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持续行动的张力
————《了不的我》
1. 目标和张力
河水流动需要三个条件:河流源头和终点的落差、控制河流走向的河道和不断补充的源头活水。
成长型心智模式也是如此,河流的落差就是目标和现实的差距,它推动行动;河道就是行动的方法;源头活水就是与现实的接触。
很难有持久改变的动力。
很多人的改变都极容易陷入这样的循环:打满鸡血,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最后回到颓废的状态。
我们有目标,但目标并不能够带来持久行动的动力。
2. 创造的思维结构
就像画家想画一幅画,作曲家想谱一首曲,他们有一个确切的、想要做出来的东西,这就是创造的思维结构。但如果用解决问题的思维结构,就会陷入上面的循环。
如果你的目标是“不能那么颓废”,与之对应的行动张力是缓解问题带来的焦虑,而不是类似完成一幅画这样确切的东西。只要一努力就有成效,焦虑就会缓解,焦虑带来的张力就会消失。张力一消失,行动就会减少,直到问题重新让她变得焦虑,这种张力才会再次积聚起来。把才会出现从找鸡血到颓废的不断循环。
为什么创造性思维会产生足够的张力呢?《最小阻力之路》的作者给出一个新颖的答案——因为爱。
它就像生一个孩子,生孩子的过程并不需要我们强迫自己努力,我们只需要爱这个孩子就可以了。
扩展一下,我们也可以把人生看作一个创造的过程,一个把我们心里在钟爱的理念变成现实的过程,而不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虽然我们也需要解决问题,但这应该成为行动的动力,我们热爱的、想要实现 的东西才是。
3. 行动的持续张力
创造性思维把事情分成了简单的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我们想要完成的作品,另一部分是我们面临的现实。这两者之间有着永恒的张力,激发着我们行动。因此要想成事,我们只有想完成的作品还不够,还要能够面对现实。
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思维的根本区别
创造性思维是以目标来思考现实,先想我要什么,再想现实是怎样的,环境能够提供什么,想办法弥补目标和现实之间鸿沟。而解决问题的思维是以现实来思考目标,先想环境能够提供什么,再想自己的目标是不是现实 ,该树立怎样的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