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我翻开《困教录》这本书,一篇题为“细读是一种态度”的文章吸引了我,这是书作者邀请专家写得一篇对本书的导读。
这篇文章写到“细读首先是一种态度。只有建立起这样的态度,才能在阅读中不但知其要旨,更能得其精髓和精妙,这是进一步实践的动力。”
对这种观点,我也特别赞同。现在,有好多人读书显得特别浮躁,只是走马观花地粗粗浏览一遍,这可真是枉费了书作者写作的一番苦心。
对于教师来说,是不是也需要文本倡导细读?要是这样,我觉得文本细读正如本书作者所言,抓住以下三点――
1、细读之细,在于仔细。我经常发现有的语文老师给学生上课,不注重读课文,大体上教师范读一遍,学生自己读一遍,最后集体再读一遍。这种读课文是难以了解文本的基本内涵。学语文关键在于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能生智,课文读着读着自然就通了,道理就明了。可我们有的老师总认为读课文是多此一举,浪费时间,这是对语文教学不知其理的一种误解。仔细地读,要领很简单,就是反复地读,读熟。
2、细读之读,在于细致。读课文,读文章,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上,“不放过一字一词一句,甚至一个标点,了解了字面上的意思,还要深入下去,探索发现其内隐的意思,”这就是阅读需要严谨的问题。严谨,首先体现在一个“细”字上,尤其是那些名篇,特别是布局、用语,可谓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这就更加需要读者阅读之“细”。现在,好多语文老师不注重学生对文本中的精华进行赏析,这的确是一种缺失。如果说,学习语文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住文章中的某些东西,这样就把语文装进了棺材,犹如一具尸体。活学语文,其实就是赏析语文,赏析语文,就是让学生发展文本的精华,从而自己去感悟。
3、细读之细,在于细心。曾国藩说,读书有三到,心到最重要。读书时,“要用心去揣摩、理解、发现,于有疑处发问,于无疑处生疑。不轻信作者,也不轻信自己。不轻易判断,更不妄加批评。”阅读,倡导读者要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用客观的事实说明不客观的东西,读就是教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灵魂更加纯洁,更加高尚。
总之,细读是一种态度,但我觉得细读是一种责任,有了这种责任意识,我们的阅读才会读出价值,读出品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