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

作者: 富士山下21 | 来源:发表于2019-02-21 22:45 被阅读0次
    江城

    江城,这是一名在中国支教的美国人写的书,主要讲述作者在1996年到1998年以“和平志愿者”的身份到中国西部的学校任教的生活经历,以及假期到国内各地的见闻感受,客观的独特视角和深厚的文字表达能力,让人如同亲身经历那个年代。

    看完这本书,让我对近代历史有了诸多改观,教科书上的历史不够真实和客观,那些被众人歌颂的丰功伟绩,原来是错误决策下的败笔,那些传说中的人物还有被掩饰的另一面…

    关于教育

    作者在中国的两年,既是老师,教授学生外语文学,也是学生,学习汉语语言。

    作者希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多元思维能力,却发现困难重重,最后课堂变成了教授中国特色的英语文学课。

    让学生根据文学作品的情节写作文,基本上所有学生都可以延伸到国家、政治、党派的高度。后来作者发现,原来大环境下所有的学校,教育学生爱国政治正确是首要的,基本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都需要基于这个前提才能开展。

    学生们对官方教材的绝对认可,认真参加各种学习和集会,争先恐后地入党。“历史唯物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些术语常常挂在嘴边,却解释不出具体含义。

    老师布置的任务,无条件地服从和接受,无论可否完成,不反抗也没有任何疑问。学习经典诗歌时,可以倒背如流,却不知其意。

    作者的语言里领悟能力虽然很强,但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也身心疲惫,几近绝望。

    教中文的老师常常以为人师表而居高临下,课堂氛围十分紧张,老师永远是对的,学生要无条件服从。常常打压和纠正,不善引导和鼓励。

    关于价值观

    不符合社会主流价值的文学作品,再优秀,也会被禁止,甚至被摧毁。

    学校为外教提供了最高级别的物质条件,但却极度不信任,校领导暗地里让学生和老师在课外少接触他们,认为外国人有政治风险。

    一场普通的运动会,也因为外教的参与,演变成为国争光的赛事。

    关于民族问题

    作者在假期前往陕北,目睹沙漠中蜿蜒破败的长城废墟,这是古人为了抵御外敌而修建的要塞,实际作用微乎其微。统治者如果采用外交的手段,处理起来会更有效。但这巨大的工程却常常被用来歌颂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而电视上经常播放的在长城拍摄的MV《爱我中华》,表现了五十六个少数民族在中华大家庭其乐融融的和谐景象。实际上,长城在古代主要是用来抵御北方的少数民族入侵。

    作者在新疆时,发现尽管政府对维吾尔族人民生活区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改善基础建设,和政策倾斜,但他们对政府根本不感冒,也难以与汉族人民和谐共处。

    究其原因是国人宗教观念很淡薄,没有真正去尊重和理解他们的文化,没有真正接纳他们。

    写太多敏感话题不知道会不会被删,对历史感兴趣的可以买来一读,不会让你失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江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pud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