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哲学有三位斯多亚学派的代表人物,奥勒留是其中之一,也是唯一的帝王哲学家。(Marcus Aurelius,121-180),所在的年代是公元后121年到180年,他当皇帝的时间长达20年,从161年到180年。
从柏拉图起就有一个奢望:"或者让哲学家担任君王,或者让君王学习哲学,才能把一个城邦治好。"柏拉图本人希望栽培这样的君王,结果以失败收场;亚里士多德果然栽培了一位君王,就是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356-323 B.C.),但这个君王跟哲学没有太多关系;后代有很多人可以给君王当顾问、当老师,提供一些建议,但是真正具有这双重身份的只有奥勒留。
这一集介绍这位罗马皇帝三点:
第一,奥勒留的表现如何?
第二,他如何发展斯多亚学派的学说?
第三,他对人的修养有什么看法?
本期重点1:奥勒留的表现
你如果想知道奥勒留比较明确的身影,可以去看一部电影,叫做《Gladiator》,翻译成《角斗士》或《格斗士》。电影在一开场的时候,罗马军队与蛮族作战,有一位穿白袍的老皇帝来到现场,他就是奥勒留,在电影里面描述奥勒留被他自己的儿子给杀害了,实际的情况并没有明确的证据。
比较重要的是什么?奥勒留承认自己皇帝没做好,哲学家也没有做好,所以他空有哲学家皇帝之名,两方面都没有得到取得满意的结果。他是很有名的一位皇帝,如果你简单分析一下,你就知道他当皇帝必须维持罗马帝国的发展,所以在宗教上他不可能采取宽容的态度,他也是很有名的一位皇帝,对于当时刚刚上场的天主教徒加以迫害。
那他作为哲学家,他是一位斯多亚学派,主张世界、天下是一个家庭一样的,人类是一家人,大家都是兄弟姐妹,所以但是他这一下点,皇帝和哲学家两个身份就有自然的矛盾了。所以他承认自己两方面都没做好,代表他还是非常真诚的一个人。我年轻的时候就读过奥勒留的思想,对他的一句话印象深刻,他说:“不要满不在乎地过日子,好像你可以活一千年似的。”这句话使我牢记在心,努力把握时间,好好学习。
本期重点2:奥勒留如何发展斯多亚学派的说法
可以从三方面说明:
1、他依然遵循斯多亚学派的一元论。所谓的一元论,用一句话来说,就是要把上帝当作宇宙的灵魂。换句话说,所谓的上帝跟宇宙是一个整体,这就是泛神论;而宇宙是一个物质,这就是唯物论。
所以再怎么样说,他都是一个一元论的思想,就是整个是一个整体。所以奥勒留说:"凡是与我和谐的,也都与你和谐。"这个你就是宇宙,也就是万物。万物在你之中,万物也回归于你,这就是一元论的思想。这种思想很容易演变出对于人间各种人物的关怀和爱护。
2、奥勒留是罗马皇帝,他认为好公民必须奉行国家的礼仪。那么这个国家既然是多神教,所以他自然会对于新出现的宗教加以压制,以免对国家的宗教领域产生副作用。当时你看公元后一百多年,天主教上场不久,正在饱受迫害之际,奥勒留继续迫害这些基督徒。在奥勒留所迫害的基督徒之中,有一位是很有名的,叫做殉道者犹斯定(Justin Martyr,110-166),我们将来在谈到中世纪哲学的时候,会简单加以介绍他的思想。
3、是有关唯物论的。事实上唯物论的思想比较狭隘。到了奥勒留的时候,他根据前面的塞内卡、爱比克泰德,已经知道人不能只从物质的角度来看了,他认为人有三个内容,就是身体、灵魂,但这个灵魂是具有物质性的,就好像把上帝当作宇宙的灵魂一样,所以这个灵魂是身体的灵魂。
但在这个之外,奥勒留强调人还有知性,这个知性是来自于宇宙的知性,是作为上帝的分支单位,也就是上帝给人作为向导的精灵。你如果违背这个精灵的命令,等于违背理性的命令,那你的言行表现不但不合理,也是对神的大不敬。他有个观念,不道德就是对神不虔诚,要与诸神同行,就要真心诚意接受神的指令,而这就等于接受神赐给每一个人的理性,那这个理性,让人有能力免于腐化。这些都是我们一再听到的斯多亚学派的思想。
本期重点3:奥勒留对人的修养的看法
奥勒留提到三个重点:
第一,要同情人的软弱之处;
第二,要发挥人的优越之处;
第三,人要主动行善。
1、所谓同情人的软弱之处,他说:“别人冒犯你的话,你要想那使他冒犯的动机是什么?是善还是恶?如果动机是恶的话,你也不用替他感到惊讶或愤怒,反而要替他惋惜。”也就是说跟别人相处有各种问题的时候,别人得罪了你,你要看他的动机是什么,而不要只看自己的损失是什么。要问他的动机,如果他有难言之隐,你就比较容易谅解他;如果他是完全出于恶意、坏的念头,那就替他惋惜吧,因为他走偏了路。
2、要发挥人的优越之处。他说:“人最可贵的地方是能够爱那些甚至是犯错的人,只要你了解人都是兄弟,犯罪出于无知,而非出于故意。”这句话我们在苏格拉底那已经听过了。奥勒留说:“再过一段时间,每一个人生命都会结束的。那你从这个结果的一致性就可以往前推,前面许多事情都可以包容,可以原谅。最主要的是没有人能够伤害我们,我们的内在自我并没有因为有人伤害就变得比以前更糟。”
3、他强调人应该主动行善,他说了一段话非常精准,他说:“眼睛不是为了要看见吗?双脚不是为了要走路吗?这正是它们存在的目的。所以你要实现它们的作用,因此人生的目的在于行善,行善或者为大众谋福利,就实现了人的功能了,也就因而可以成为真正的自己。”这样的观念所造成的结论跟塞内卡,尤其是爱比克泰德都非常接近。最后他也强调要博爱众人,追随上帝。
本期收获
1、在西方哲学史上只有一位真正的帝王哲学家,就是罗马皇帝奥勒留,但他承认自己帝王没做好,哲学家也没做好。事实上他用希腊文写的《沉思录》(Meditations)是他的代表作,他确实是一位难得的统治者。他经常自我反省,他所反省的也就是斯多亚学派的思想。
比如说神明眷顾每个人,人与神明有亲密的关系。在神明之下,有合理的宇宙秩序,人也应该按照自己的理性的指示去追随神明。人有博爱众人的责任,要同情人的软弱。像这些说法对人生来说,都是非常具体的名言金句。
2、他对于斯多亚学派的学说有所发展,一方面他接受一元论,这种一元论是偏向泛神论的,上帝跟宇宙合而为一,上帝成为宇宙的灵魂;同时他也接受多神教,对于刚刚兴起的天主教继续迫害;他对唯物论的立场稍微松动了,他认为人除了身体以及物质性的灵魂之外,还有知性,而这个知性更能凸显一个人主要的特色。
3、奥勒留修养观里面提醒我们,要对人同情,发挥人的优越性,同时要注意到行善。他的影响,对于启蒙运动的一位学者孟德斯鸠(Montesquieu,1689-1755)很有启发。孟德斯鸠说:“奥勒留的《沉思录》是伟大的古典作品,我几乎要把奥勒留奉为圣人了。”
当然,在西方启蒙运动时代,像这样对于希腊和罗马时代的哲学家的推崇是到处可见的。为什么?因为启蒙运动学者的立场,是要设法摆脱中世纪1300多年过于明确的宗教的立场,要回到一个比较原始的以人为本的思想立场。那么他们对于古希腊和罗马初期的哲学家就乐于另眼相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