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觉得玩游戏是因为空虚寂寞,但人类从两千年前走来,一路充斥着的空虚和寂寞有增无减,在这延绵千年的空虚和冰冷中,无数鲜活的生命跃动、起舞,就像昆虫被琥珀包裹住的一瞬间,最热烈的生命形态被定格。
“游戏的四个特征:目标、规则、反馈系统和自愿参与。”
游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之前,但我们绝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游戏如果没有高于打怪升级的更高意义,也不可能吸引众多玩家的全情投入。游戏的一个目的是对生活的一个补充,用于打发时间,但更高的意义在于:与现实更好的连接,既是对现实的补充,更是对现实的超越。
最近白天在实验室做实验,晚上回来呆在宿舍,内心空洞。一想到只对自己的专业有所了解,就会生出一种乏味感来。所处的圈子同质化也很严重,和同事工作之外的连接很大程度上也是对工作的补充,这样的生活里,没有诗和远方,让人想逃离,人的很多自主性得不到体现,比如:内心明明有很多新东西想去尝试和经历,但是朝九晚五的工作耗掉了我们太多的意志力,只剩下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孤枕难眠;有时候想找人好好的聊聊天,可是两颗躁动的心,很容易将自己的焦虑传导给对方。明明是梦想扬鞭跃马,无拘无束看遍世间繁华的少年,在现实里,很容易被架死在狭窄的跑道上,左右冲突。我发现,内心的这种寂寞、慵懒的感觉太难用文字来描述了。前段时间看一个妹子游戏直播,家在黑龙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最终选择定居在云南大理,莫名的觉得浪漫,觉得一个在天寒地冻的地方长大的女生,对四季如春的云南竟然会产生向往,真的很奇妙。她说,一个人在外面真的太容易寂寞了,所以只要有演唱会和人多的活动,她都会去看看。
“如今最年轻的一代,尤其是80后,“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可怜”。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文化越发强调“自尊”和“自我实现”。但正如无数心理学家、哲学家和精神导师所指出的:真正的实现,来自履行对他人的承诺。”
我们所有的不幸和挣扎似乎都是来源于缺少与人的连接,与更宏伟的目标的连接,意义的缺乏。
那怎样才算是与人的连接?有些时候,和朋友在一起会很开心,相反,有些时候却觉得很累。与人连接的本质是什么?我想应该是觉得自己既没有被社群所抛弃和忽视,也不会对身边的人的背负过多的责任,而去放弃自己的既定原则和追求。
书中的一个观点说到,个体必须把自己的种种努力与更宏伟的目标,更伟大的意义连接起来,才会有幸福感而言。人需要被一个大于自己的目标所支撑,近乎于虚无反而更有利。似乎不用问为什么,对意义感的追随似乎是人的天性,这是生而为人之幸,也是不幸。这一观点我也深深认同。
我曾尝试去完成这一连接:比如读书,认识到历史的浩瀚,沉醉于作者精巧的构思和完善的逻辑;打游戏,作为一种补充,去了解很多现实中难以达成的尝试,我从不认为游戏没用用处,好的游戏能带给你新的视角来审视你自己,就像读书,诗歌,艺术等,它们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改变你看待世界的角度和方式;旅游,我至今仍然记得第一次去苏州,在寒山寺门前的邂逅,住的青旅,这些有用吗?没用吗?我不知道,我觉得这些才是能真正称之为经历的东西,因为这些东西曾经真正与我的内心产生过共鸣。在青旅那个小小的四合院里,月夜下我一个人坐在藤椅上乘凉,假石,亭台楼榭,一切看上去古香古色,我仿佛穿越到了几百年前的明清时光,此后,我再也没有过此种共鸣。以前觉得参加的活动,做的事情都算经历,现在觉得,如果没有引起内心的共鸣,很容易被岁月的尘埃所掩盖,一如我也听过很多其实没有多少共鸣的讲座,看过很泛谈的书,参加过不少走流程的会议。人有的时候会被宏伟的目标和意义所裹挟,却未仔细思考过这种目标和意义是对他人或特定的群体而言,自己是为他人做嫁衣。比如,有些人打着爱国主义的大旗,鼓舞大众,最终却是为自己谋利。所以,现在我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但凡有人谈及宏伟的目标和意义,我都会习惯性的警惕,对方是否把自己的私利包裹在这种意义之中?他们口中的意义,对我而言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但是我的这些尝试我觉得并不算成功,我也找不出原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我有时候会想,红颜易老,几百年转瞬即逝,他就静静的站在川上,他难道不会寂寞吗?反正我是会的,看书,出去玩也好,我太缺少一种参与感带来的心安了。我无法把自己与宏伟的目标和意义关联起来,我感觉自己人生的大门尚未开启,我只能在门前踌伫,靠着残羹冷炙,勉强维生。
昨晚刷到一条微博,说到要从个人理性主义中走出来,融入群体。这里的个人理想主义大概是说过于注重最终的结果,追求效率最大化,放弃了许多与朋友共度的闲暇时光等,因为闲聊这些并不能带给你直接的收益和进步,但是这种局部高效的模式却很容易造成全局低效,因为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协作、分工的历史。我太喜欢特立独行了,甚至对大众趋之若鹜的东西有一种本能的排斥,感觉这真的算是我很大的一个缺点了,许多事情都不愿意参与其中,一旦被社群所疏远和隔离,就会失去很多体验的机会,陷入很狭隘的境地。
外在的种种成就和激励,终究会让我们产生耐受性。而游戏似乎代表了这样一种模型:没有功利性的外在目的,全情投入,享受反馈的过程,即使是失败也会有一种满足感。我们不可能永远活在游戏中,但我们有可能从游戏中寻找到一些灵感,让我们在做事情的过程中,不因最终的结果的好坏而背负过大的压力,使得过程变得毫无享受性而言,可以进入一种专一的心流状态。
通过自我激励、自我奖励的活动,从事自成目的的工作,因为它能让我们完全投入,而强烈的投入感又是我们能体验到的最愉悦、最满足、最有意义的情绪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