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家都知道,写作无非就是一种文字表达的传播。那么,我们传播的目的是什么呢?是让人家接受某一个观点,了解某种现象,倡议某种行为。
所以我们写文章时我们不可避免的就要为读者着想,我们用什么的表述是他们可以跟着作者的思路走;我们用怎样的方式来突出作者的意图;我们用什么样的结构更加直观,读者看着不那么累。
其实所有的套路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写作是认知的逆向工程。
首先声明,这个概念不是我个人的创造。第一次听到这个概念,了解它具体的内容后,不禁为之惊叹。简直太经典了。一句话就概括了写作的所有奥秘。
写作是认知的逆向工程,怎么来理解这句话呢?
简单回顾一下。或许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曾经看某篇文章不知所云,而且看着整个的篇幅,内容冗长,分段又很少,有点喘不过气来。讲完了,都没明白作者究竟想表达什么。
同时我们又可能看过这样的文章,文章的结构层次非常清晰,观点非常明确。看完文章之后,脑袋自然产生了一种树状的结构,你知道,它的根在哪里?他的叶在哪里?脑袋里自然而然就产生了思维导图。
有了这两种对比,你可能就知道了为什么写作是认知的逆向工程。
所谓写作是认知的逆向工程,就是用读者的视角,在看一篇文章时,大脑是怎么来认知和思考。
为此我总结了以下三点:
一、借力心理学,用身边熟悉事物巧用类比
读者吸取知识,有一个认知的过程。比如为了让读者,了解一个不太容易理解的概念,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我们可以找一个身边熟悉的,已经认知的事物。
比如我们要向从没见过大熊猫的老外讲述大熊猫的外形。我们就可以用它体型有点像长着黑白毛发的熊,但非常的温顺,两只眼睛下方,还有鸡蛋大小的黑色毛发,看起来就像大版的“黑眼圈”,憨厚可爱,圆滚滚的身材走路肉感觉都在颤抖。(描述并不一定准确,仅做案例参考)
类比的方式能让读者理解一个不太容易理解的事物或概念,利用身边熟悉的事物做类比,读者心里就会有一个大致的印象。
二、提炼观点,创造核心词或句。
我们所有人都知道我写作时都要让读者看着轻松,但我们未必能提炼出“写作是认知的逆向工程”这句话。但就这么一句话,它胜过几千文字。这样的观点既让人印象深刻,又道出了写作的核心。
最糟糕的莫过于写完了一整篇文章,却没有传达出一个观点,还要读者自己自己去总结一个观点出来。这无疑增加了大脑的负担。提高了认知难度。
三、文章有结构,有层次
好的文章就像一位有内涵的绅士/淑女,从里到外,都看着觉得舒服。如果光有好的观点,文章的结构层次上,看着凌乱,也让人是失去读的勇气。所以我们写文章时不仅仅是要有好的观点,同时也要有主有次,层次分明,树干是树干,树叶是树叶。
理解了写作是认识的逆向工程,我们就能更好的把握读者的理解力。
简单回顾下,我们怎么来做到?
主要是三点:借用类比、提炼核心观点、文章有结构。从读者的认知角度出发,我们的文章在读者看来降低了认知难度,提升了理解力。更容易抓住核心要点。这不正是我们实现传播的最好方式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