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习作单元,可以这样教

习作单元,可以这样教

作者: 新颖菜籽 | 来源:发表于2023-12-02 15:54 被阅读0次

      不知不觉选择韩素静老师的小学语文教材解读这门课程就到了第七次作业了。因为上学期加入了共读群,我们共读的书目就是《统编小学语文,可以这样教》这本书,和大家读这本书,让我感觉到了这本书的魅力,有点相恨甚晚的感觉,才两天,我就把这本书读完了。后来,我准备写课题申报书,我的课题是识字教学方面的内容,是这本书让我对识字教学有了更深的了解。前两天课题立项结果出来了,我的课题立项成功了,得感谢韩老师的这本书,所以我打算把这本书推荐给我的课题组所有的老师,让他们和我一起想学起来。

      其实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对课标有所了解,我在办公室也会和同事们经常推荐这本书,有时同事探讨一些问题,我会和她们介绍这本书。上次有一位同事问我目的第二笔是横折勾还是横折,我毫不犹豫地告诉她是横折,因为正好前一天韩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就告诉了我们目的第二笔是横折,因为书中的印刷原因,导致我们很多人会误认为是横折勾,但实际上是横折。当时老师就问我确定吗?我说是的,因为前一天我听了韩老师的课,她在课中说得很清楚,而且她是我们教材编委者之一。

      一、梳理习作单元内容

      小学阶段的习作大致分为纪实、想象和实用三种类型,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序列,不同的要求。即使同一个类型,在不同的学段也有不同的要求:中年级重在段的训练,高年级重在篇的训练;中年级的写作要求是写清楚,高年级的习作要求是写具体。

    (一)中高年级写人习作的序列

      写人写事是习作教学中的重头戏,针对这类习作,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是缺少阶段性和梯度性。即三年级起陆续编排了写人的训练,具体安排如下:

      统编教材共安排了八次写人的习作。从上表可以看出,第二学段写人,重在引导学生吧把人物在某一方面的特点、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写清楚,五年级上册写人,重在引导学生借助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五年级下册写人,要求把人的特点写具体;六年级上册写人要求表达真情实感。

      (二)中高年级想象类习作的序列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人在已知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成新形象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创新力的一种体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第一、第二、第三学段分别提出:“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统编教材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自三年级起,统编教材每册都有想象类习作,具体安排如下:

    从表格可以看出,统编教材安排了十次想象类习作,其中,三年级下册编排了以“想象”为主题的习作单元,旨在鼓励、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小学阶段的想象类习作,重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习作时,学生可能会有许多奇思妙想,有些想象甚至让人觉得不合情理,但教师千万不要就此否定学生的想象,教师要激发学生大胆想象,无拘无束地想象。但这也并不是说,想象类的习作不需要指导,教师可通过例文的引导,使学生的想象逐渐变得“合情合理”,鼓励从看似不合理的想象中,设想出一个合情合理的情境来。

    ( 三)关于“写清楚”和“写具体”

    《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中年级习作要“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高年级习作“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从这两个表述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出中年级和高年级要求的区别。简单地说,对于写人写事的文章来说,写清楚就是围绕一个事情,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让读者大体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即可。写具体是在写清楚的基础上,对重点过程重点介绍、详细描述。也就是说,写具体是指基于表达和立意的需要,对经过的某些重点过程详细地描述,而不是事无巨细、没有主次地描述。

      总之,统编教材有着自己的梯度和板块。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梯度;不同的板块,不同的要求。面对统编教材,教师一定要系统研读教材,了解习作序列,把握教学梯度和习作要求,力求做到“达标而不超标”,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习作水平。

      二、习作单元教学设计

      三、教学反思

      今天再一次看这本书,回过头来看我的教学设计,我觉得我在教学中也出现了拔高的现象。这是小孩子第一次正式接触习作。二年级的时候是写话,课标要求是用几句话或一段话写一个同学,我们训练的要素是体会写作的乐趣,而我在教学中却要求学生要用三段话来写一位同学,我无形中拔高了学生的写作要求,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认真研读课标,对准课标研究教材,不拔高,不降低课标要求,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再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习作单元,可以这样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prh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