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是一道数学题

作者: 被流放的诗人 | 来源:发表于2020-03-12 18:21 被阅读0次

    背景

    这几日没有读书,感觉甚是惭愧。困在方寸之间,已经没心思去读去看书了,也就没难为自己。偶然看到了一道数学题,小学六年级的数学试卷,谈不上难,也不是大考考试。巧在了这道题,我一时间突然不知道该选B还是选D了。原图如下:

    一道六年数学测试题.png

    有朋友说,这就是教师出题的时候制图出错了而已,不用在意。我了解的。

    撰写此文的原因是,好容易进行了下思考,记录一下吧。我没有读书,也没有思考,只是困居闲适,以娱心情。闲居草堂春梦好,无聊借助玩笑开。不想把它当成一个正经的问题,所以我在脑海中组织了一场为期15分钟的辩论。正反双方就选B还是选D的问题进行了辩论。为限制辩论出现过多杂项,设计辩论范围在如下两个立意之上。选B为正方,选D为反方。

    甲: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知识要点

    乙:学生学习与整理的综合能力

    正方选手是以我平时读书的求索之志为蓝本;反方选手是我作为杠精之时的思维方式作为蓝本。裁判员以我处事接物的原则用于担任,评论员作为本次辩论的记录者,维持赛程秩序,记录与归纳,以及在观念明显外延之时及时制止。

    致读者

    我知道,这样的讨论没有意义,且整理、发布本文的目的仅为娱乐。见解不到之处,还望赐教。

    立意伸张-正方-主张选B

    本题是以试题的方式出现,即目的在于检测学生学情掌握情况。且本题主要考察知识点是“扇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点。通过卷面信息扇形统计图的数据、选项数据、扇形面积大小,阴天在九月份的占比为20%。通过计算,不难发现是6天。这些是基于了目前小学六年级数学教程中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合理应用而得到的答案。至于本题中出现的数据错漏,学生正常理解为排版失误,并依据自己的知识推测出卷人意图,做出解答,合情,合理。且结合本题出现的场景之中——考试,以测验或选拔的方式了解学情。故而能够明确扇形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应为主要考点。同时试卷应有明确答案,依据答案给出的结论论证,学生推测与命题人意志相符,我们完全有理由支持B选项。且作为严肃考试或课后习题中不应出现此类明显错谬之处,出卷老师应就考察内容进行明确涵义,每次考纲有各自要求,服从考纲。把问题明确且有统一与官方的解释。至于选D这样的选项,这样的考卷应该是考察老师的,而不应该是考察学生的。教师应该做好的是传业授道而已,此类排版失误问题应追究与审核教员,没有把好关。就像是羊群覆灭在狼爪之下,责任是牧羊人的,而不是羊羔的。这给我们带来警示,严肃,认真,负责的态度治学、守道是我们职业人应该追求的梦想。对自己负责乃是对天下人负责,我···

    主持人-第一次制止发言

    请辩手注意前提设定,本次辩论请就“甲、乙”观点立意。外延于教育内涵和指导已然超纲,同时依然明确本次题目只是排版失误,参考答案设定是选B,是对辩手材料支持。本次议题是就题目本身而讨论,即忽略排版失误的因素。以先阶段看到的题目本身而言,请更多的说服对方支持选项正确。对于其他无关因素请不要妄议。正方犯规一次,结束正方立意发言,有请反方辩手立意发言。

    立意伸张-反方-主张选D

    主持人以无关外延作为终止辩友发言,我认为是正确的。首先题目本身已得到支持,参考答案上选B,对此我也没有异议。但既然因为题目出错而引发的本次辩论。那么,我们要把重点放到题目本身上而言。即在题目出错付印的那一刻,这道题与命题人意图就分离开来了,相当于是命题老师和排版人员共同出了这道题目。探究出卷人意图已没有意义。就题目本身而言,数据存在明显冲突,已不符合正确的扇形统计图要点,故本题前三个选项均可以排除。声明一点,在一个已然错误的数据中,我们分析他的部分数据,是不应该的。要做的应该是提出质疑以及寻找质疑的手段,题目中给予了明确的手段,选D“不确定”。这是严谨治学的哲学,也是用于质疑的表现,既体现了甲中对扇形统计图的认识,也表达了对本题的质疑与询问。选D是毋庸置疑的。

    主持人发言:选B还是选D,这是一个单选题

    关于本题选B、还是选D的问题,正反两位辩手已完成了立意。辩论需要一个说服的过程。同样,双方可以就对方观点进行辩驳或要求对方补充。现在有请反方辩手对正方意见进行评论。

    反方发问

    我方认为,辩友发言至少有两处疏漏。

    其一、辩友就推测出卷人意图而言进行的论述是站不住脚的。明确有“不确定”这样的选项时,我们要实事求是的把自己观察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已初步判断为数据无效,那么得出“不确定”这样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既然是学情考练,一个错误的数据图,我们即使使用数据分析技巧,也已经无所适从了。此时,我得到的数据就是错误的,我认为这是出卷人在考察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整体是100%”这样的知识点进行的考核,且题目有D选项作为支撑。请对方辩友给出解释。

    其二、就试卷应该考察教员还是学生问题,我想请辩友明确,这是学生试题。结合上述,我们明确的有理由相信,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认识是不需要教员再次在考场中进行确认。同时也无法给予此对教员的出错作为指摘,教员在出卷、审查的过程中有所疏漏是难免的,我们不应该苛责。无论教员在评讲试卷,或者面对诘难之时,至少我方言论是可以做到解释与声明的。至于后期是教员将考题订正回来或坚持认为为D选项,我们都不能简单的认为对方不认真。更无法引申为整个教学系统的疏漏。为求主持人不要因引申打断发言。我还要重申一点,各知识点在教材、授课之时依然明确。教员以灵活多变的形式对试题进行编排我认为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能够自我解释。更不能因为部分···

    主持人-第二次制止发言

    时间到,请正方辩手进行解释说明。

    正方补充

    关于考卷考核学生专业技能一处,我们明确的发现,题干中存在明确的数据20%、70%,3、6、21等数据。有理由对试题进行分析。即一个认真在学堂上学习过扇形统计图的学生,都不会对数据总和为100%产生疑问。解下来讨论的问题就应该是阴天占比问题,同时,选项中的数据对图表完整性进行了补充,且明显的可以看到阴天的扇区大于雨天的。那么我们就应该选择符合直观经验的数据作为正确选项。

    另,就教员问题。我们不是否认教学内容或大纲,而是,我们无法避免这样的现象。我们在教授学生学习技能,在明显的有争议的环节中,应该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宣贯主旨。这并不会打击学生的求索精神。我们亦无法使用强势既教师的威严来强行要求选D,因为从题目整体数据能够看出明显的选B倾向。使用这样的出题技巧考察不了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更多的只是教会了学生狡辩。给学生留下“本来就是题目画错了,却强行解释”的印象。我方无意于对教学一线的教师给予批评。而是提出观念,在这样有不明确的结论之时,教员勇于认错是学习态度,治学方针,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教师教会的技巧,在灵活运用之时,我能够从出错的数据中得到正确的答案,本身并不奇怪,因为他们之间有依存关系。

    另就辩友所言,考察的是“扇形统计图的整体是100%”这样的言论我方并不认可,其一,这样的知识点在学习扇形统计图之时已然明确。根本不是该讨论的问题。其二数据出错的问题我们很难避免,这符合生活观察的素质。那么提出质疑的同时应该有一个靠谱的结论来对质疑予以支持。即使是从最功利的角度分析,这是考试,学生以那到分数为目标,选择B选项符合一贯习题的习惯。以题目出错为理由解释试卷完备性也较为合理。

    主持人总结

    根据双方立意,对题目考察要点发生意见分歧,就题目本身进行推理、猜测、技能应用条件之行为均表达了认可。数据本身谬误是显而易见的。现就反方关于所提出的质疑之手段与方式的行为以及出卷人意图之推测双方尚未达成一致,双方是否有补充或驳斥。请准备。

    在此之前,有请双方辩手就立意与质询环节交换意见。本次根据正反双方依次发言的顺序发言,双方辩友请注意每次的发言时间。

    这属于正常数学考试,图中明确有相关数据的支持,选B是理所应当的。

    但这个图有明显的错漏,如此错误学生没有发现,而话更多的心思去猜测出卷人意图是不合理的。应依据直观信息进行判断,选择D选项。

    同时,题目中明确了在问多少天,“阴天有不确定天”,这不符合文法。且选项D就不是在考核对统计图的知识点了,因为即便数据标错,但扇形的面积大小,圆心角等数据亦是有效的呀。辩友说考察扇形统计图最基本的原理,那么绘制扇形图时的圆心角、扇形面积大小的依据仍可以作为辅助判断。即使用最笨的办法测量图中扇形圆心角角度也是可以得到一个明确的数据的,众所周知一个月有多少阴天一定是一个确定值。我不认为粗暴的认为学生没有发现错误是不明智的。

    首先,这是数学考试,辩友用文法来解释,我觉得是片面的。即使从文法而言,“某市区9月份天气如图所示,阴天有不确定天”。是符合语境的,因为有如图所示的信息表达。我们无法从一个明显错误的统计图中得出相对正确的答案,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制图人员出错。结果出错之时,我们无法确定是哪一环出错,有可能全部环节出错。故本信息源已经不值得信任,我方提出质疑要求绘图人给予解释,那么最直接的手段就是D选项,这是正常反应。

    既然是考试中的询问,我们亦可以推测出卷人已经对我们的问题给予了考练。按辩友逻辑,我们可以理解为出卷人已预料到学生对问题有明显倾向,那么各个选项就可以对数据进行补充,你所提出的问题,综合题目已经有了回答,不然为什么扇形图阴天比雨天大,数据中还出现3、6、21这种明显与图片能对应的数据。既问题已被回答,在认真读题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这样的联想。即在题目中找到有限信息并加以分析,依据自己的掌握的知识点产生论断,完成题目。是知识的灵活应用,同时完成了“甲、乙”两种考核标准。

    辩友请注意,你所谓的”综合能力“已然是包含了质疑的。对于数据明确出错之时,第一时间不去询问,质疑,而是去依据错误信息进行推测,这显然不符合常理。我不否认对扇形图的认识中深入分析是有意义的。但重点在于,发现问题的第一时间质疑,这有错么?请辩友注意,这是考试,考试中已经给出了质疑的方式,那就是D选项。即便文法上不太通顺,但就是因为这样的语句特别才会更多的引起人的注意。质疑手段和方式已然完成,”求真务实“是综合素质之一,扇形统计图的应用是技能之一。在原则性能力面前,技能能力应该让步。故选D。

    即如辩友强调,这是数学考试,考察的明显是扇形统计图的问题,题目中统计数据完备。图表与选项之间的数据能够相互依托,使用技能发现错误,并推断错误出现的地点,这也符合辩友所强调的”求真务实“。

    总所周知,数学要求逻辑,虽然在小学阶段以计算能力为主,但学习的内容也存在诸如”断木五分,问斩几刀“这样的题目。此类题目要求学生结合实际,在实际中观察发现数学原理,可数据出错这样的问题,生活中遇见之后,明显的是应该找相关人员询问清楚真实数据吧,那么本题中采用生活实践中的最优手段有错么?

    既然要求结合实际,九月份30天,是实际知识、数学知识吧。选项其他数据明显能够看到的阴雨差别,数据间的联系,这些信息总不能视而不见吧。这也符合生活推断呀。当我们发现数据出错之时,不应该检查数据出错的点并在询问时带着意见去询问么?我们都有经验,遇见这样的问题也应该是:”请问这个数据表出错了,不合理呀,我推测是什么什么地方出错了,你核对下是不是。“这样的询问方法才有理有据吧。

    我不需要为别人的错误而承担责任。

    既然如此,别忘了这是在考试。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问题。一个教员在考察学生的扇形图分析能力之时,他依然预判了你会出现这样的疑问,所以他在选项中已经把其他数据填充完毕。这是考试,是一个闻道在先的人员对闻道之后的人员的考核。已经考虑了你有如此疑问,需要的就是你要根据扇形统计图的几项原则推断出是明确的几天,而你回答不确定,依然存在分析题目的消极态度了。

    以一个正常人的逻辑,怎么会去思考问题本身已包含了我要产生疑问的回答这样奇怪的设定上去。

    对呀,这是考试,是考核。是高级人员对初阶人员的测试。高阶是从低阶过来的,你产生的疑问在前人依然接触过,这不存在未卜先知的奇怪设定。

    你如此高阶,怎么没见你去出题。

    前面有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你随意,你开心就好。不过你也···

    主持人干预议程 反方辩手,请注意语言组织,诛心之语请不要说出口,违反辩论章程。另请就议题本身发表言论,与议题无关的内容请两位另寻时间讨论。反方辩手态度消极,警告一次。请继续。

    奥卡姆剃刀理论明确指出,如非必要,勿增实体。辩友在做出的设定与假想之中,明显依据的内容要多于我方,首先假定选项中数据于图表均有关系,这本不必要,因为单选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这是清晰明断的,其他选项是干扰选项,无须参与到题干讨论。其次,即使图表和数据有依存关系,10%和20%是2倍的关系,图中明显不是,仍需假定要宽容制表人的错误,去相信一个明显有2处错误的图表。再其次,假定学生需要在考试之时理解教员良苦用心,对这样明显诡异的经验中吸取经验。而我方只明确一点,考察这个100%的认识,发现问题,查找选项中存在合理解释,选择。没做任何假定,故我方更符合。

    首先我们所作的推论,并不是依据与猜想。是正常的推理反应。尤其请注意,这是小学六年级,考虑到学生接受能力,我上述的推理过程就学生而言,亦未必他们思考了全程。但是有一点,当他们看到题目的时候,就已经具备明辨的能力,即便他们注意到扇形图有误,也会第一时间质疑题目出错。而不是去思考不是在考察的知识点而是在考察做题习惯。我们在做出上述推论之时,亦是给学生作出上述结果以依据。而辩友所发立意,明显是教员出错之后,在进行的诡辩之词。六年级的学生,我们应考虑到对方年龄、心智等问题加以引道。闻道有先后,教员通过选择题目对学生知识能力进行考察。术业有专攻,一个教员应对其出题的考察意图有明确指向,当发现指向存在问题时,应勇于承担错误。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我相信我师在对我考察的时候,是善意的,是考察到我的接受水平的。

    好的,我们在这一点上达成了一致:我们对题目的相关解读与分析,是属于过度的。我很高兴你认识到了这一点。那么我们从最基本的题目本身上的分析,已经没有意义,不管猜想和推论,在学生使用的过程中是很难考虑到这么多的,因为学生毕竟接受能力有限。考场上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分析这无聊的问题。现在问题在于,题目是否出错了。辩友通过高明的论述,说出了实质。我们为什么要承认题目出错了,辩友认为我是在给教员狡辩。请就这一问题给出说明。

    首先,我们查看参考答案之时,已经有了如此结论——排版失误。这样的结论已经证明了辩友所说的考察重点站不住脚。其次,因为这样的试题是考察学生对于扇形统计图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题干、习惯均可以做出证明。

    也就是说,承认教员的疏漏,然后默认学生的疏漏是这个意思么?

    我们要从常理处去讨论问题,题目出错是明显事实。

    主持人请不要警告,这里没有外延。也就是说,辩友承认强权下的威信能够让一方承认错误。用于适应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而祖国的花朵们,要以接受强权的方式来修正自己本没有错误的认知。是这个道理么?这和教育学生盲从有什么区别?我们必须要给选D的学生一个解释啊。他们率先发现了问题的出错,既明确的表示他们发现了,仍有部分选B的学生,可能并未看到图上的疏漏。这样的解释,明显不公平。

    这和强权威信是没有关系的,是教员对自己疏漏的承认。这样的问题明显只会出现在小考之中,教员评讲试卷的过程中会给予学生解释。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是不断祛芜存真的过程。

    既这样的问题不会出现在大考上,是否默认了在大考之中不存在这样的疏漏?这和辩友提出的”数据出错的问题我们很难避免,这符合生活观察的素质“,这一点明显存在矛盾,请解释。

    辩友又一次陷入了,认知不够动态的问题。个人的数据出错是难以避免的,所以要沟通,交流。但凡大考,命题人都不会只有一个。不然为什么要花费资源来建立考试院这样的结构呢?当多位命题人在同一问题上发生了过于偏颇的倾向之时,他们会去回避和优化题目。

    辩友多次提到动态问题。主持人已明确请就本题现状而言进行讨论,既承认了本题这样考察的范围可以多样,可辩友依然多次使用参考答案是B,这样言论来论述选B的正确性,请问,这样是足够动态么?

    引用参考答案是B这样的事实,是经过主持人允许的例子。既我们在实践中存在这样的案例出现,我可以用此来作为对论述的事实依据。并不是就本题而言。

    那好,请问,在辩友的逻辑之中,是否有方法推导出,选D的必然错误。既排除出卷人意图不是在考察”学生读题的认真程度“。

    根据生活经验,考场经验,我们明确的知道,在一场数学考试中,考点是”学生的认真程度“。花这样的功夫明显是不理智,不划算的。

    请辩友注意,这不是大考,既可以简单的归纳为平时练习。既然动态分析,我们在小考练兵的时候,强调做题认真,读题细致有问题么?

    可是正常的教学活动是要沿着大考的指挥棒来进行组织的。大考之中,不会出现单独的题目去考察读题认真这样的素质,这样综合的素质应该是在生活中,教育中逐渐获取并养成的。不会在大考上单独出题来测验。

    既不否认在小考中,教员选用这样的题目作为一次突击训练,成本、代价是最低的了?

    但这样的代价不应该给学生养成大考会单独出这样的题的认识。

    既辩友所强调的,大考指挥棒、大考出题习惯是以强权名师下的认知为主导,以学生放弃或至少是打击学生自主质疑的能力了?

    学习生涯是动态的,本阶段他们要学习的是技能,至少我的观点中没出现过打击的目的。鼓励他们探索于质疑不是本阶段的任务。在他们技能掌握一定程度之后,会有其他方式来学习质疑的方式和方法。质疑一定是建立在有知之上的。

    主持人计时登场

    目前双方就意见交换进行了沟通,双方讨论之下,时间已经过去大半。

    插一句,我对辩友为强权张目之态度提出抗辩,此时发言,是因为主持人作为本场强权,我表达态度是强权可以认错,但要求符合逻辑。

    主持人 辩手请注意方式。在双方辩论过程中,一致认为,强行过度分析是没有意义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以能力,这一点上双方各执一端。技能性能力和综合性能力在教育过程中应动态分析,并结合学生接受能力、年级段等环境因素。至于本题是否能单独成题,本次辩论中是承认的,同时期也承认在大量的实践中,存在教员认为题目出错而修改的现实。对双方辩手遵守辩论秩序之中,均提出批评。外延内容、态度问题不应在此环节中讨论。基于双方身份,本次辩论双方均不会认输。就请两位做总结陈词,关于本次陈词,请注意会成为下一次头脑风暴入选名单的提名一句,请两位珍惜。

    总结陈词

    关于本题有明确的实践基础,实践是对学生接受程度、教员倾向的一个反馈。一次考试中,出现明显区别于技能的试题是奇怪的。所以广大学生之间都会倾向于去修改题目,以适应考试和靠近真理,这一点上我认为没有必要再去改变题目主要考察知识点内容,因为学生能够理解要考察啥。我们也无需担心学生因为这一道题的问题而对学生认真做题、仔细读题做出否认,学习是个动态的过程,这是一道六年级的习题而已。学海无涯,这才刚刚启航,不用杞人忧天担心他们后面的学业。

    我方继续保持对题目的理解方式,一场严谨的表达要合乎他自己的逻辑。本题逻辑本身没有出差错,我们有明确的选项。就应该服从文本,依据文本内容寻找答案。这不但是在保护学生的质疑精神,更是鼓励学生要对自己的判断进行坚持。教师可以承认错误,但是也应该表达出D选项的合理性。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些学生仍在求知探索的过程中,过分依赖于所谓的指挥棒,存在扼杀孩子天性的风险。真理是在不断的质疑中慢慢变得清晰的。我们防微杜渐于孩子遇见疑问就不敢说话的状态。花朵需要呵护,为了让孩子的认知系统更加完善,一题两题的练习可能没有意义,但绝不能扼杀他们的价值。

    结束

    经过两方互相交流与讨论,主持人先见之明的认为两人均无法说服对方。但在本次辩论中,双方均就学习之动态性、实践之现实性达成一致。反方辩手就维护统一之逻辑、防微于平时的观念多加申明。提出警惕学生在年幼阶段的天性被强权扼杀。同时期因担忧本次辩论中认为存在强权干扰等因素而态度消极,并且质疑于论题无关论述。缺乏辩论技巧性,故据此判负。反方辩手,你不用申辩,你知道我了解你想法的。

    同时正方选手,提出的论据方式,变化不够统一,大量细节是有对方追问下完善的。请选手注意。


    最后:遇见本次题目实属偶然。出于无聊,拉着这两个奇葩进行了一场辩论。因后期两人争抢的观念与议题偏差太远,主持人以要睡觉了为由终止了辩论。第二天醒来后,整理下本次辩论内容成文。以上观点,仅为笔者自己梳理与讨论中出现,有不当之处,还请见谅。如有雷同,不胜荣幸。

    以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只是一道数学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qkbj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