情境中内化吸收总结提升本课所学。

    This class ,we follow Cindy to her new school ,first ,we go to one classroom and find some students breaking school rules .(没用过去时是因为学生还没有学)

    What are on the wall ?

    How do teacher tell the students not to do something ?

    How does Peter talk about rules with Cindy ?

    what rules do Cindy and Alan talk about ?

    随着学生回答,逐渐出示思维导图,完成基于主题的内容整体化建构。

    How do you think Cindy feel ? 最后的问题,呈现了理想课堂三重境界中的最后一层,“在知识构建的过程中,知识与生活打通,与生命产生共鸣”。

    核心概念:任意文本解析的三问“what,why,how";前概念的帮助与阻碍作用;能力分析的新成员”看';预习单的作用:文本内容完整的、全面的独学过程;课堂小结的主体与设计:在问题中建构知识模型框架,在知识的复习中产生知识与生命的共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听说课的再学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ppd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