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反思:今天参加修身训练营,天砺师叔讲到什么是格物,格就是分类,把情欲念分类放在自己的格子里。我自己曾经有一段时间很排斥格物,每天抓出这些有什么用呢,并不会解决什么问题,不是说格物格明白,方法自然来吗,为什么没有方法出现。后来增加了反思为什么有这样的情欲念产生,方法就真的出现了,因为发现了“真相”,看到了自己是怎样“活在过去”的,总结一段时间的反思内容,看到了自己的固定模式,也就是病根,开始在约束日课里去练习去病根。然而总是三天半新鲜,然后就进入一种不咸不淡的状态。其实这也是一种模式。
这些年接触的修行法门基本上说的都是一件事——清理。我们儒家的格物表面看起来是一种整理,好像跟清理没有什么关系,然而长时间才看出来,就像我们整理衣柜一样,先把衣服分门别类的整理好,清晰自己有什么,没有什么,才能知道哪些该扔,还有哪些需要添置。格物是致知功夫。意思就是分门别类的整理好情欲念,就能获得关于人、事、社会的真正的知识,可以用于指导实践的知识。首先是了解自己,然后是推己及人,这样就能了解其他人,理解了自己和他人,也就能理解事物,因为所谓的事物,都是人与人之间的事。而要想真正地了解自己、了解他人,还应该理解人类社会、认识人性。
反思了什么是格物,自然就出现了一个想法,好好的继续格下去。有意识的生活,“这一生来之不易,所以要认认真真地过,不要荒废、不要浪费;这一生来之不易,所以要完善自我,把生带给我们的机遇发挥到极致;这一生来之不易。所以要努力留下曾经来过的印迹;这一生来之不易,所以要参悟绝对真理、自然法则。明了生的真谛。”
2.修恒:《闲置斋琐谈》5页✓
最近读书荒废了,反思了一下为什么排斥写读后感,因为读书效率不高,经常找不到有触动的点,所以不愿意记录流水账。再一个就是没有写作的习惯,不愿意静心。
明天开始一个是改变读书方式,另一个就是写读书随感,不然读书很容易流于形式。
3.修静心×:最近一个月有点忙乱,忘记了修静心的功课,明天开始重新计数
4.持敬~不被物役,不做受害者✓:今天跟几位同门聊天,最大的感受就是头脑层面把道理的逻辑都理顺了,但是发生问题的时候想不起来用。因为我们都习惯了受害者模式,虽然学习的过程中短暂的在逻辑上明白了,由于缺少操练,事上磨练一出现就回到本来习惯的回应方式了。所以约束日课一定要好好利用,既然每天都要写,就练习破除平时自己最大的毛病,在关键的时候才能想起来此时正是修心时,才能想起来运用。当然,共修的作用就是自己忘了的时候有人提醒。唯有知行合一,才能心不被物役。练习这一点每天最实操的方式就是一念代万念。时时提醒自己。
🦄病根:习惯于受害者模式,比较简单省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