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什么,重要吗?
有的时候,我们要分辨出,人家这样说不过是为了赞美,赞美的话,总是让人听上去感觉舒服些。
是什么,很重要!
一个人如果非常清楚自己的定位,并且能够依照这个出发点去有计划的行事,除非意外,结果一般都不会太差。
我是谁?
我想是谁?
我将是谁?
这些问题,如果我们能够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那它就仿佛像一块磁铁,会很自然的吸引相关的因素来助力。
只是想来这些年,自己之所以如此这样,其根本的原因不正是没有弄清楚自己的定位吗?
很显然,处在什么位置,自然会有相对应的想法。
是什么指导我们的行为,肯定是想法,有什么想法,可能做梦都会做相关的梦。更别提自己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行为。说今天看自己不正是缺乏这样明确的稳定的想法,这就必然导致自己的力量分散。滴水穿石,讲究的就是,哪怕细微的力量,如果持续的作用到一点,只要时间足够都会出现明显的效果。
针对这一点,非常必要重视。
所有的想法,说穿了,不过是一种认知吗?站到不同的角度,站在不同的时间点上,看法还能够保持始终如一吗?很难。这不是个人意愿的问题,而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事情本身在不断的发展变化,我们自身也在发展变化。唯一需要加以注意的是,我们能不能对自身的发展变化有前瞻性的思考呢?对于可能的变故事前有所准备,对于自己能够加强自律,这何尝不是从源头上着力呢?
在整个人类发展史上,唯有能战胜自己的人会在竞争中独占鳌头。
据传当年秦始皇出游,观者甚众。其中有项羽,看到那壮观的场面,嘴里说:“彼可取而代之!”吓得一旁的叔叔起紧捂住他的嘴,强拉硬拽离开了。戏剧性的,还有一个人看到同样的场景,心生感叹:“大丈夫就当这样子!”
这算不算早早的有自己的人生定位呢?或许是历史是人写的缘故,所以不排除戏剧性的创设。这两个人恰恰是秦失其鹿之后的中原逐鹿者。
不同的是,项羽天生神力力拔山兮气盖世,刘邦则不然,小小亭长,在韩信眼里这两个人完全不一样,神勇的项羽个人战斗力超一流,无人能敌,不过夫人之仁,他可以给士兵嘘寒问暖,却舍不得封赏手下将领,刘邦则不然,随手就封了韩信大将军,就是韩信,将项羽围在垓下,终于自刎乌江。
对于刘邦与项羽,志在九五之尊位的人,要战胜自己对权力、利益的恋栈。刘邦赢了,最终建立了汉朝。
我们要战胜自己的……?
每个人的……都不一样,也许是懒惰,也许是怯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