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追过的那些基金们

作者: 一地蘑菇 | 来源:发表于2016-06-16 14:28 被阅读82次

    目前证券市场基金的数量已经超过股票。选择基金的难度不亚于股票。作为资产配置的绝佳金融工具,选择操作得好,收益影响还是比较大的。现在我来掰掰那些年那些我追过的印象深刻的基金吧。

    老封闭式基金

    只所以在前面加个老字,是区别于近几年发行的新的封闭式基金。当年的许多老封闭式基金多是由几只未上市的私募基金改制重新上市发行而来。封闭式基金的名称主要是由它是有固定的存续期,在存续期内不接受申购赎回,份额是固定的。

    1998年3月,我国第一批规范的证券投资基金公开发行上市。当年发行的是封闭式基金。记得当时买这种上市型的封闭式基金是象打新股一样的,中到一签可买1000股,每股1元。记得当时我父亲中到一股,上市后抛掉净赚1000多元。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直到2001年9月才发行。当时没有多少人意识到这是一场不可多得的基金盛宴。

    此类封闭基金,事后证明,长期收益都是巨大的。象王亚伟曾管理过的基金兴华,达到10年10倍以上的耀眼收益。又如现在还存在的基金科瑞,2003年至2015年13年中按市价计算的年化复利率达到23.1%,13年间最初投入的1元变为14.91元。业绩是不是已经亮瞎了大家眼睛?

    为什么会产生这么高的收益率呢?我个人分析,主要有几个因素:1、刚上市那会儿,管理层为了鼓励扶持新生产品,对这些封闭式基金进生了一些新股配售,增加了业绩;2、封闭式基金净值和市价间有个折价,在分红后会产生,折价率突然升高,产生了类似于股票除权后的填权行情,我给它起个名叫——折价率填权;3、份额固定利于基金公司管理投资,不易受市场非理性情绪影响。

    我在证券市场上的第一桶金,就是在这个品种上收获的。

    目前市场还有老封闭基金6只,均在2016年和2017年契约到期。到期后转为开放式基金,原来的历史使命即告完成。

    可转债基金

    可转债的全称是可转换债券 ,顾名思义,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为债券公司的股票,通常票面利率较低,散户直接投资较难搞懂。这种债券是在发行公司债券的基础上,附加了一份期权,允许购买人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将其购买的债券转换成指定公司的股票。可转债的特性保证了它“上涨无限,下跌有限”。

    A股市场第一只专投可转债的基金——兴全可转债,成立于2004年5月。从完整年度2005年开始,至2015年的11年间,本人计算的年化复利率是19.77%。是不是很不错?毕竟它的投资对象主要是债券哦。

    但近年,由于市场上存续的可转债太少,而类似的特色基金又发行得过多,有点僧多粥少的味道,反而不利于可转债基金的操作,博弈越来越趋向于机构、基金间的博弈。最后哪只可转债基金能胜出很难预料了。

    我在这个品种上也赚了不少,但由于上述原因,今年开始我逐步从此品种上撤离。

    华夏大盘精选、上投中国优势

    在前一波牛市(2005-2007)分别为王亚伟和吕俊执掌的华夏大盘和中国优势,是两颗耀眼的明星。业绩我就不多说了,自己去看看基金公司网站当年的净值情况。当然现在两人都早已奔私,两基金光芒不再。

    当时两只基金净值排名居第一梯队,净值不断蹭蹭往上窜,那时不是直看得我心慌却不敢买,就是申购渠道关闭,直到某天申购打开我下定决心终于买入了,明星经理已然跳槽了。

    这两只基金与前两种注重品种设计的基金不同,业绩更多地取决于基金经理的个人投研能力。

    南方全球精选,上投亚太

    此两只基金发行于2007年大牛市期间,正是媒体铺天盖地在吹嘘要把资产配置到国外去,大力发展QDII的时候。

    我受此番鼓舞,又感国内牛市有点过头了,是有必要配置些国外基金了。由于市场太热,当时认购这两只基金还要按比例认购呢!后来的事,我们都知道了,08年全球金融风暴,A股当年跌去三分之二。如今快十年了,这两只基金的净值还是徘徊在六七毛。

    亏得我在08年即快刀斩乱麻,在基金净值分别在七毛多、六毛多时亏本甩卖了。当时一下子损失了好几万。现在看来还是明智的,至少我挣回了这8年的机会成本。

    从这次不成功的投资,综合分析其他QDII基金,我发现一个道理: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机构投资者在国内可能是投资高手,但相较于国外历史悠久的证券市场,他们还显得稚嫩了点。水土不服,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存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些年我追过的那些基金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qmm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