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这歌词深入人心,让人仿佛看到夕阳下,孤影被拉长,直到消失殆尽。漫漫的孤独感,无尽头。咋看很多人会误以为是古诗,其实这话是改于清代文学家沈复的《浮生六记》里:闲时与你立黄昏,灶前笑问粥可温。沈复的原句可是温馨多了,平淡而美好的幸福溢于字间。而沈复本人的爱情也是不少人艳羡的佳话。
谁是沈复?还记得初中课本中的《童趣》吗?“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作者就是沈复。《浮生六记》分别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童趣》出自闲情记趣,而沈复的爱情则是闺房记乐,主要写他和妻子芸娘的生活。
一见钟情有多难呢?很多人也许一辈子都遇不上。而沈复更厉害,见诗即生情。十三岁随母亲回家探亲,见芸娘所作诗:“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马上跟母亲说:“若为儿择妻子,则非淑姐不娶。” (芸娘,姓陈,名芸,字淑珍)芸娘对沈复也是一片情,沈复出水痘,芸娘便开始吃斋为他祈福。沈复娶了芸娘后,“从此我们耳鬓厮磨,形影不离,爱恋之情,无法用语言形容”。哪怕只是在外面短短不到十天的读书,沈复都熬得度日如年,真应了那句,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因为暑热,芸娘停了女红,陪伴着沈复。两人每日读书,谈论古史,品月评花,夫妻饮酒作乐。好不快活!所谓的神仙眷侣的日子大抵如此了吧!

芸娘应该是很多男人都想要的贤妻良母型。陪在身边能谈天说地,像现在有些女孩子可以跟男朋友一起打游戏,一起看球赛,聊不尽的话题;过起日子又贤惠能干,芸娘女红娴熟,厨艺了得,还会各种手工;生活上充满情趣,沈复爱插花,芸娘提出草上挂虫的标本增色的主意。逛苏州园林,没办法带热食,她竟然想到租馄饨担子解决;为人处世大度,主动的为丈夫操劳纳妾的事情。因为写信的事情让公公婆婆误会,丈夫想要去解释,芸娘却制止了。她不想因为小事让大家不愉快。明明自己受了委屈,却没有抱怨。可见芸娘的胸襟!爱情里,能遇到互相懂得的人怕不是上天眷顾。芸娘懂沈复的爱好,经常出一些好主意。而沈复也了解芸娘的性格,从来不约束她。芸娘想要出去看戏,沈复让她男扮女装,两人肩并肩上演了兄弟情。廖一梅在《柔软》说:"每个人都很孤独。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他们的爱情是多么的稀罕啊!现在的我们,期待的不也就是这么简简单单却难以遇见的爱情么?
沈复和芸娘的爱情让人充满期待,可是,这段爱真的有我们看到的那么美好么?其实也没有。这里抛开历史背景这个特定因素,用现代的眼光来看看。
沈复其实就是一个渣男。
有句话说,风流才子多情郎。沈复有没有才华先放一边,多情倒是真的。开始的时候是一生一世一双人,两人感情好得很。慢慢的开始捏花惹草。出去玩,相中了歌妓喜儿。有了一番这样的感慨:“可惜我妻子芸娘不能跟我一起到此一游。回头看喜儿,月光下依稀觉得她和芸娘愈加像了,于是挽了她下台去,灭了蜡烛,睡下了”。说喜儿像芸娘,是不是为了减轻自己内心的愧疚呢?也是头一回见把招妓说的这么清新脱俗的了。途中发生了一些意外,喜儿受惊,沈复抱着安慰她。而另一个歌妓翠姑,沈复让她去外榻睡了,因为翠姑是沈复好友的相好。这么一看,哎呦,是个正人君子,深谙朋友妻不可欺这个道理啊(虽然不是妻),怎么看都很虚情假意。再后来,沈复每次去都只找喜儿,对她温存体恤。还吐槽朋友朝三暮四。他是在赤裸裸的夸自己专情吗?更过分的在后面,其他歌妓羡慕他对喜儿好,所以对他比较热情些,而沈复沾沾自喜,颇为得意。“每次上了邵寡妇的艇,叫我的声音连绵不绝。我也左顾右盼,应接不暇:这种人缘,是那些在歌妓身上挥霍万金的人也得不到的呀。”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除了多情,沈复还是个没有担当的男人。穷困潦倒之际,靠妻子刺绣维生。无钱度日,一堂堂七尺男儿不是想办法去赚钱,而是问妻子怎么办呢。在广州待了四个月就花了百来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约两万人民币。结合前面的家庭情况,这对沈复来说是一笔巨资。而他拿着这些钱是去尝荔枝鲜果,招妓,游山玩水,好不快活!作为一个父亲,为了躲避风头,只得将女儿嫁给朋友的儿子当童养媳,把儿子送去学手艺。面对生活的变故,他唯一能想到的办法是修道,远离尘世。除了玩没有一点生活能力,什么都要依靠别人,对这个家庭几乎没有责任感。理想主义的沈复也许是活在梦里,忘记了有一种生活叫现实。
从沈复自己的角度,闺房记乐是记录他和芸娘之间快乐的生活。我想,快乐可能大部分只是属于他的,芸娘心里承受了多少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