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今天看了一部拍自1991年的片子《推手》,导演与编剧均为李安。这是他执导的首部电影。
剧情其实很简单,一位精通太极拳的老教授退休后,出国与已经成家立业的儿子团聚,从而引发一系列中外生活文化以及家庭伦理的碰撞与矛盾,最后以教授搬离独住为结局。
片子娓娓道来,引人入胜,润物无声,我都看哭了。为片中的老朱教授,更为自己,为自己的父亲母亲。
当我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人间,父母就开始放下、舍弃、牺牲自己的很多东西,时间,自由,物质,自我等等。
等我长大,常常舍不得放下手中的手机、游戏,去跟眼前的父母聊聊天,或者聆听聆听他们的唠叨以及那些如数家珍的鸡毛蒜皮。
同一屋檐下,我和父母很多时候都像老朱和洋媳妇玛莎一样,一个空间,两个人,两座孤岛。即使没有生活文化上的差异,也有我们自行划出的叫代沟一类的东西。父母有时想强行突围,跟我搭话,我通常很自然地白眼一翻,一脸不耐烦地说,我正忙呢,稍后再和你聊。结果,稍后再没有稍后。
待到结婚,为人妻,为人母,终于懂事,想多些时间呆在父母身边。可是,时间没有了,早被家庭和孩子全部占据。而此时的父母,其实又开始忙碌起来,做饭,带孙。
有段时间,看到父母,突然发现他们苍老了很多,心里一下子湿答答的。于是排除困难把二老接到家里,准备让请他们住一段时间。可是,当他们住下,锅碗瓢盆的碰撞,以及各种生活琐屑的冲突,心一下子又刚硬起来,恨不得马上就让他们离开,还自己世界安静。
但他们一回家又立刻想念,想念他们在,可以饭来张口;他们在,孩子可以交出去从而让自己可以独自出去踹口气偷个乐。
是不是很自私。
小的时候,我的成长绑架了父母,长大了我用便利和孩子继续绑架父母,却吝于回馈他们最基本的尊重与满足,例如,一家人的团圆,日常的沟通。
真的,常回家看看,给他们做个饭,洗个碗,聊聊天。
网友评论